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京楼” 平移三公里, 瑞典基律纳(Kiruna)将耗资15亿欧元移走整个小镇

文摘   2024-12-04 23:16   比利时  




🔺通过一辆拥有128 个轮子的装载机,将具有文化历史意义的“北京楼”迁往它的新目的地,3 公里外的新区


先来认识一下基律纳(Kiruna),这是瑞典的一个极地小镇,位于北极圈以北,风景壮丽;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是探险和自然爱好者的天堂。


基律纳是欣赏北极光的最佳地点之一,每年的秋冬季节,游客可以在夜空下看到五彩斑斓的极光,白雪覆盖的山脉和冰湖也为冬季活动提供了理想的背景,游客可以尝试滑雪、狗拉雪橇、雪地摩托等活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近年来,由于长期开采周围的铁矿和稀土矿,基律纳的市中心面临地面下沉问题,为了确保居民的安全和历史建筑的保存,整个小镇正在进行搬迁,这个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作为基律纳搬迁计划的一部分,许多历史建筑被小心迁移到新市中心,包括被称为“北京楼”的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北京楼”的迁移




不久前的某一天,穿着荧光背心的工人们开始拔掉路上的交通标志,疏散最后的车辆,并封锁了街道。

身穿滑雪服的学童和牵着狗的老人们聚集在路边,甚至连汽车修理厂的技工也停下手中的工作,走到户外,准备用手机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秋日的冷风吹拂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期待的气息——“北京楼”将被迁移。

远远望去,那座被白色塑料包裹的建筑,弯曲的屋顶显得独特而飘逸,仿佛悬浮在道路上方。

周围,工人们忙碌地围绕着一辆有128个轮子的低底盘运输车,车上,Hugo Isaacsson握着操控杆,脸上带着从容的笑容,指挥着这座庞然大物的移动。



历史与未来同行




这座从基律纳市中心迁移的“北京楼”是基律纳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建于1922年,曾是本地免费报纸《Annonsbladet》的办公室。

这座有着特殊屋顶设计的建筑,因其外形像极了中国的建筑,被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作“北京楼”。

如今,报社不得不与这座曾陪伴它多年的老楼告别,带着不舍的情绪,也为迁移留下了一段历史。


“北京楼”建于1920年代,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示了基律纳(Kiruna)早期城市化进程的精彩瞬间。


它的历史从1922年开始,设计师是著名建筑师D·诺德斯特伦(D. Nordström)。


这座建筑最初是作为学校的行政办公室和中央学校的附属住所建造的,而中央学校就坐落在建筑对面的街区。当时,建筑之间还有一片公园,原本这里还曾存在一座小学校——“小学校”。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座建筑的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高水平的建筑艺术。


从屋顶的屋脊窗、屋檐下精致的“牙齿”装饰,到窗户上方垂坠的华丽装饰,每一处都展现出它的独特魅力。


外立面覆盖着粗糙的喷涂灰泥,边缘则是光滑的刷面,角落的线条清晰而坚毅。


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它那独特的屋顶造型,这也是它名字的来源。


屋顶是典型的瓦式弯曲曼萨尔屋顶,体现了当时盛行的亚洲风格古典主义风格,既独特又别致。



北京楼”并非唯一需要迁移的建筑。

事实上,由于铁矿的扩展,基律纳市中心的地面将会继续下沉,导致当地约6000名居民及许多历史建筑将被搬迁到新市中心,新的市中心距离原址约三公里。



瑞典国有矿业公司LKAB为解决矿山安全问题,决定将历史建筑移至新址,同时保护和传承这座城市的文化遗产。



搬迁行动的背后



Isaacsson驾驶着“北京楼”穿过人群,缓慢行驶,前后护送车辆如同焦急的家长。




🔺LKAB 的员工Anna Fernberg、董事Hugo Isaacsson Mattias Andersson


66岁的退休教师Lena Taaveniku站在草坪上,拍摄着这一难得的场景,她感慨道:“在迎接新事物的同时保留旧事物,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为了将“北京楼”安全迁移,工人们为其挖掘了地基,利用18台千斤顶将建筑物抬起,并在其下方放置了金属支架。

