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克清教授专访|“第三代抗精神病药”再添新选择,布瑞哌唑将为国内精神科带来哪些惊喜?

健康   2024-10-17 20:04   北京  


伴随着精神分裂症治疗目标的变迁及个体化用药原则的推进,临床亟需更多兼具疗效与安全性的治疗选择,以满足全病程管理的需求,助力患者功能恢复并顺利回归社会。


2024年6月25日,大冢制药旗下的布瑞哌唑片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布瑞哌唑兼具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与部分激动剂优势,这一特性使其能够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总体及多维度症状。此外,发表于《柳叶刀》的大型抗精神病药网络荟萃分析1中,布瑞哌唑成为唯一一种所有副作用风险均与安慰剂无显著差异的抗精神病药。可见,它的获批无疑为国内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正值世界精神卫生日之际,医脉通特邀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栗克清教授,结合其在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临床决策中的丰富经验,分享布瑞哌唑在国内精神科临床应用的前景。本文整理访谈精要内容如下,以飨读者。


栗克清 教授
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
  • 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  党委书记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老年专委会主委
  •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 常委
  • 中国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管理分会  常务委员
  • 北京市健康管理协会精神卫生分会 主任委员
  • 河北省睡眠医学会理事会 会长
  • 雄安新区卫生人才协会 副会长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医学教育与研究》副主编


 

布瑞哌唑获批,点亮精神健康新希望



(点击观看视频)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在这一倡议下,在您看来,第三代抗精神病药布瑞哌唑的获批,会对国内精神健康领域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它将如何促进精神健康领域的‘共建’与‘共享’,进而帮助患者实现‘健心’与‘安心’的目标?


 


今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旨在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提升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布瑞哌唑在国内的获批,将通过促进科研合作、推动政策落实、丰富治疗资源以及普及相关知识等多方面,助力这一主题的有效落地。


科研合作方面,布瑞哌唑的引入将激发国内外精神科领域的研究兴趣,促进科研机构、制药企业、临床医生及患者组织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探索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策略及患者关怀模式


在政策层面,布瑞哌唑的上市将推动精神健康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如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保覆盖度等,为精神健康领域的共建提供有力保障。


布瑞哌唑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新药,为国内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有助于制定更加个性化、更契合全病程管理需求的治疗方案,使得更多患者能够受益于这一高效、安全的药物。


此外,布瑞哌唑上市后的推广也将有助于精神健康知识的普及,提升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水平,减少社会对精神疾病的偏见与歧视,营造更加包容和支持的社会氛围。


对于患者而言,布瑞哌唑的获批有望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治愈和长期功能恢复带来更多可能性,进而促进患者全面康复和生活质量提升,最终实现“健心安心”的目标


总的来说,通过布瑞哌唑的引入和推广,精神健康领域的各方力量将进一步凝聚,共同推动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助力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心理健康目标。



 

全面破局,撬动精神分裂症治疗新变革



(点击观看视频) 


 


作为多巴胺受体部分激动剂,布瑞哌唑的哪些临床特性令您印象深刻?


 


首先,布瑞哌唑是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其主要通过5-HT1A和多巴胺D2受体的部分激动活性,以及5-HT2A受体的拮抗活性来发挥作用,且它与前述三个受体具有相似的亲和力。这意味着针对某些症状维度的疗效可以形成协同作用,如5-HT1A部分激动和5-HT2A拮抗均有助于改善阴性和认知症状,同时副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抵消;5-HT1A受体效应与抗抑郁、抗焦虑疗效关系密切。


其次,布瑞哌唑的疗效全面,能够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急性期症状,包括总体、阳性、阴性、情感和认知症状。这种全面的疗效谱使其能够成为复杂临床情况的理想选择,并有助于减少残留症状对患者长期康复的影响。


最后,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布瑞哌唑同样表现出色。临床研究表明,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使用,布瑞哌唑的安全性均良好,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2。此外,布瑞哌唑对血泌乳素水平、体重、代谢和QTc间期无显著影响。在《柳叶刀》杂志的32种抗精神病药网络荟萃分析中,布瑞哌唑是唯一一种在七大副作用风险上与安慰剂无显著差异的药物1,这在抗精神病药物中实属难得。


 


制定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策略时,您如何平衡抗精神病药的疗效和耐受性,可否简要分享您的见解和经验?


 


精神科医生常常面临一个复杂的抉择,即如何在药物疗效与耐受性之间找到平衡。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在临床药物选择中,意味着医生需要在疗效和副作用之间做出权衡,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国精神分裂症指南指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恢复功能并促进患者回归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药物选择必须综合考虑疗效和耐受性这两个关键因素,因为它们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只有选择那些既能有效控制症状,又能最大限度减少副作用的药物,才能确保患者坚持长期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全病程管理特别强调急性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急性期治疗不仅旨在迅速缓解症状、降低风险,还为后续的长期管理奠定基础。现有证据表明1,尽管抗精神病药物在疗效上差异不大,但它们的副作用却存在显著差异,且副作用的处理往往比预防更为困难。因此,药物的安全性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患者的个人偏好对治疗依从性和长期预后有着深远影响。抗精神病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如体重增加、泌乳素升高和性功能障碍等,可能显著影响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偏好。在医患共同决策的框架下,了解患者的偏好,尤其是他们难以接受的副作用,对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选择治疗方案时,必须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耐受性,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个人偏好。目标是在有效控制症状的同时,将副作用降至最低,从而最大化治疗的净获益。通过这种综合方法,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有一种观点认为,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意味着患者“情感功能尚好”,是预后良好的预测因素。您是否认同这一观点?伴发抑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及功能转归有哪些不利影响?


