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绝非全部:重视双相障碍心理干预的价值 | 专家视角

健康   2024-11-05 20:01   北京  


关于双相障碍是怎样的一类疾病,有一种简单、非专业的版本:


双相障碍是一种发作性的精神障碍,表现为严重影响生活的躁狂和抑郁发作。患者从发作中恢复后,会有一个时间较长的情绪稳定期,一切恢复正常。在急性期,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在维持期,药物可以预防复发,只要患者能遵医嘱无限期服药。心理教育可以增进患者对疾病的洞察和认识,帮助患者接纳现状、自我管理和依从治疗。


然而,任何需要直面双相障碍的人,无论患者、患者家人、照料者还是专业人士,都知道现实情况远比上边几句话复杂得多。如果说急性期的疾病管理已经很复杂,那么风暴平息后的所谓稳定期会更复杂——阈下残留症状和心境不稳,不太明显但很折磨人的认知损害,既往躁狂行为导致的职业和人际问题,自我意象受损,以及不知道未来还能期待什么,都可能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和情绪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物质滥用等常见共病则让双相障碍患者的处境进一步复杂化。


非药物干预中,心理教育已经是一种成熟的干预措施,被列入标准治疗的一部分。此外,家庭治疗(FFT)、认知行为治疗(CBT)、人际和社会节律治疗(IPSRT)在大多数临床指南中也获得了推荐,与药物治疗联合使用。


图1 ISBD立场文件提及的双相障碍心理治疗方式,包括心理教育、家庭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和社会节律治疗、辩证行为治疗、接纳与承诺疗法


针对双相障碍的心理治疗,一些重要的顾虑是:


  • 尽管双相障碍患者通常会接受药物治疗,很多患者也能接受到某种形式的心理教育,然而有多少人真正有机会接受到指南推荐的其他心理治疗?


  • 双相障碍长期被视为一种高度生物性的精神障碍,药物是缓解急性期症状和预防复发的基石。那么,有多少心理医生和心理治疗师会对双相障碍这个病感兴趣;或者更进一步,愿意去接受相关心理治疗的培训?


  • 当一名焦虑障碍或人格障碍患者同时患有双相障碍时,心理治疗师还敢治疗他/她吗?


国际双相障碍学会(ISBD)心理干预工作组的成立是改善上述状况的一个可喜举措。此外,Tremain等也讨论了一系列重要问题,这些问题强调了心理治疗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的潜力。



首先,我们必须扩展双相障碍治疗的范畴,使之高于单纯的症状缓解。Van der Voort等开展的研究显示,复发性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患者的功能恢复严重滞后于抑郁发作的恢复,这意味着在所谓的「发作间期」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此阶段的治疗重点也应从药物治疗转向社会心理干预。


其次,即便临床能做到同时关注症状和功能恢复,对于患者而言,整体生活质量有可能是一个更重要的指标。如近期一项针对荷兰患者进行的关于「有意义的治疗目标」的调查显示,在患者看来,生活质量比症状完全恢复更重要。


第三,与人们经常持有的一种观点相反,心理治疗不仅对病程早期的双相障碍患者有效,对处于病程相对晚期的患者同样有帮助。


最后,也许是最重要的,是数字医疗的潜力。心理治疗的可及性有限,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上心理干预可以与面对面的心理治疗同样有效。数字医疗的另一个好处是,心理治疗小组的名额更容易填满,患者无需等待足够多的病友「成团」才能被转诊。未来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以了解哪些双相障碍患者能够从线上心理治疗获益更多,以及如何实施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


精神科药物治疗也是一种「心理治疗」| 专家视角

2023-01-11

文献索引:
1. Kupka R, Koenders M, Zyto S. Psychotherapy online: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recommendations and reality. Bipolar Disord. 2024 Oct 21. doi: 10.1111/bdi.13509.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431427.
2. Wright K, Koenders M, Douglas KM, et al. Psychological therapies for people with bipolar disorder: Where are we now, and what is next? ISB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Taskforce-Position paper. Bipolar Disord. 2024 Apr 17. doi: 10.1111/bdi.1341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8632696.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及检索历史文章。


医脉通精神科
分享精神医学领域前沿研究、指南共识、经典病例、临床技能。科学与人文并重,立足临床,心怀患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