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每周文摘(第一四五期)2024.9.16—9.22

政务   2024-09-27 17:31   河北  

职教聚焦

01

展现中国青年技能人才的卓越风采


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9月10日至15日在法国里昂举行,来自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400名选手参加。中国代表团在本次大赛中表现出色,以36枚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和8个优胜奖位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首位。中国参赛选手以精湛技艺和专业精神,展现了中国青年技能人才的卓越风采,以及中国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上的成果。闭幕式上,上海作为第四十八届世界技能大赛举办地,与里昂进行了世界技能大赛会旗交接。

中国代表团取得多项突破

世界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是世界技能组织成员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设有运输与物流、结构与建筑技术、制造与工程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创意艺术与时尚、社会与个人服务6个大类59个比赛项目。

本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的诸多突破令人瞩目。共派出68名选手参加了全部比赛项目,参赛规模历史最大,参赛项目最全;参赛选手平均年龄22岁,其中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选手获得国家最佳选手奖,工业4.0项目选手以全场最高分荣膺“阿尔伯特·维达”大奖;数控铣项目实现金牌“五连冠”,砌筑、时装技术两个项目实现“四连冠”,首次参加的6个项目比赛实现摘金夺银……

“中国派出规模空前的参赛队伍,在各个技能领域都有优秀表现,不仅展示了中国职业技能培训的全面性,也可以看出中方对赛事的高度重视。”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组委会主席马克斯·罗什对记者表示。

来自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的学生孙伟龙获得管道与制暖项目金牌。比赛期间,他需要完成燃气和供暖管路的制作与安装、供排水系统的管路安装等一系列复杂操作。该项目指导专家、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教师朱彬介绍,今年是中国代表团第三次参加该项目比赛,随着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日益重视,中国在该项目的成绩稳步提升。

比赛现场,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法国参赛选手洛里斯聚精会神地观察中国数控铣项目选手的操作。他告诉记者,这项比赛是利用计算机数控铣床设计和加工复杂零件,不仅比速度,还要拼精度。“每个选手的操作风格都不太一样,我期待着从中国选手那里看看有什么操作窍门。”

“世界技能大赛不仅是竞赛,更是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大赛园艺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黄山学院教授赵昌恒告诉记者,园艺项目的参赛成员中超过一半来自欧洲,施工标准和使用元素上也有很强的欧洲园艺特点。在每次世界技能大赛前,园艺项目中国集训基地都会组织该项目的国际交流赛,助力队员不断开拓视野。糖艺西点制作项目选手刘欣茹在得奖后对记者表示:“参加比赛让我接触到了更多各国的优秀同行和友人,这比一枚金牌的收获更大。”

中国企业助力提升全球技能标准

中国2010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2011年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至今已参加7届大赛。闭幕式上,上海接过世界技能大赛会旗,世界技能大赛进入“中国时间”“上海时段”。“中国对青年技能发展高度重视,上海一定能呈现一届精彩绝伦、极富创意的世界技能大赛。”世界技能组织主席克里斯·汉弗莱斯表示。

“短短几十年,中国在工业领域发展出了齐全的门类,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法国媒体“人才播客”记者奥马尔·埃尔蒙塔塞尔在几天时间里观看了几乎所有项目,对中国选手的优秀表现印象深刻。他希望有机会到上海报道第四十八届世界技能大赛,“听说上海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技能博物馆,我很想去看看,希望能深入了解中国职业技能发展的情况。”

本届大赛上,先临三维、远铸智能、中慧云启科技集团等多家中国企业获得世界技能组织的认可,成为大赛的合作伙伴。参赛企业展示了在职业技能领域的创新与实力,也为提升全球技能标准作出了贡献。

光电技术是中国申请设立的新赛项,也是首个以中国标准为基础的世界技能大赛项目。中国企业唯康教育科技作为该项目的行业合作伙伴,现场提供设备、培训及技术支持,并负责“技能体验”展台管理。据唯康教育科技营销中心总监宋鹏介绍,除了光电技术项目,公司还为信息网络布线、健康与社会照护、电子技术和电气装置等多个项目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

