我
们
该
读
什
么
书
?
不
同
节
气
阅读是一扇通向知识宝库的大门
它不仅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
还能够丰富我们的思想
让我们变得更加智慧和有趣
陪
你
阅
读
PEI NI YUE DU
随着季节的轮回,自然界的每一个节气都带来了独特的氛围和情感。春的生机、夏的热烈、秋的收获、冬的静谧,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韵味。不同的节气有什么好书推荐呢?一起来看——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个,在每年公历2月3日—5日之间。立春日,最适宜读《大地上的事情》(苇岸)。一年从《大地上的事情》开始,是最好的开始。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为每年公历2月18日—20日期间。雨水节气,最适宜读《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森),在滴答的雨声中,思考人类的未来。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时间点在公历3月5日—6日之间。惊蛰节气宜读《昆虫记》(法布尔),听法布尔叔叔说昆虫同学的故事。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21日期间。春分节气,最宜读《草叶集》(惠特曼),是春天给我们带来了那汹涌的旺盛的生命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每年公历4月4日—6日之间,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气,必须读亲情的、催泪的《洛夫诗选》。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6个,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在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之间,源自古人“雨生百谷”。此时此刻,最适宜诵读《诗经》。《诗经》里很多的植物,在谷雨时节,葱茏得不可思议。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公历为5月5日或5月6日。立夏节气,最宜读E·B·怀特的《夏洛的网》,很多小蜘蛛诞生了,它们需要我们去认识,并为它们取一个可爱的名字。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公历5月20日—22日之间。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小满节气,最宜读《安徒生童话》,但千万不要将这本书当成童话读,这本书其实是小说集。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在每年公历6月5日—7日之间。“芒”是大麦小麦开始成熟,将要收割,“种”就是播种开始了。芒种节气,最宜读大地般壮阔的《杜甫全集》。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日,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夏至,宜读《少年维特之烦恼》,夏至真好,青春真妙。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在每年公历7月7日或8日。小暑为小热,苦热即将开始。此时,最宜读《童年》(高尔基),苦难,永远是一所大学。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7月22日—24日之间,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大暑节气,翻阅《晚饭花集》,听汪曾祺先生慢悠悠地讲少年李小龙的故事,暑气可去一大半。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在每年公历8月7日—9日之间。立秋节气,最宜读《红楼梦》,悲秋,悲人,在岁月的悲欢中,咀嚼人世间的种种滋味。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炎热的暑期即将过去了。处暑节气,最宜读《山海经》,可反思,为什么古人的想象如此瑰丽?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时间点在每年公历9月7日—9日之间,天气转凉,露水出现了。白露节气,宜读《余光中诗选》,潮湿的、冰凉的诗句,和泪水同质。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公历9月22日或23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均分。秋分节气,最宜读《海子的诗》。海子写秋天的诗远远超过了他写春天的诗。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每年公历10月8日或9日,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最宜读《野草》(鲁迅)了。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初霜出现了,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宜读《时间简史》(霍金),时间啊时间,如此时此刻的霜降。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11月7日—8日之间,日照继续缩短,宜读《爱与黑暗的故事》(奥兹),在太阳下,生命的秘密是爱与黑暗。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气温下降,有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此时宜读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豆腐干与花生同嚼,有火腿味,不亦快哉!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时间是每年公历12月7日或8日。大雪节气,宜读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快雪时晴帖》,28个字,气象万千,奥妙无限。
冬至,与夏至相对,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可读《呼兰河传》(萧红),那北方的中国冬天里,小小的中国童年。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在每年公历1月5日—7日之间。进入寒冷的日子了,宜读《鲁迅小说全集》。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寒潮频繁南下,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宜读柏桦的诗集《往事》。柏桦说,唯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
本文作者|庞余亮,作家、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得主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制作|吉春亚本真语文徒弟团队
扫码关注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