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后,虽然百废待兴,但是当时国人的心气儿很高,被荒废和侵略者摧残过的文艺,也逐渐在复兴和繁荣。大上海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时尚阵地,每次文艺复兴它都是最前站。
马连良和张君秋
中国大戏院
那么1946年,马连良带着他的二牌旦角张君秋来上海演出,邀请他们的是中国大戏院,打炮戏安排的是马派名剧《淮河营》、《四进士》等戏。
当时的张君秋年轻漂亮,特别是他天生的一副好嗓子,高低不挡,无人可比!人们还惊奇地发现,他不止嗓子好,并且还很会唱,吸收了各家大的优点为我所用,特别是他的两位老师梅兰芳程砚秋的唱腔特点,人们讲他是:“张嘴似梅,闭口似程”,并且他的唱腔,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特点。
言慧珠
今天的天蟾舞台
那么既然中国大戏院请来了京城的名角马连良、张君秋,那么另一座上海著名的大戏院“天蟾舞台”也不甘落后,他们也以重金聘请了当时红极一时的“平剧皇后”言慧珠,这一下形成了打擂之势。
两个戏园子在各方各面也都挖空心思,想出很多办法来吸引观众。比如中国大戏院他们的广告牌子上,马连良,张君秋两个名字,就做得特别大,而且还在他们的名字边上,镶上霓虹灯,一闪一闪的,既花哨又亮眼。
那么天蟾舞台也不落后,他们见中国大戏院弄霓虹灯,那他们也要弄,并且还得弄出花样,超过“中国”,他们的办法,就是在广告牌子正中,腾出一个圆圈把言慧珠的巨幅画像贴在上面,那么围绕着圆圈,“言慧珠”三个字绕着这个画像,体积特别的大,字的边儿上也镶上霓虹灯,闪闪发亮。
两个戏园子不仅在广告宣传上做足了功夫,那么在戏码的安排上也是尽量吸引观众的热情。
马先生那边把自己的看家戏都一一拿出来展现,比如说马派名剧《串龙珠》《苏武牧羊》等等,这还不算,马张二位名角,还合作了好几出生旦对戏来吸引观众。
那么言慧珠所在的天蟾舞台,也给言慧珠安排了他与名角季玉良、王泉奎合演的《大、探、二》,名小生姜妙香为他们配戏。除了演老戏,她自己还演出了梅派名剧《生死恨》等一些梅派戏来吸引观众。这还不算,言慧珠最后几天,拿出杀手锏,贴演了她最叫座的两出戏《戏迷传》《大劈棺》,这种戏只要坤伶演,保证是一贴就满!
果然如此,当海报贴出以后,戏票一抢而空,天蟾舞台被观众挤得满坑满谷!
言慧珠演《大劈棺》的时候,翻扑跌打,做了二十多个乌龙绞柱,台底下观众炸了锅的喊好!这还不算,她还要连演十场《戏迷传》,发挥了模仿能力强的优势!
言慧珠演梅派名剧《天女散花》
她这个戏迷小姐,一会模仿梅尚程荀 “四大名旦”,一会儿一赶三《二进宫》学唱老生花脸青衣,一会儿又学他父亲,自家的言派《让徐州》,一会儿又学起了越剧《红楼梦》,一会儿又学大鼓、小调,真是妙趣横生,台底下被她的玩意儿感染吸引的欢声雀跃,兴高采烈,观众真是兴奋极了!
当然,因为中国大剧院和天蟾舞台的这几位名角,技艺都是一流顶级水平,所以最后收场也没有谁胜过谁,大家基本平手,戏园子却挣得盆满锅满,不过最后算是皆大欢喜。
转年到了1947年秋天,因为各种机缘,言慧珠又与另一位坤伶童芷苓打了一场对台戏。
大家知道童芷苓主学荀派,不过她更加擅演《蝴蝶梦庄子戏妻大劈棺》以及《纺棉花》这类的戏,所以她号称“劈纺大王”。
那么言慧珠也善演这类戏,但是他们打对台的时候,可能是私下有了商议和达成的共识,那就是两人都不贴演“劈纺”类戏,全部演很吃功夫的传统戏和流派戏。
于是,童芷苓大演特演《红楼二尤》、《红娘》、《勘玉钏》等荀派戏,那么这还不算,最后还拿出杀手锏演了几天程派戏。那么言慧珠除了演出梅派戏《穆柯寨》、《霸王别姬》、《玉堂春》、《贵妃醉酒》,她也演出了几出例如像《拾玉镯》这样的花旦戏来叫座。
当然,她二人的打擂,最后也是不分胜负,这期间,演员之间虽然艺术上是争斗,互相比试本事,但是受益的却是观众。
这样的场面,无疑观众会大饱眼福;耳福,这种盛况在今天的这个时代已经是绝迹了,今天的戏曲环境不好,没有好演员也没有群众基础,各种原因造成的戏曲极其不景气,所以再也不会有什么演员互打擂台,互比本事这种情况出现了。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本公众号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