 


我初入行时便有这种观点,包括现在仍有一些文献资料也有此方面的报道。我曾治疗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时症状得到良好控制,但半年后,患者因抑郁情绪自杀,这一事件深刻触动了我,让我深知临床中警惕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的重要性。


抑郁可发生在精神分裂症病程的各个阶段,包括病前、前躯期以及急性期、缓解期。有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临床显著抑郁的时点患病率平均为25%,终生患病率高达54%3。此外,还有一项纳入18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病情已达稳定的社区/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共病抑郁症(MDD)的比例仍高达32.6%4


精神分裂症概念奠基人E. Bleuler曾提出“精神分裂症性忧郁”来描述患者的特殊情绪状态。在精神分裂症的新维度分类范式中,抑郁是五因素模型中的独立症状维度,发生率仅低于阳性和阴性症状。目前大多临床医生认为,精神分裂症会影响伴发抑郁的临床表现,而作为主要症状维度之一的抑郁症状不应简单视为精神分裂症预后良好的预测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伴发抑郁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程和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包括降低治疗依从性,减少症状缓解的质量和持续时间,增加病情波动、再入院、药物滥用的风险,损害生活质量和功能水平,以及提高自杀风险。特别是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自杀风险尤为高。


因此,临床医生应重视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的识别和管理。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在识别抑郁方面比常规抑郁量表更为敏感和特异,有助于区分抑郁和阴性症状。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尤其是可能导致抑郁的副作用。布瑞哌唑作为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情感症状方面显示出潜力。积极处理伴发抑郁对于预防症状残留和降低后续风险至关重要。



 

璀璨新星,引领精神领域探索新浪潮



(点击观看视频)  


 


针对布瑞哌唑在国内精神科领域的发展,您有哪些期待或建议?


 


布瑞哌唑是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物,目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循证数据,这也预示着其在国内精神科领域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基于布瑞哌唑的治疗方案或新型制剂出现,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治疗手段,也有望推动国内相关精神疾病的指南更新。


目前,布瑞哌唑的临床应用经验和研究数据仍在不断积累中,未来亟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布瑞哌唑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是长期跟踪研究,以评估其长期效果和耐受性。同时,布瑞哌唑的药物经济学评估同样值得关注,期待开展一系列系统的成本效益分析,以确定其在成本效益方面的优势,并考虑其在减少住院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潜在经济价值。


此外,也期待布瑞哌唑能够尽快纳入医保目录,从而提高其可及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目前,布瑞哌唑已在美国FDA获批用于三项重要适应症,包括成人及13-17岁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相关激越症状的治疗。期待在国内,布瑞哌唑也能在这些适应症上开展更多探索,进一步拓展其临床应用范围,惠及更多患者。



结语

布瑞哌唑作为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物,在国内的获批上市标志着我国精神健康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该药物的引入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治疗选择,还将通过促进科研合作、推动政策支持、丰富治疗资源以及加强知识普及,推动精神疾病治疗的共建与共享。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布瑞哌唑展现出全面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有望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症状、恢复社会功能,同时提升生活质量,助力患者实现健心安心的长远目标。我们期待布瑞哌唑在国内精神科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惠及更多患者。


——内容根据栗克清教授的访谈发言整理




往期回顾

世界精神卫生日 | 精神分裂症认知症状:关注多巴胺D2受体部分激动剂的潜力


七大副作用风险与安慰剂无异:布瑞哌唑何以获柳叶刀网络meta分析「认证」


专家笔谈 | 新型受体作用机制对抗精神病药疗效和耐受性的影响


“第三代抗精神病药”布瑞哌唑国内获批,机制和临床亮点抢先报!




参考文献

1. Huhn M, Nikolakopoulou A, Schneider-Thoma J, et al.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32 oral antipsychotics for the acute treatment of adults with multi-episode schizophren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Lancet. 2019 Sep 14;394(10202):939-951. doi: 10.1016/S0140-6736(19)31135-3.

2. Watanabe Y, Yamada S, Otsubo T, et al. Brexpiprazole for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in Adults: An Overview of Its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and a Psychiatrist's Perspective. Drug Des Devel Ther. 2020 Dec 18;14:5559-5574. doi: 10.2147/DDDT.S240859.

3. Mosolov S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epression in schizophrenia. Consort Psychiatr. 2020 Dec 4;1(2):29-42. doi: 10.17650/2712-7672-2020-1-2-29-42.

4. Etchecopar-Etchart D, Korchia T, Loundou A, Llorca PM, Auquier P, Lançon C, Boyer L, Fond G. Comorbi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Schizophren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chizophr Bull. 2021 Mar 16;47(2):298-308. doi: 10.1093/schbul/sbaa153.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所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医脉通精神科
分享精神医学领域前沿研究、指南共识、经典病例、临床技能。科学与人文并重,立足临床,心怀患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