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急莫要乱投医,谈谈怎么吃到安全油

文化   2024-07-10 08:31   北京  
早上起得早,额外发一篇,没有使用推送功能,晚上分享照常。
昨天《别有点风吹草动就觉得天塌了》说了,对于罐车混装食用油这事,曝光报道提供的信息有限,只能作为一个引起关注的引子,需要官方进行详细调查。比如曝光报道中没有说清油料去向和用途、没有对最终产品进行采样检测、相关方的责任也没有明确,而且目前有民间根据曝光视频发现了更多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在这些信息不明确之前,不宜对这起事件本身过多评述。
目前国务院食安办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等待检查结果即可。

聊聊更务实的,那就是假设确实存在曝光问题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食用油安全,避免病急乱投医反而增大风险。
第一、大规模工业生产,仍然是最安全的食用油来源。
这事发生后,有不少人说“特供”才安全,其实食用油是没有特供一说的,机关食堂用油也是集采,本就来源于市场化供应商,反正小镇是没见到网上传说中的特供油,小镇也随队过年去看望过高级别老领导,如果带油也就是市场上就可以买到的大众品牌,具体品牌就不列举了,基本是中粮、中储粮等央国企所属品牌,这也是最可靠的,如果不相信这类大型央国企的食用油安全,那其他的风险只会更大。
容易出现问题的恰恰是小型加工企业。
因为,最安全最可靠的食用油就是大规模现代化生产,也就是在全程无菌的车间里进行一体化生产,把压榨(浸出)、处理、罐装、装箱等全程在一个车间/厂区完成,中间用密闭的管道运输。
只有自家产能跟不上的品牌以及小厂,才会从市面上购买别家散装油,然后进行调和、罐装、贴牌,这种肯定要比一体化车间完成所有生产、罐装环节增加了额外风险。而中储粮、中粮等所属品牌更安全的原因也就在于这些品牌产能大于品牌销售,从而最大限度避免了散装运输环节,这不用质疑,仅从经济角度讲,罐装完成后只需要普通货车就可以运输,根本不需要运输费用更高的油罐车。
当然国内真正的“特供油”也存在,但并不是体制内官员,而是非常有钱的富豪,人家自己的钱想咋花就咋花。
第二、就算混装,危害性也没有想象得那么大。
罐装车混装食用油肯定有问题,需要严查严惩。
但需要注意,就算是植物油本身也会有芳香烃,这也是矿物油主要的有害成分,再加上浸出法也会使用到溶剂,因此正规工厂生产之后,会进行检测,确保芳香烃等有害残余符合国家标准。
记住一句话: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
就算假设油罐车没有清洗,残留了煤制油然后直接混装食用油里,也没有进行检测直接上市,一辆油罐车参考曝光的大概2万升容积,货运压价很厉害,基本会装满,最后残余顶多几升、几十升,直接放大点按照100升计算(实际根本不可能残留这么多,这可都是钱),那么装满食用油后,其中煤制油的占比是千分之五,考虑到煤制油里并非全是有害物质,有害物质占比还要更低。
那么大概一天要吃500克这种油才会超标,而推荐食用油每日摄入量不宜超过30克,如果真达到这种级别的油摄入量,需要担心的就不是那点残留问题了,就得担心心脑血管损伤、代谢疾病、致癌等问题了。
第三、不要迷信小作坊、手工、古法。
看到网上很多人担心工厂生产的食用油安全问题,有不少人说老家或者哪哪的作坊自己榨油,觉得没有残留很安全,这是典型的古代思想,闻“工厂”色变。
大错特错,事实上,小作坊的安全隐患要比这点煤制油残留更严重,更何况正规生产的工厂车间,食用油不会有这种煤制油残留,因为检测很容易。
小作坊的食用油问题非常多,就说三个跟健康关系最大的:
一个是往往存在致癌物苯并 (α) 芘这跟小作坊原料晾晒不合规、为了闻起来香选择高温榨取、设备落后导致部分原料焦糊等有关,苯并 (α) 芘是一种高活性致癌物,容易导致皮肤、内脏癌变。
二是黄曲霉素超标,这东西是砒霜毒性的68倍,还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质。原因无外乎原材料霉变,更普遍的是小作坊的设备消毒很不到位,想想看连油罐车都担心没有清洗,怎么就觉得小作坊的就能天天清洁、做好卫生检测?想想看小作坊的机器多久清洗一次?是不是有些人还觉得不清洗的闻起来更香?
