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问题,研究了一晚上都没搞明白,求教

文化   2024-08-11 06:35   北京  
这几年,总是看到政府数据出来之后,有新闻说“超过预期”“不及预期”,然后就如何如何。
周五晚上拒绝了聚会,周六干完了活,晚上在家里自个随机生成了些洋酒,真就是随机,就是下面这一格,以及没拍到的随便组合。洋酒适合加冰,所以度数降到30度以下,还可以随便组合,无论惊吓还是惊喜,终归是“不确定性”,这很有意思。

于是,喝酒这事就找到了更高大上的借口。
在小镇的想法里,对复杂的人类经济活动进行提前判断,这起码是“半神”才能做到的,以目前的人类经济学理论或者模型,压根就不可能有准确判断,一切判断都是概率,既然判断根本就不准,甚至还不如掷筛子,那凭什么拿所谓的“预期”作为基准?
所以小镇就想搞清楚,这个所谓的“预期”到底是何方神圣,凭什么因为现实跟这个预期不符,就硬说现实出了问题,凭什么不是这个“预期”错了呢?
于是这一晚上就报销了,“卷卷”难得在大晚上躺平了,不用守夜了。

小镇最核心的质疑是,种种对于经济的判断是基于西方经济学,先不说到现在西方经济学都无法解释“中国奇迹”,就说西方经济学越来越精致,看似研究宏观,实质已经越来越微观。
而且一般做出预测的往往是金融投资机构,但是投资什么时候是一个预测的游戏?投资一直是一个概率游戏啊,谁是靠预测搞投资?
就比如美联储今年是否降息、什么时候降息?
这个问题极为宏大,影响因素极多,说得直白点,哪怕说好了要降息,但是如果鲍威尔突然进了ICU人事不清,会按照预定计划降息吗?
美联储是否降息,市场上一直就是以概率进行判断,所谓概率,只要不是100%又或者0%,有什么本质区别?
说白了除了发生历史性的巨大变革,其他波动绝对达不到100%的确定性,所以,绝对不能把对宏观的认知,去直接应用在微观。
美联储是否降息、什么时候降息,这就是一个微观问题;
世界格局的变化、工业或者智能革命、中国崛起等等,这是宏观问题。
任何人如果只拿宏观问题去分析美联储是否降息,无论他说的多么动听,都不专业,更不可能因此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宏观太过复杂,定向的选择某几个宏观因素,必然意味着忽略了更多的宏观因素,这不过是看起来更科学地赌命罢了。

所以,所谓预期到底怎么来的?
金融圈的大佬也在质疑。
美国投资大师、华尔街大佬、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上个月就发表了一篇备忘录,主题是“愚蠢的确定性”。
这篇备忘录从七月初纽约时报的报道开始,这篇报道引用拜登的一位幕僚的话,说丝毫不怀疑拜登会胜选,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当然,霍华德·马克斯并没有去纠结拜登到底会不会胜选,也没有去嘲讽这种判断。他把注意力集中在,是什么让一个人,而且是有很高层次的人,去100%的相信一件事。
跟小镇开头提到的“预期”是类似的。
随后霍华德·马克斯举了很多预期失败甚至截然相反的案例,就不多说了。
最终大佬认为,很多当时认为100%的事情,实际上很少能够成真,太多人高估了自己对未来的预测能力,而且就算事件真的如预期一样发生了,哪怕100%命中,但是市场的参与者的反应也不是确定的。
举个例子,就拿日股还有美股来说。
小镇年初就判断日本今年大概率要发生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会首先爆发在日本股市,起因是日元加息、美元降息,因此建议关注日本、美国货币政策调整。
提前半年预测到这种精度,应该可以了吧,现在看,显然是正确的吧。
美国股市就更别说了,小镇早就说过了,美国炒作AI概念就是为了支持股市,因此小镇判断如果投资美国股市还是有机会的,但是一定要抓住AI龙头股,而且要注意风险,警惕现实表现刺破AI故事泡沫。
但是实践中,往往走错了。或许是过于关注风险,所以干脆敬而远之,于是错过了几个月的暴涨;又或者只看到有机会,忽略了风险,于是正撞上了最近的暴跌。
其实这种所谓的“预期”,压根就不可信。
原因小镇在《全球金融危机已经不远了》《复杂问题简单化,还不如掷骰子赌一把》等文章反复说了,西方经济学越来越精致,把复杂现实简单化,最大的问题就是”理性人“假设,这种简单到失真的模型,仅仅在外部环境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还有参考性,但是外部环境变化大一点,错误百出。
中金的年度预测就是典型。一般年份正确率80%以上,但是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大的变化,比如2018、2020、2022、2023年正确率骤降,甚至全错。
所以,小镇对金融或者投资的思想是,不要去做预测,人心难测。
把重点放在概率上,基于不同的概率做出决断,当然难度大的离谱,如果能把概率游戏玩好的,有几个会在机构里打工?
最后,回到“预期”到底来自哪里。
小镇看了几十篇知网跟预期判断有关的文章,绝大多数文章,只提到”预期“,根本没说这个预期来自哪里,少数文章会提到,某某机构的某个人说“不符合我们的预期”,而从百度搜索来看,也没找到最初的预期到底来自哪里。
所谓的机构判断,本质上不就是那几个人定的,凭什么这几个人的判断就准确?有没有人统计过不同机构预期判断的准确率?而大机构预判,有多少是大佬参与?
最终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跟中国经济、金融有关的“预期”,往往来自于国外媒体,但是国外媒体的报道,大多数也不标明这个预期是谁判断的,就像是中国经济超过预期还是不及预期,主要根据西方媒体报道的主旨来,随便写、随便编。
应该不至于吧?
所以,小镇想请教下大家。
这个“预期”,是不是行业内众所周知,所以压根就不需要专门说?
还是说,哪怕金融行业从业者,也不知道这个预期到底来自哪里?
一个起码大众不知道来源的预期,凭什么就作为行情波动的依据?
研究了一晚上,没啥结果,出去溜达吃饭了。


其他文章推荐

■  发展思路的博弈结束,未来五年改革主线已定

■  楼市刺激政策加码,普通人又该如何买房?

■  复杂问题简单化,还不如掷骰子赌一把

■  一个咎由自取,一个自找死路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大树乡谈
讲逻辑,说人话,有意思。让我们一起穿越时代迷雾、共同成长至少20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