轨道车辆技术项目首次亮相世界技能大赛,郑州捷安高科是该项目的技术支持单位。该公司总经理高志生表示,轨道交通系统复杂庞大,其中安全是核心环节。捷安高科严格遵循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结合实际岗位需求,致力于打造保障运维人员安全的仿真培训和操作环境,积极为轨道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设备和解决方案。

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技术和设备不断走向国际市场,助力各国培养更多技术人才。高志生表示:“中国企业希望为弥合全球技能鸿沟作出贡献,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的青年走上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

德国费斯托公司深耕中国市场超过30年,已为中国600多家企事业单位、高职院校与实训基地提供了工业技术培训解决方案。该公司董事奥利弗·尼斯表示,中国拥有丰富的赛事组织经验,并且致力于促进技能教育的发展,这与世界技能大赛的宗旨高度契合。费斯托公司将继续为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十八届世界技能大赛提供支持。

合力培育更多青年技能人才

世界技能大赛对参赛选手有年龄限制,最大年龄不得超过25岁,凸显该赛事鼓励青年投身技能事业的宗旨。法国劳工、卫生与团结事务部部长卡特琳·沃特兰表示:“世界技能大赛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年轻人的职业跳板,展示职业和技术的橱窗。”

本次大赛期间还举办了世界技能论坛,主题为“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置于全球发展日程的顶端”。与会人士探讨了推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及面临的技能需求快速变化、技能差距加大、认知偏见等挑战。汉弗莱斯认为:“技能发展还没有得到足够认可,其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投资回报未能得到充分反映。我们的使命就是改变这种状况。”

为体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法国在里昂市中心的白莱果广场设有“职业村”,让公众有机会体验各种技术。在里昂欧洲展览中心,每个比赛项目旁都另设“技能体验”展台,展示该比赛项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提供上手操作机会,一旁的展板还介绍了法国教育系统关于该技能领域的文凭设置。

在欧特克公司设立的“技能体验”展台前,参观者可以通过操作手柄,在虚拟的巴黎圣母院街区中徜徉。该公司技术支持专家塔里克·拉赫马尼曾参与巴黎圣母院三维模型的构建工作,该模型在巴黎圣母院火灾后的修复过程中提供了重要支持。他对记者表示:“同许多其他行业一样,建造行业未来将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我们必须为此提前做好人才培养的准备。”

据了解,本届赛事期间,有7万多名学生在各院校的组织下参观了比赛。在场馆内,记者看到很多老师挥着旗子,组织学生有序参观。圣艾蒂安市卢瓦尔之井中学老师埃斯科告诉记者,她带领初三年级6个班的学生来参观,“这些学生年龄虽然还小,但是提前了解社会各类职业非常必要”。

世界技能大赛赞助与合作主任亚历山大—阿米里说:“我们希望通过为各个年龄段的参观者提供体验活动,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各种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我们希望激发人们的热情,鼓励更多年轻人思考未来可以学习什么技能,这些技能可以带来哪些职业机会。”


来源:人民日报

02

激励更多年轻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据9月15日《工人日报》报道,9月11日至13日,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陕西西安、宝鸡、渭南三地举行,来自全国32支代表队的546名选手在6个工种展开激烈角逐,产生了各工种冠军。

当前,我国正值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而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不足且存在结构性短缺。在这一背景下,举办这场覆盖范围最广、职工参与最多的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展示绝技绝活、切磋技艺、开拓视野的圆梦舞台;在全社会引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时代风尚;参赛技工用精湛的技艺、出色的成绩凝聚起“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的社会共识。

我们看到,技能人才只要奋斗实干就能“出圈”出彩,送外卖可以登上冠军领奖台,拧螺丝可以“拧”成全国劳模,这是时代给予广大技能人才的机遇。同时,新时代也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广大技术工人需要不断打磨技艺,提升本领,攀登技能高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

首先,新材料、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要求技能不断迭代升级。今天,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下,制造业正加速向产业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这呼唤更多技术工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对工人的技能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广大企业要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工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跟上技术技能发展趋势。在此次大赛中,工种设置涵盖了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数字化应用、智能制造等多个工业生产领域。以汽车维修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方向)工种比赛为例,它不仅考验参赛者排除故障的能力,还测试参赛者的数字技能水平,即要会编程,熟悉车联网、自适应巡航、激光雷达等新技术。据报道,比赛的18辆车最终成功开出的只有5辆。有选手感慨,必须以奔跑的姿态跟上新技术发展的步伐。

