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北京市教委发布修订版《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本次修订重点优化了合格性考试的考试方式,数学、外语等部分科目考试时长缩短,外语听力组考方式有变,等级性考试部分没有变化。调整后的合格性考试,自2025年开始实施。
本次重点优化的是合格性考试的考试方式,等级性考试部分没有变化。合格性考试时长做出调整。依据《办法》,语文120分钟保持不变,数学由120分钟调整为90分钟,外语由120分钟调整为90分钟,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由90分钟调整为60分钟。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高中合格性考试范围,考试科目没有变化。学生在完成每门科目必修课程后即可参加合格性考试,做到随教、随考、随清。
来源:《新京报》9月23日第6版
9月10日至13日,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题培训在河北大学举办。本次培训旨在进一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推动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办法》各项要求。培训会上通报了当前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求全面落实工作要求,做好整改后半篇文章,持续加强规范管理,加强培训工作,切实抓好问题整改。同时,指出要完善工作制度机制,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加强重点环节管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推动各项具体措施落实,实现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新的突破。
来源:河北省教育厅官网9月14日
首先是结构问题。在不同阶段必须有一定的职责职能划分,搭建合理的结构,以达成科学分工与团队协作的统一。例如,高中语文教研组在高一高二阶段,面对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模块,我们的基本结构就是“学习单元主备制”,两到三位教师负责主备一个单元,经过小范围研讨,拿出单元学习初步方案后,全组教师进行建设性讨论,肯定方案中的合理部分,商榷方案中有待完善的内容,然后主备教师根据大家的建议再去打磨,直至全组通过。到了高三,我们就要根据教学重点和学习内容作出相应调整,工作基本结构转变为“高考专项主备制”,分为“现代文”“古诗文”“名著阅读”“语基语用”“考场作文”等专项,在资料辑录、试题命制、教学方案设计、学习成果整理等方面,均按专项分配,在这种机制之下,教研组诞生了一批专项备考专家。
第二是品控。品控,是一个工业术语,它包括完整的质量控制和管理链,后来被引入组织管理。教研组工作的“品控”,可以理解为对日常工作的质量把控,为工作中的难题提供应对策略,为每一位团队成员赋能。“品控”的主要内容是流程规范与标准释放,教研组从不同层类课程的设置实施,到组内日常工作的运行,都需要流程和标准,“品控”是教研组科学运转和高效输出的有力保障。例如,教研组工作中常见的学段学科质量诊断,我们的流程及标准如下:第一步,提前向全体学生释放《学科质量诊断蓝图》,让学生清楚诊断目标及基本内容,以便有针对性地备考。第二步,教研组根据《诊断蓝图》,为成员分配命题任务,按诊断目标命题,命题实行“全程责任制”。第三步,梳理各小题答案及评分标准,然后严格按标准网阅。第四步,教师边阅卷,边收集整理所阅题目的《阅卷纵横》,包括试题解析、学生答卷表现出来的问题、典型案例、后期学习建议等,最后汇总成整套试题的《阅卷纵横》,释放给全体学生。第五步,成绩分析及跟进。根据各题数据作出研判分析,确定重点分析的考点,优先讲评。
第三是对话。要想建设有良好学术氛围的教研组,必须组织好研讨与分享,平等对话,集思广益,让教研组始终富有创造力和安全感。这就需要教研组形成良好的研讨对话文化。要帮助教师建立彼此的信任和尊重,面对具体问题,平等对话,以保证所有教师能各抒己见。
来源:《中国教育报》9月18日第4版,作者史建筑
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市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课间安排整体统筹优化,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无独有偶,天津市也确保小学生15分钟课间活动时间。
避免课间“圈养”、课间10分钟“消失”现象,仅延长课间时长是不够的,还需要切中时弊、综合施策。首先,转变教育评价理念。要严格规范管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唯分数、不唯升学评价学校和教师,让精彩的课间活动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引领家长正视校园意外事件。当学生课间正常玩耍、活动出现意外伤害时,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应遵循事理,积极与学校沟通协调,理性解决问题,让学校消除课间活动出现意外伤害时家长过度维权之顾虑,积极组织开展正常的课间活动。再次,完善安全教育考核制度。教育主管部门对基层学校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实行“一票否决”无可非议,但对于非学校责任事故家长上访维权时,教育主管部门应遵循情理,主动指导和帮助学校妥善解决问题,而非“一票否决”。
来源:“燕赵校长联盟”公众号9月23日,作者汪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