就在搬迁的前一天晚上,Isaacsson驾驶着一辆巨型运输车进入地下,将建筑物抬升。

Isaacsson笑着说:“要是放火烧掉它,恐怕会更容易。”




🔺LKAB 的行政大楼、生产设施和位于基律纳(Kiruna) Kirunavaara 矿的鸟瞰图


为什么要这么费力地搬迁这些建筑呢?




答案很简单——基律纳的铁矿对瑞典来说至关重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之一,基律纳的矿产资源每年为瑞典财政带来数亿欧元的收入,此外,数公里外的稀土矿床也对电池生产和绿色转型至关重要。

为了继续采矿,迁移小镇是不可避免的,而15亿欧元的费用也是值得的。


矿区的深度与技术



在基律纳的地下,矿井的深处埋藏着无尽的财富。

瑞典国有矿业公司LKABUlrika Huhtaniska带领比利时记者进入矿山的黑暗通道,这个矿井已有百年历史,位于一座灰色的山丘脚下,通道延伸数百公里,深入地下1365米,每到凌晨130分,矿工们都会引爆岩石,继续开采。

与传统的手工采矿不同,基律纳的矿工们使用遥控机器人在地面操控进行开采,操作手柄甚至像玩PlayStation一样简单,这些机器人帮助开采出来的矿石通过升降机送到地面,并在冒烟的工厂里加工成颗粒,这些颗粒最终被装入火车车厢,送往挪威的港口,进而分发到世界各地的钢铁工厂。


地面下沉与安全




比利时记者在地下500米处下车,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

曾经的铁矿已经被开采殆尽,而这里已经被改建成一个接待中心,设有咖啡厅和矿工雕像,深处的隧道虽然经过加固,但仍存在下沉的危险。


LKAB会让一些无用的隧道自行坍塌,这样可以帮助地面稳定。

尽管如此,城市的地面下沉问题依然严重,尤其是当上面有建筑物时。



城市变迁与人们的选择




随着基律纳市区的搬迁,整个社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繁华的市中心已经变成了废墟,老旧的建筑物的框架孤零零地矗立在雪地中。

而新的中心则热闹非凡,一座座新的建筑正在逐渐成型,新的商业区开始崭露头角,焊接的火花四溅,建筑工人们忙碌着建设这个带有复古仓库风格的新区。

对一些居民来说,搬迁是一个新的开始。斯文-埃里克·莱赫托(Sven-Erik Lehto)和妻子选择了新房子,他们的新家建在一个小山上,环境优美,设施完备,仿佛进入了美国郊区的住宅区,他表示:“新家确实不错,一切都是新的,但我也怀念老社区的独特魅力。”


文化传承与争议




随着城市的搬迁,一些历史遗产被保存了下来。

在新的镇中心,旧钟楼依然屹立,而一些文化遗产如马赛克和浮雕也得到了妥善保存。

整个迁移过程并非没有争议,LKAB曾因估价问题与部分业主产生冲突,甚至引发了法院诉讼。

尽管如此,大多数居民对搬迁表示理解与支持,毕竟,矿业的持续发展对基律纳来说至关重要,而这场与历史、文化和未来同行的迁移行动,将成为这个小镇的新篇章。




ref:

https://www.demorgen.be/nieuws/op-diepladers-verhuist-het-zweedse-kiruna-zijn-stad-weg-van-de-mijn~b4bb6741/

https://kiruna.se/konst-och-kulturhistoria/modalpuffar/byggnader/pekinghuset.html









云姐姐在比利时
旅游达人带您深度领略比利时的 ▏文化 ▏美食 ▏ 旅游 ▏购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