其次,高质量发展对技能的精度、难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一些高端制造领域存在“有好材料好设备却不能优制造”的现象,其原因之一是产业工人技术的含金量不够——精度有差距、技能较单一。为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本届大赛焊工工种考核内容增加了许多新项目,比如,在管材焊接的考察中,既有常规管材焊接,又有小管焊接,对选手的技术水平要求更高更复合。从大赛要求可以前瞻,未来的产业发展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第三,新就业形态同样有很高的技能要求和技能标准。新就业形态为劳动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机会,但不少人觉得其技能含量不高,认为网约配送员只要会骑车、爬楼就可以,导致这一群体社会地位不高、人才流动较大。在此次大赛中,网约配送不仅考查配送员在配送安全、驾驶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还注重考查选手在客户服务与沟通技巧方面的综合表现和临场应变能力。从大赛可以预测,随着新职业陆续命名、职业标准等一揽子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新就业形态未来更需要集专业技术、先进理念和综合素养于一体的技能人才。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黄金时代,也是技能人才成长的黄金时代。以一流技艺做出一流产品、托起一流产业,让更多技能人才“出圈”出彩,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为技能人才创造更多圆梦舞台。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引领,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技工教育特色发展,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让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人才动力。


来源:工人日报

03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打造一流职教师资队伍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六方面深刻阐述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2024年8月6日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经过3至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应当具备的核心品质,教育家精神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工匠之师”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理想信念铸就师魂,以道德情操涵育师德,以育人智慧提升师能,以躬耕态度锤炼师风,以仁爱之心端正师行,以弘道追求坚守师道,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潜心读书、精心育人”的生动实践和创标杆、建一流的干事实效。

以教育家精神担当初心使命

铸造爱国敬业的忠诚之师

教育家精神之可贵,首先体现在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的担当和对“修齐治平、兴亡有责”家国情怀的传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建校45年来,为国家培养了4万余名勇担教育强国使命的职教师资,他们奋战在全国6000余所职业院校任教,8000余名优秀毕业生成为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技能大师。从建校伊始,学校就把“爱国敬业”置于校训之首,引导师范生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导向,以引领、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为己任,将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刻进师生之基因,融入事业之发展。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必将在学校培养的一批批职教师资和他们所培养的一代代技能人才中永续传承、发扬光大。

以教育家精神滋养高尚师德

塑造精心育人的模范之师

精神状态关乎教师形象,更关乎教育强国建设成败。教育家精神的意义在于传承、生命在于践行。要引导广大教师胸怀“国之大者”,争做“大国良师”,为教育强国建设团结奋斗、砥砺耕耘。学校用教育家精神“典范榜样”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激发广大教师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看齐意识,坚持把“潜心读书、精心育人”与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度融合,打造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教师师德涵育体系,引导师生在职教报国、教育强国的伟大事业中锤炼过硬品质与高尚师德。在一流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中坚持“德技并重、以德为先”,把“精益求精”注入“工匠之师”的灵魂,把“精心育人”视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圭臬。学校师德师风“严”的基调持续形成,师德师风“好”的态势持续巩固,师德师风特色化、系统化建设模式逐步形成。

以教育家精神涵育特色文化

锻造精益求精的工匠之师

教育家是所有教师职业生涯中的最高追求和终极目标。教育家精神是对全体教师提出的共同要求和发展期待,是教师发展的标杆、丰碑与灯塔,教育家要具备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建校45年来,学校以打造全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标杆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己任,厚植尊师重教文化,构建以爱国敬业为重要引领,以精心育人为根本追求,以工匠精神为重要特色,以行知园、炎培园、班墨园和校史馆“三园一馆”为主要载体的职业技术师范文化体系,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德、以文强教,引导教师始终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创新竞进、永争第一。

以教育家精神砥砺奋进之志

打造善作善成的精锐之师

教育家精神中的“勤学笃行、求是创新”,体现了笃行实干的价值导向与要求。学校从“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到理实一体、双师双能的培养模式,无不体现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教师对“笃行”的价值追求和“实干”的奋斗底色。学校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围绕“职业教育+”机械、电子、信息、汽车“1+4”学科链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引导教师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以申博攻坚和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为重要契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做优做强世界职教大会成果转化与研究中心、全球职教发展智库和鲁班工坊国际发展研究中心,推动中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走向世界,引导教师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善作善成。抓好特色化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在天津市劳动教育“两中心一联盟”“三种精神”研学基地等平台作用,引导教师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在提升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上善作善成。

