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予倩与梅兰芳齐名,有“南欧北梅”的叫法,但很多人却不认同

文摘   曲艺   2024-12-06 07:01   北京  

欧阳予倩和梅兰芳

过去梨园界,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大名那就不用说了,在他那个时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以讲是妇孺皆知。可是欧阳予倩好像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起码北方是这样的。

欧阳先生早年去日本也是去学西式艺术去了,回国以后,研究和实践最多的也是话剧,他学京剧的目的,其实也是想改造旧剧。所以,有人就说他是打入京剧的“特务”,他当时的演出范围基本也都在南方,具体可能就集中在上海这一块。

后来不知道谁提出了一个“南欧北梅”的叫法,这个叫法好像在京朝派这里根本就吃不开,基本上没人认可,但是为什么欧阳予倩能有这么个名号,应该是喜欢他的人弄了这么个称号捧他的吧。

可是,我们今天也知道,欧阳予倩留下的京剧资料照片唱腔录音并不多,虽然49年以后,他也是管理戏剧的领导人之一,不过那时候,他主要的精力都是在弄话剧,似乎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年轻的时候还会唱京剧。

因此,有人说他不能和梅兰芳比,这个好像很多人也同意,但是为什么当时有那么个称号,如果他京剧唱得真的很差劲,恐怕也不会有那个名号被传出来吧。

昨天无意间翻到了一篇1923年2月3日《申报》的一篇剧评,评点的是欧阳予倩的《玉堂春》一剧,我看了很吃惊!根据这篇剧评,可以判定,欧阳演京剧那演的是相当好的,就是放在当时名家林立的那个时代,也算一等一的好角儿。

剧评首先肯定了欧阳有一条天生的好嗓子,这个也是事实,因为即使49年以后,我们听俞平伯吹笛子欧阳予倩唱的昆曲《春香闹学》一段,那嗓音还是那样的清丽圆润,彼时他岁数已经很大了,嗓音居然一点也没衰退。

剧评是这样描述的:青衣重唱工,《玉堂春》一剧,为唱功之最重者。此次欧阳予倩应亦舞台之聘,即以此剧为号召。未上场之前,帘内一声“苦呀”,音清而意涩,已甚觉令人泫然。上场唱〔西皮摇板〕,唱至“吓得我胆战心寒”之“心寒”二字,哽咽出之,令人为之酸心。“我苏三此一去”一段,抑扬顿挫,控纵如意,已博得彩声不少。

京剧《三堂会审

《三堂会审》这出戏是旦角的入门戏,学青衣没有不会唱的,当然现在的人除外。“吓得我胆战心寒”之“心寒”二字,哽咽出之 ” 这样处理这句唱腔,好像还是第一次听说,但这样却特别符合当时特定环境下苏三这个人物,这不得不说和欧阳先生对话剧以及西方戏剧的研究有关,他重视人物性格刻画,并且把它很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了京剧的表演演唱里。

剧评继续写道:“玉堂春跪至”一句〔倒板〕,响如裂石,“看掌”时,数字口白,呜咽而出,有泪随声陨之概。“玉堂春本是公子取名”等〔慢板〕,字正腔圆,甚为美听。唱至“王公子”三字,嫣然一笑,秋波流盼。当此穷凄极楚之中,加此一段表情,而苏、王当日之情形,已和盘托出,妙极妙极。

“随带银子”二句,多加“去到那”三字,将“关王庙内会一会”七字,一气呵出,如驽箭离弦,字字清晰。“公子拿银”一段二六,如花底流莺,淅沥清脆。

“眼前若有”二句摇板,最有精彩。上一句提高放出,至“也甘心”三字,收至喉间,荡漾出之。表出确是从心坎中发现之愿意,甚妙。以下一段〔快板〕,音韵表情,俱极周到也 。

从这段剧评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欧阳精彩表演的独到之处,唱念技巧结合剧情人物的诠释,非同寻常,这出戏各名家都在演,而欧阳却能演出新意,在细节处独具个性,实属不易!

从此文也能看出来,此剧评人非常喜欢欧阳予倩的艺术,有人说可能是粉丝溢美,但即使是粉丝的一面之词,那也得实事求是,如果表演得不好就是想给艺人抹粉也办不到,因为能看出,此剧评很内行,说的细节都很地道,绝非溢美瞎捧。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春梦无痕乱弹聊戏
本公众号主要是我个人聊戏,聊京剧,聊艺术的一个平台,辅助转发其他人的文章做参考,大家共同研习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