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约有4,500万名双相障碍 I 型(BP-I)患者,疾病负担沉重。近年来,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以下简称「长效针剂」)正在成为BP-I的潜在治疗选择;其中,阿立哌唑和利培酮长效针剂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治疗BP-I。在欧洲,长效针剂尚未正式获批治疗BP-I。
在这一背景下,一组精神科专家以圆桌会议的形式讨论了早期使用长效针剂治疗BP-I的获益、障碍和机遇,并形成了一系列专家共识,10月22日在线发表于Bipolar Disord.(影响因子5.0,Q1)。
1. 重要的是,临床需要摆脱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即长效针剂只能用于病情极严重的BP-I患者。有必要宣传早期使用长效针剂的益处,这也是避免加重患者污名(如,「因为我病得很重,所以才需要打针」)的关键。
2. 如果BP-I患者的治疗方案中包含抗精神病药,则长效针剂应尽可能在病程早期即开始使用。理想的情况下,应在第一次躁狂发作就开始使用,以改善长期转归。
3. 所有利益相关者直接参与决策制定时,合作重点应落在改善患者体验、提高医疗质量、争取更佳的健康转归(如,减少复发和入院,减轻医疗系统负担)上。
4. 通过仔细追踪患者转归,以及采用全局视角调整药物,可以为BP-I患者设计出富有逻辑性和战略性的药物组合,以避免患者长期暴露于冗余、无效或其他没必要使用的精神药物。
5. 有必要生成更多早期使用长效针剂治疗BP-I的证据,这一点对于挑战现有的临床态度和促成地域性的用药推荐至关重要。
目前,长效针剂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较少用于BP-I患者。根据与会专家的说法,具备以下特征的患者更容易被处方长效针剂:症状非常严重;对口服抗精神病药依从性不佳;已经复发过多次。换言之,不具备上述特征的患者很有可能无缘接触到长效针剂治疗。
临床中,一些医生会将BP-I视为比精神分裂症「轻一档」的疾病,并先入为主地认为患者更偏好使用口服药(其实并未被证实),导致长效针剂常被视为BP-I患者「最后的选择」。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临床对长效针剂的益处整体上仍缺乏认识。
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针对BP-I患者使用长效针剂,尤其是病程早期。及早使用长效针剂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关键的机遇,以便与患者及其支持人员进行共同决策,帮助他们做出关于治疗的明智选择,并为日后积极的长期转归铺平道路。
(点击图片后可放大)
图1 典型患者(上)和早期使用长效针剂者(下)的患者旅程
值得注意的是,长效针剂预防躁狂复发的疗效优于抑郁,因此可以作为以躁狂发作为主的患者的一线治疗,但可能不应推荐给以抑郁为主导极性的患者。考虑到很多BP-I患者存在明确的发作极性,有必要标注出患者的纵向病程特征,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此外,第二代或第三代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应作为治疗BP-I的首选;第一代长效针剂可能加重抑郁症状,反而导致治疗不依从。
长效针剂的临床应用始终面临可及性的挑战。上门注射可能是一种方法,但同样受到人员配备不足及其他障碍的限制。疫情期间,一些地区暂停了长效针剂的使用,促使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PA)专门发布了疫情期间使用长效针剂的指导,并指出治疗中断可能增加患者躯体和精神状况恶化的风险。然而,由于这些指导意见仅限于重症病例,这又反过来加重了人们对于长效针剂仅适用于病情最重的患者的偏见。
一种看法认为,口服抗精神病药是所有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这种观点可能缘于临床对口服药更熟悉,使用经验更丰富。此外,注射针剂可能被视为「有创」,进而让患者感觉更接近于一种「惩罚」而非「帮助」。然而研究表明,人们对于患者不愿意使用长效针剂的担忧可能被高估。医生应尽早告知BP-I患者有长效针剂这一选项,让患者知道有比口服药更方便的用药方法。另一方面,如果医生未能充分告知患者现有的治疗选择,一部分患者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心理反应。
需要更多数据评估长效针剂对BP-I的潜在影响,包括将长效针剂与作为金标准的锂盐进行比较,尤其是关注停用锂盐的危险性。长效针剂与心境稳定剂的联用也应得到充分的评估。初步证据表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可以有效预防BP-I患者躁狂复发,但对抑郁复发或发作缺乏保护作用,因此有必要与其他治疗方式(如拉莫三嗪)联用。临床实践中,BP-I患者常长期采用相当复杂的用药方案,涉及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和其他精神药物。长效针剂的引入可能有助于医生梳理出互补的、非冗余的、有目的性的、基于证据的联合用药方案。
文献索引:Vieta E, Tohen M, McIntosh D, et al. Early use of long-acting injectable antipsychotics in bipolar disorder type I: An expert consensus. Bipolar Disord. 2024 Oct 22. doi: 10.1111/bdi.1349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438154.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及检索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