砥砺职教强国志,奋楫扬帆正当时。学校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全体教师在教育家精神的指引、感召、示范下,把“潜心读书、精心育人”作为永恒追求,让“爱国、敬业、团结、创新”的校训代代传承,推动学校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奋进之路上,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张金刚,系全国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师资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来源:中国教育报

04

发挥职业教育赋能青年优先发展的先导作用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青年优先发展,既要党委和政府重视青年工作,出台惠青政策,给广大青年创造良好就业生活环境,也要加强青年教育,提高青年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青年挺膺担当的本领。职业教育在多种教育形态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在赋能青年优先发展、激励青年担当作为上,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首次鲜明提出“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的理念。从十年《规划》纵深实施的过程来看,推动青年优先发展有3个层面的价值意蕴:党和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地方发展需求以及青年自身发展诉求。而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上述3个层面高度契合、深度耦合。

首先,职业教育是落实《规划》、促进青年优先发展的重要途径。

《规划》明确了包括青年教育与青年就业创业等在内的青年发展十大领域。职业教育为我国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每年培养近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服务乡村振兴、社会稳定和扩大就业、支撑中小企业发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可见,职业教育发展和青年优先发展,两者在功能上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耦合共生,在发展目标导向上具有内在一致性。

其次,职业教育是落实《规划》、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基石。

职业教育与城市产业发展具有共生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理念,充分体现了城市发展与人民发展相互促进、融合共生的耦合关系。而职业教育是城市产业发展与青年职业发展实现耦合共生的培养基、嫁接器和加速器。一方面,职业教育能够帮助城市建立和丰富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为青年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能加速提升青年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城市发展进行人才赋能。劳动力质量是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城市产业发展影响就业容量。职业教育能够服务产业集群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劳动力,因此职业教育对赋能城市发展具有必要性。

立足城市办好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是职业院校做好人才出口工作的基本逻辑。因此,将职业教育融入城市产业发展、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成为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应立足世界发展和时代变化,不断深化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接产业与区域发展战略,不断丰富、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与行业企业需求紧密对接,确保培养的学生在素养上顺应时代要求,在方向上面向城市产业集群,在技能上适应企业人才诉求。职业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现场教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促进学生了解城市、熟悉企业、适应岗位。

第三,职业教育是落实《规划》、促进青年赢得未来的重要支撑。

职业教育促进青年优先发展具有必然性。生涯理论的研究表明,职业教育与青年发展是天然不可分的,青年从参加工作到退休都将通过从事的职业来进行社会参与、满足自己的社会期待。而职业教育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社会参与技能,将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2022年新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将职业教育明确定义为“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

通过学校教育,一是满足国家发展对青年人才发展的战略需求。通过对在校学生进行思想价值引领,提高道德水平,涵养工匠精神,增强学生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强国复兴凝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二是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诉求。职业院校应基于青年发展诉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积极探索分类培养、分型育人模式,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手段创新教育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知识积累和专业技能,提高自主培养人才质量。职业培训与职业院校教育虽在学制、内容、形式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本质还是基于学生追求美好未来、幸福人生、健康生活的需要,立足岗位需求与个人职业规划发展,不断提升职业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形式。

未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青年诉求的多样化,以往仅依托人社部门及教育部门组织的职业培训已不能满足青年自身发展对教育培训的多元化诉求。近期多地出现的由共青团组织举办的“青年夜校”爆火,是新时代服务、引导和推动青年优先发展值得关注的现象,内隐着当代青年对职业培训目标的时代性转向和青年化转变,即从单纯地谋求职业发展工具化需求到丰富社会职业体验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多元化价值追求转变。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必将助力青年优先发展、积极发展,必将助力青年赢得未来。

(作者:崔景贵,系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中国青年报

05

为江苏“1650”产业体系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校企联手“量产”现场工程师  


“这段时间,每天在车间忙一会儿,衣服就被汗水浸湿了,但跟着师傅学检修,受益匪浅。”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现场工程师班大三学生丁旭说。和他一样,越来越多的准现场工程师在校企联合培养下,逐步成长为技能型人才。