而且小作坊装油的、存油的器皿被污染也很严重。
注意,苯并 (α) 芘和黄曲霉素,是与亚硝胺齐名的世界公认三大强烈致癌物质。这可比煤制油毒多了。
三是微生物超标。这个还是跟设备清洁不到位有关。
这上面三个,随便哪一个都比煤制油残留严重得多。此外有些人会觉得小作坊的有一种跟工业生产食用油不一样的味道,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淳朴的香气”,实际上大概率是含有杂质、霉变亦或者酸值、过氧化值等超标。
小镇没有对全国所有小作坊进行抽样检查,所以不能乱说话,只能说小镇自己绝不会选择任何小作坊生产的食用油,这是一个风险概率问题。如果一个人担心有完整监管、检测体系的工业生产的食用油会出现问题,那就不应该反而相信小作坊。
第四、不要迷信进口,还要注意中国的饮食特点。
有不少人对国产总是充满疑虑,总觉得国外更严格。实际上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和监管绝不低于欧美,甚至可以说在很多方面更高,比如瘦肉精在美国随便用,但中国绝对禁止,当然这也是一个立场问题,理解的自然理解,不理解的怎么说也没用。
另外,都是人,凭什么觉得国外就没有食品安全问题?其实问题多的很,只不过国外的信息传递进来的少,国内媒体一般也不会报道国外食品安全问题。
比如小镇看到有人说去买进口的橄榄油。首先一定要注意如果是炒菜用一定买混合橄榄油而不是初榨的,因为初榨的不耐高温,属于冷餐油,中式餐饮需要高温烹制,得选用混合的。
其次法国《六千万消费者》杂志去年对法国市场上最常见的24种橄榄油进行了检测,发现23种含有苯二甲酸盐或矿物油碳氢化合物,也就是俗称塑化剂,有的甚至含有3种塑化剂。目前仍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只是怀疑可能是收获橄榄过程中,被柴油发动机、农用机械润滑油等污染,又或者橄榄种植过程本就被污染了。
还有的说吃牛油果油、椰子油等等进口油,就这么说吧,香港的食用油很多是进口的,香港消委会曾检测了50种市面常见食用油,包括橄榄油、牛油果油、椰子油、茶花籽油、葵花籽油、米糠油、葡萄籽油等等,多为进口品牌,发现超过六成查出致癌物。
也不要迷信所谓的原装进口,原装的上面提到了,他们本土就未必保证安全。而跨海运输一般都是散装的,然后到港后进行罐装,如果觉得油罐车散装不安全,难不成就不担心跨海运输?而且运输之后还是要有散装陆路运输环节。
最后,如果对食用油确实非常非常在意,那就说一个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的方法:
1、通过正规途径购买中粮、中储粮等大型央国企直属品牌,警惕假冒伪劣,注意选择一次性灌装的,可观察标签,品牌和委托生产厂家是否一致。
2、优先选择花生油这类大多数采用物理压榨工艺的,正规大厂生产的猪油也可以;调和油因为大概率有散装运送环节,因此需要更多关注,如果还不放心那就选单一油。
3、不建议自己榨油或者熬猪油,因为再好的家庭用榨油设备也很难保持清洁,自己在家清洗绝对达不到工厂水平,而熬猪油杂质很难去掉,而且温度控制不好反而容易含有致癌物质。
4、最重要的,不要迷信手工、古法、小作坊,食用油最安全的一定是大规模现代化工业生产,起码牌子大被检查的强度高、出问题也有人兜底。
最后,尽量调节情绪,过度焦虑的危害,要高于食用油可能存在的问题。


其他文章推荐

■  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谈谈对未来方向的判断

■  楼市刺激政策加码,普通人又该如何买房?

■  从关键岗位安排,把握未来深化改革的方向

■  来自美国旧时代复仇者的“钢铁雄心”

■  爆发式发展的时候,必然伴随重磅反腐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大树乡谈
讲逻辑,说人话,有意思。让我们一起穿越时代迷雾、共同成长至少20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