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领航
恩师引领 践行本真 交流分享
四年级阅读能力的培养
导师:吉春亚
整理者:蓝金娇
导师简介
一、边读边想象,想象带有感受
1.例如:《走月亮》第四自然段
抓这一句:“一个小水塘抱着一个月亮”,想象这是什么样的画面?
水塘里有月亮的倒影,联系上下文,水塘的旁边还有鹅卵石做的河床,旁边有野花的香味、草的香味。水在一边流,作者就一边走,一边闻着花香,一边看着月亮倒映在水中。这恬静的、温馨的美是一种感受。月亮的影子映在水里,就像妈妈抱着孩子。一个“抱”字,写出了作者想妈妈的感受。
(1)抓景想画面
(2)联系上文把画面放大
(3)画面是带有感受的,藏着我的爱藏着我的情
教给学生方法,学完以后就可以仿写仿说了。
2.例如:《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做梦是什么样的画面呀?它躺在那里,眼睛闭着,甜眯眯的,可能嘴巴还巴扎巴扎地吃草,旁边还有草地(把画面放大了)。然后太阳呢“偷渡了西山的青峰”,联系下文就是什么呀?这太阳悄悄地悄悄地落山了,落到西山的这个山峰,慢慢落下去,慢慢落下去了。(说感受)看到这种情景啊,我觉得这个人一定非常热爱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花牛也过着恬静的梦一般的美好的生活。
小结:四年级的想象,既有丰满的画面,也有自己的感受。
3.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在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练习
4.神话故事中的想象
让孩子读神话故事,增加想象力。我们四年级的“快乐读书吧”是这么告诉我们的:远古时候,神话是真实而神圣的,一定要在严肃的仪式上庄严地郑重地讲出来。古人认为神话呀是神圣而真实。因为神圣,所以他讲了,讲了以后,那我们怎么就传下来了呢?最初的时候是没有文字的,远古时候没有文字,到什么时候才有文字呀,我们知道,仓颉时代才有文字,仓颉把皇帝对他的要求实现了,有了文字。于是神话从《山海经》传到了《三五历记》,后来又传到了《搜神记》《述异记》,代代相传。再后来,就又传到我们的语文书当中了。
如何想象?例如《女娲补天》中这句话:
女娲先从各地拣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燃起神火熔炼。
四年级的想象,一是带有画面的;二是有联系的,联系上文、联系生活实际;三是还会带着你的感受的。
神话更有神奇的想象,那这句话在想象的时候,我们可以这么想:女娲拣一块青石是怎么拣的?拣一块白石是怎么捡的?拣一块黑石是怎么拣的?把这个想象力给它放大。
(1)想象的方法:第1个关键词“地方”,从各地捡来;第2个关键词“捡的过程”;第3个关键词“找到了”。
(2)出示范文,教方法:
女娲找了一天一夜,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发现了纯青石,但泉水旁进了一条水蛇把持着。那水蛇呀,身形巨大,通体覆盖着坚硬的深绿色的鳞片。大嘴一张,吐出有毒的绿色雾气,周围寸草不生。女娲先用神力变出一头迷路的幻影,接着操纵幻影在水蛇前方蹦跳,饥饿的水蛇被幻影吸引,爬行着离开了泉水。女娲立刻从半空中落下,潜入泉水,终于将纯青石紧紧地握在手中。
回顾四年级的想象本领:一是抓关键词想;二是联系着上下文想;三是想中带着自己的情感(把想象变成一个有感情的画面)。
二、思维的深度
一是丰厚的积累。有了丰厚的积累,你才能够调取它,就好比你得有钱拿出来你才能造房子一样的。记忆的黄金阶段是从三岁开始,所以我们想要孩子的丰厚积累,就趁他小时候特别有兴趣,让他去背诵经典,长大以后他的头脑里杂念多了,就背不出来,背起来也没有小时候背得快。即便不求甚解也没关系,在他形成自己的观念之前一定要多背诵。
第一种“立竿见影的背诵”,指的是我们的作文能够马上用得着的优美词句。
第二种“吃零食的背诵”,喜欢什么就背诵什么。
第三种“强身健体的背诵”,古代经典,如《道德经》《庄子》《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还有《古诗》等等。经典润德修心,厚德载福。
二是思维的方向。思维方向、思维内容、思维效果,组合起来叫思维力。老师课堂中调动学生思维,引导的方法,以第二单元为例:
方法一:提问题的能力。提问题的质量如何去进行判断?第一篇课文引导学生提全文的问题。提的问题有三类问题: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三类问题当中,“为什么”的问题更有思维价值,是个全局问题。这个问题的解答需要联系课文更多的内容。
例如,《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这个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呢?它需要跟其它的四粒豌豆进行对比,联系四粒豌豆的命运,才能够提出这个问题。
还比如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这个问题既要联系豌豆如何成长的过程,又要联系她妈妈怎么帮豌豆成长的,还要联系这女孩怎么从豌豆身上得到启发的。所以这个问题就叫全局问题。
方法二:会提表达的问题。为什么要提表达的问题思维才深刻呢?内容人人可见,这篇文章内容一读就能够读懂的;内涵需要用心才能体会,表达对于大多人来说是个秘密,只有一个人在阅读的时候关注表达了,他的阅读能力才真正地提高。
提表达问题的方法:
(1)词语: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能删去吗?
(2)句子:这个句子写得好的效果在哪里?
方法三:由此及彼地提问题。由课文内容联想到生活实际,有助于课文的理解,有助于深入思考。
三、通篇清楚的能力
大布局、小片段的清楚,在四年级的第四、五单元培养。
大布局的清楚
1.起因、经过、结果的清楚。
2.前、中、后的清楚(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
3.方位的清楚,总分总的清楚,总分的清楚等。
小片段的清楚:指的是有序、有画、有感受,印象深的清楚,重点部分的清楚。
四、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第一种概括: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
考试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让学生全部连答呢,不是这样的。如果教研员要出考卷的话,要保持好这个难度系数:343或352,即30%是送分题,40%~50%是中度题,20%~30%是难度题。
第二种概括:主要人物的多个事件(难点)
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
第一步:圈画人物和主要人物——校长、少年恩来和同学们(把主要人物“少年恩来”放前面)
第二步:主要人物什么时间做了件什么事情?
第三步:尽可能浓缩,连起来概括。做一个“懒惰的概括者”,意思不变,字数最少。
五、关联的能力
训练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少年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老师心中要有一个非常完善的答案,引导方法:
1.给学生一个思维导图(包含听伯父说的、看到的、恩来想到的、时代背景)先碎片,再整合。
2.给学生一份作业单(中间是“中华不振”,周围花瓣发散,老师提供一个答案,其余让学生提炼关键词补充)。
制作/吉春亚本真语文徒弟团队
扫码关注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