2022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规划到2025年累计不少于500所职业院校、1000家企业参加项目实施,培养不少于20万名现场工程师。去年9月,我省首批“现场工程师班”开班,60对本科、专科及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组建60个“现场工程师班”。一年来这些学生学习情况如何?我省职业院校与企业在“锻造”现场工程师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去企业上课,课堂搬到生产一线

“现在我们每年要招聘20余位现场工程师,缺口很大。而此前的社会招聘中,能解决数字化、智能化复杂问题的技能型人才也不多,差不多10个人中只有1人能达到要求。”记者见到国机重工集团常林有限公司(下称“国机常林”)人力资源部高级专员潘正哿时,他正和同事们梳理目前企业岗位需求。

用人市场的旺盛需求,推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转型。五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明确,面向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下人才紧缺技术岗位,遴选发布生产企业岗位需求,对接匹配职业教育资源,以学徒制为主要培养形式,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

现场工程师,也被称为现场应用工程师或现场技术负责人,是在生产、工程、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上,用科学技术创造性解决技术应用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他们的职能涵盖范围很广,比如焊接工艺、质量检验、采购、售后等,其最大特点是既要懂技术又要有技能。”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造学院教授史维琴说。

去年9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机常林现场工程师班开始招生。“课上刚学完手工焊接,金属焊接、机器人焊接等还没讲到,没想到这么快就接触生产线了,我直接在实践中学习。”回想起今年4月到国机常林为期一个月的认知实践,该校国机常林现场工程师班的蒯飞宇记忆犹新。

“来到生产一线,才知道挑战有多大。”蒯飞宇说,自己被分配到智能焊接组,在车间流水线上,操控数控板的前提是要记清楚相关指令,比如机械臂旋转多少度、旋转多长时间等,“操作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产品焊接失败。”此外蒯飞宇还有不少“意外收获”,比如,在焊接过程中出现毛刺怎么办?这些课堂里没教的内容,实践中遇到就顺带着补上了。

在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与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办的现场工程师班上,学生除了要掌握传统工艺流程和方法,还要不断提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很多时候是滞后于生产发展的,因此要重视与时俱进。”该学院教授胡颖告诉记者,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让同学们不仅能操作最先进的设备仪器,也能接触到更加复杂的工程问题。“我们很多教材是活页或讲义,便于随时增减学习内容。通过现场工程师项目,企业学院同步向学校师生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在她看来,校企双方奔着一个目标去,才能跑得远、跑得稳。

学生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

好的现场工程师,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先进技术抓住发展机遇。对有志于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就业前置也让他们更有目标地学习实践。

针对不同企业需求,不同种类的现场工程师项目班级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和课程安排。相同的是,企业与学校联系更紧密,双方在评价标准、课程教材、资源配置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企业培养人才关口前移,共同促进创新创造与产业市场的有机衔接。

去年9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扬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设现场工程师班。今年4月,该校又与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亚威股份”)共同成立现场工程师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科技产业处处长杨润贤告诉记者,现场工程师培养强调精准对接、供需匹配,让学生“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这也就意味着同学们有两个身份,既是学生也是学徒,工学交替培养。

杨润贤介绍,该校现场工程师班采用“双导师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大一,学生在校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大二上学期,前往企业学习实践,熟悉岗位、设备、工艺流程、企业操作规范等;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回到学校,带着岗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突破重点难点;大三下学期再到企业跟岗学习,将专业核心课程所学进行实践应用。在此期间,企业发放相应的生活补助和实习工资。

对于企业来说,提前介入员工培养,可以吸引并留下更多技术人才。亚威股份人力资源部总监刘俊伟表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企业有着更高的忠诚度,岗位技能也更娴熟。在企业学习期间,学生在了解企业,企业也在“看”学生。同学们可以提前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此外,现场工程师班学生可进入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候补序列,从而打开职业上升通道,让工作更有“奔头”。

