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
今天这篇文章,是上一篇 : 《程砚秋对学他的这个程派是个什么态度》那篇文章的续写,我想进一步阐明学习程派什么样算是学歪了。
我昨天写的那篇文章,专门谈了程砚秋先生对学他的这个程派,是一种什么态度。那么今天我还想就那篇文章提出的一些问题,具体举例阐述一下。
大家知道,程先生反对死学他,是那种没有辨别,不分好赖不去区分地去模仿他,其实是没有学他这派的好的特点和大的宗旨,而是表面性地,没有分辨地去模仿他在演唱的时候,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流露出的一些缺陷和一些浮梢的东西。有人学程派就专门夸大这些缺点,那哪儿是程派呀?
被一些济粉吹捧成什么“中兴之臣”的李世济
现在的一些传人,学的不就是程先生反对的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吗?比如说,他的一些喉音,那是因为嗓音的原因,或者到老了控制不住而流露出的一些特点,这些本来不是好的,可却被一些传人学了去,并且发扬光大,更加的夸张地唱,那程先生听了肯定会认为那就是在骂他!
还有的人夸张他的那种喉音和一些嗖音,程先生常用的是软嗖,并且尽量地避免不经常出现,但到了李世济这里,把这种软嗖,生生变成了坑坑叽叽,有棱有角的硬嗖,这是“学我者生”,还是“似我者死”呢?
其实李世济用那种高亮的嗓音唱程派也不只是她这样,南方的小毛剑秋也是用亮嗓唱程派,唯一的区别是李世济的嗓子尖亢而霸道,每个人物都好似吴清华,而小毛剑秋则是学了程先生的神韵,嗓音虽然比程先生靓丽,但含蓄内敛的神韵和程先生一脉相承!
小毛剑秋也同样没有特意去夸大程先生的一些特点,比如说嗖音,喉音,程派由于字韵发音比较强调字头和字腹,所以嘴型会略有强调,这个毋庸置疑,但所有的程派传人人家的嘴型都没有夸张到像李世济迟小秋那样失去美感的地步,这一点讲李迟二人继承的程派,是“学我者生”呢,还是“似我者死”呢?不用说了吧。
李世济不但声音夸张,嘴型夸张,眼神夸张,水袖夸张,台步夸张,她的这种“慷慨激昂”的风格,离程先生创的程派的那种“含蓄内敛”风格,可以讲背道而驰,牛马不相及!如果程先生活着,怎么能承认和喜欢她这种东西?以程先生的智慧,当时就看出李世济的这种苗头了,所以不收她,是有原因的。
那么上面谈了程先生不喜欢死学自己的一些原因,举了一些例子,那么他喜欢什么样的呢?有一句话说:学程派学得最好的是张君秋,有的人不以为然,其实冯牧先生在他的文章里就谈到过这个问题。
张君秋演《珍妃》
有一次程先生和冯牧一起看张君秋排演的新戏《珍妃》,程先生看后,对张君秋的那种把梅派和程派唱腔加以融合、吸收的唱法十分赞赏!程先生说:他这个路子对。
这就是程先生的态度,他不是不让学他,而是学他要学好,要认清楚而不能表面性的糟改、夸张、夸大特点成缺点,似是而非!就跟现在“五小”夸张程派的喉音、嗖音、大粗音一样,那是程先生的程派吗?那是他们的所谓“新程派”,所谓的“什么腔什么韵”,和程先生的程派没有多少关系。
有济粉就说:“你的评论有失偏颇,李世济老师年轻时可不是张大嘴唱的,年迈之后,嗓子不给力,另走偏径但是还能唱,这就是李老师的能力。”
我觉得济粉从来都是想当然地评判事物,她年轻时候张不张大嘴你们怎么知道?难道她张大嘴是突然一天开始的吗?偏颇?呵呵,只要你们不爱听的话,对错都偏颇!
有济粉说:“你这是吹毛求疵,为什么一定要像(祖师),不经意一个新的流派就诞生了。”
网友回复他说:“京剧确实要“吹毛求疵”,“不经意”就能出一个新流派也太贬低京剧了,此论令人瞠目!梨园界有句说法“大嗓无落音,小嗓无擞音”。程先生到后来能尽力把喉音处理成软擞很不易了。这也是怹的创造,但李世济生生把软擞变成了有棱有角的硬擞,这不是创造,这就是破坏和糟改,不但违背过去梨园行的规范,也是对程派的破坏!”
网友说:“牛耳早就背离了程派,她演的是她自己。”这话说得实际既客观也有道理。
可能有济粉看见“牛耳”两个字又不干了,可是这两个字可不是别人给她戴在头上的,是她老人家在电视访谈里信誓旦旦地宣称,程先生非要把程派的“执掌牛耳者”硬要传给她,推都推不掉,这你就别怪别人这样称呼她了,你们不愿意,她自己愿意啊。
可是大家想过没有,程先生对艺术的严苛那是出了名的,他就说过,不愿意教学生是因为他这派比较难,他怕学生学不好糟蹋。结果程先生怎么也没想到他的话会“一语成谶”!
一位身段老斗,步法蹦跶,唱法激昂,嘴型难看,眼珠子漂移,音色尖亢的传人,居然在没有任何证明的情况下,大言不惭地声称,祖师曾经私底下封她为掌门人,这得多厚的脸皮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当年程先生估计眼睛得近视到一万度,才会看不清楚,耳朵得聋到戴六个助听器,才听不清楚,而且在喝了三斤老白干的情况下,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可能吗?大家自己想想吧。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本公众号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