基于此前多年合作,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南钢集团去年再次“牵手”,开设点检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南钢集团炼铁事业部培训主管丁磊说,校企联合培养的不仅是精通专业技能的工程师,更是能够洞察并引领未来工业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为此,企业与学校设计了覆盖钢铁冶炼工艺全产业链条的前沿知识课程体系,让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高度契合,缩短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期,他们的毕业论文也将来源于生产实践。

突破育人边界,锻造新质人才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逐步深入,产业升级不断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现场工程师是实现技术、知识、工艺等与产品集成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

“江苏正加大力度建设‘1650’产业体系,10个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为全国第一。江苏的制造业要进一步提高效能,就需要不断提升现场工程师的能力、壮大现场工程师队伍,将人才要素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江苏开放大学校长、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院长丁荣余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的技能人才,只有消除知识和实践之间的不协同与落差,才能培养出真正与科技、产业、企业发展并行的工程师队伍。“现场工程师岗位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岗位。眼下人工智能发展如火如荼,如何将这些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实际工作,需要学生不断增强实操能力,辅以不断的知识积累和技能培训。”

“有关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已经出台,下一步应该重视政策保障、统筹布局、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体系化建设。”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周海英认为,目前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不匹配问题仍比较突出,校企双方合作形式还比较单一,缺乏深度融合与协作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场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效果。

“我们希望通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体等校企合作平台,让职业院校的教育培养紧密对接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发展要求。”杨润贤表示,由于现场工程师项目针对的岗位切口小,在学校与企业围绕某个岗位连续对接几年后,可能出现人才资源过剩的问题。设立共同体和联合体,使校企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有助于解决用人单位某一岗位人才技能单一的问题。

“整体上来看,当前现场工程师的培养与实践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更多院校打破边界,与企业、产业深度融合,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深化改革、勇于探索。”丁荣余说。

(新华日报记者 叶真 谢诗涵)


来源:新华日报

NEWS

地方热点

01

福建:搭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


职业本科高校规模不断扩大,职校学生升学渠道打通,产教融合更加紧密,科教融汇成果不断出现,教学改革持续深化……在国家政策引领下,职业教育正展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19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总体情况。

据省教育厅副厅长王飏介绍,全省现有高职院校50所,高职专业布点总数1654个,其中理工农医相关专业布点占比57.92%;中职学校167所,中职专业布点总数2432个。高职院校在校生从2012年的29.4万人增加至2024年的53万人,增长80.2%,现有中高职在校生突破100万人。

职普融通:打破“天花板”

当前,本科生“回炉”读职校、职高生高分考上大学的现象越来越多,这背后有个共同的名词——“职普融通”。王飏介绍,目前我省共有49所中职学校、37所普通高中独立或合作开展综合高中班试点,实际招生8395人。

近年来,福州在高中教育阶段推动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学籍互转,自主选择职业教育或普通教育。据福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徐章海介绍,过去两年,永泰城乡建设职业中专学校与永泰二中、永泰三中联合开展职普融通试点,共招生180人,经学习考核,48人申请转入普通高中。

徐章海说:“今年,福州在12所中职校探索综合高中班试点工作,共设置43个班级,招生1804人。同时还支持高职专科和普通本科联合办学、贯通培养,通过校校联合培养和双主体育人,着力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教育生态系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职普融通,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可以提高文化素质、创新品格、思维能力,增强软技能,而普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就业质量。王飏表示,将深入开展综合高中班试点,实施五年制高职改革,推动职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融合发展,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

产教融合:走向“两头甜”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首要任务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根本途径是产教深度融合。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被认为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和办学优势。

2022年12月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正式启动“一体两翼”(一体: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两翼: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晋江市域产教联合体入选第一批28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也是唯一在县域建设的联合体。

据晋江市副市长吴尊意介绍,晋江校企累计共建19个产业学院、433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近两年企业兼职教师达781人次,教师企业实践每月1546人,并先后开办安踏班、恒安班等162个企业冠名班和舒华、七匹狼等92个企业学历班,实现学习、实践、就业一条龙无缝对接。

去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十条措施》,坚持“以产定教、以教促产”,培育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11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7个,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103个、产业学院试点项目129个,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相衔接。

王飏表示,深化产教融合要聚焦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坚持以产引教、以产促教,统筹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产教融合型企业和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城市同频共振。

职教出海:扬帆“闯世界”

随着国际产能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中国职业教育正成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新的支撑点以及中外经贸和人文交流合作新的载体。

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职业教育联盟等平台,我省实施职教“走出去”战略,组织30多所职业院校在1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布局建设30个“海丝学院”,着力打造国际化职教品牌。

“海丝学院”是我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服务企业“走出去”而打造的职教出海特色品牌。未来我省将重点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拓展“海丝学院”等职教出海项目的覆盖面,争取向共建“一带一路”所有国家开放,在教育对外开放的新赛道上跑出福建速度,在合作内容上,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国际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积极培养合作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

此外,经过多年努力,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也具备了较好基础。近年来,我省持续实施台湾教师引进资助计划,率先开展依据台湾地区“统测”“分科测验”成绩招收台生,打造台生台师登陆“第一家园”。

下一步,福建还将实施对台招生“倍增计划”,支持高职院校依据台湾地区“统测”成绩招收台湾学生;在台师方面,实施“增量扩面”行动,支持高职院校引进台湾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团队、台湾高校优秀毕业生、职业学校教师等来闽发展。

当前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化推进中重新定位教育地位和作用。王飏表示,我省将进一步高质量研制福建职业教育新体系建设改革方案,编制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支撑产业发展和助力大国外交三个布局体系,引导职业院校找准定位,更好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福建日报记者 肖榕)


来源:福建日报

02

浙江:文成“技能出海” 服务侨乡青年


“想不到,餐厅最受外国客人欢迎的是我们研制推出的药膳。”谈起自己在德国乌尔姆市经营的网红自助餐厅,旅居德国的文成华侨青年王轩妮满是惊喜。餐厅上新的蓝莓山药、八宝福禄鸭子、健脾开胃酸汤虾等中式养生药膳菜肴让外国食客赞不绝口。这些新中式药膳美食技艺和秘方,都是她从文成县“技能出海”培训班免费学到的。

“技能出海”培训班是文成县精准把握侨情,根据华侨青年需求,围绕地域特色不定期开展的包括伯温家宴中式烹饪、药膳制作、咖啡茶饮特调、短视频制作等内容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截至目前,文成共开设11期“技能出海”培训班,已培训370人次,助力在外华侨以技立业、增技增收。

文成县是我省第二大侨乡,涉侨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60%。为加强为侨服务的针对性,文成还通过侨团组织为在外“菁侨”同步开展线上培训,包括短视频制作、中式烹饪等。旅居马来西亚的文成华侨青年周晨晨是一名00后,她与好友在吉隆坡的小镇经营一家民宿,本想在社交平台上开设账号作民宿推广,但缺乏视频制作等技能。得知“技能出海”培训班有线上培训课程,她马上报了名。在跟着专业教师进行短视频制作的学习和实操后,她的制作水平也逐渐提高。


来源:浙江教育报

03

广西:两所职业本科大学揭牌


近日,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柳州职业技术大学以职业本科大学的新身份,举行了揭牌仪式。目前,广西已有4所职业本科院校。

今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同意,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南宁职业技术大学,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其中,南宁职业技术大学首批设置建筑装饰工程、建筑工程、软件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与运用、现代化物流管理等职业本科专业;柳州职业技术大学首批设置机械电子工程技术、装备智能化技术、汽车工程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现代物流管理等职业本科专业。今年,两所高校各招收1000名本科生。

据悉,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是由南宁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前身为创建于1984年的南宁职业大学。1998年,经过整合多方资源,成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成为全国首批28所、广西第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立足南宁、面向广西、辐射东盟,形成“与南宁融合发展、跟产业深度融合、向东盟开放办学”的特色。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的前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是1998年国家批准成立的首批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在多年办学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承工业底色、育大国工匠”办学特色,是广西唯一面向先进制造业的国家示范校、国家优质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校被誉为“广西产业工匠摇篮”。

随着社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次,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柳州职业技术大学两所高校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两校将围绕奋力打造国内一流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的目标要求,助力建设面向东盟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下更大功夫。以实际行动为推动“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力量。


来源:玉林晚报



  主   编 :马银瀑 

 副主编:解吉勇

 编   辑 :吴晓晖

  校   对 :宋文利 

THE  END


保定教育发布
通过新媒体发布保定市教育信息,回应社会关切,解读我市教育政策,提供政务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