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剧旦角的流派创始人中,有一位大家很了不起,说他了不起,是因为他第一不是宗门里的世家传人,而是票友下海。
第二,他凭借自己一己之力,创立了一派。第三,他远离北京,在热闹的大上海站稳脚跟并且得到沪上观众的承认。第四他创立的这一派,脍炙人口,为大多数人喜欢,但却难学难唱。
他是谁呢?他就是京剧“黄派”创始人黄桂秋先生。
在众多的旦角流派中,今天的 “黄派” 算是一个边缘流派,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直到如今,虽然喜欢黄派的人很多,但是,这一派爱的人多,会的人少。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顾正秋就说过这样的话:黄先生那种唱腔嗲嗲的;糯糯的,特别好听,但是就是学不来!
其实就是难学呗,黄派好听,却难学难唱,并且我顽固的认为,黄派必须得男人学唱,才会出彩,才会像,女人想学出那种嗲嗲的,润润的,糯糯的那种唱腔音色,是绝对不可能的!同样这种音色尚派也如此。
回头再说黄先生的艺术。好像梨园行有一种说法,说有的人是酒嗓子。意思是一些演员喝了酒以后嗓子会更脆,更亮!这其中程砚秋是这样,其实黄桂秋也如此。
黄桂秋一生嗜酒如命,并且他的酒量极好,据说早年每次登台前,他都要呡几口才上台,他说这样台上才能唱得好,唱得痛快!
像黄先生这种情况,其实我们本地过去有一位老艺人也是这样,他的名字叫姚云林,据说姚先生上场之前也是必须喝口酒,嗓子才能痛快。
当然喝酒和喝水又不一样,适当的喝酒可能对身体好,所谓酒嗓子的人临上场之前喝点,可能嗓子会痛快,但是如果嗜酒如命,那么有时候就会出问题。
黄先生就因为一次喝酒喝得太厉害,酩酊大醉而差点酿成祸事,当然后来有惊无险,从那以后,黄先生就只是在演出以后才喝酒,演出前再也不敢喝了。
黄桂秋演《女起解》
怎么回事儿呢?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黄先生跟周信芳先生合作演出,周先生那天演的是大戏《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最后压轴的是黄先生的《起解》,从行路开始。
黄先生认为这天的戏很轻松,于是就邀请了他几位好友到酒楼里大吃二喝,推杯换盏。
朋友间也是聊得高兴,喝的畅快,越喝越起劲儿,不知不觉就喝得有点多了,那天戏院子管事派人去酒楼里催了好几次,黄先生也没当回事,说:“误不了,误不了,你们回去等着吧。”
喝酒的人就是这样,越喝越多,自己控制自己很难,他自己也是不自觉的。结果快到临上场的时候,这位黄五爷已经喝得不行了,连说话都费劲,摇摇晃晃的,他的跟班没办法,只能把他连拉带拽地扶上了车。
到了后台也是两个人把他架到化妆台上,大家七手八脚的帮他化了妆,可是这时候黄桂秋还是晕晕乎乎的,自己嘴里还说:“不行了,不行了,今天是不行了,我上不了台了,唱不了了!”
结果管事的在后台和经理说起这事儿,大家也没了主意,要不往出挂水牌子回戏吧?可是刚有人上台和观众商量,观众就炸了锅不答应,说今天看不见黄桂秋就不走!
那怎么办呀?后台的人也是急得团团转,台前叫喊声台后的乱作一团让剧院经理非常生气,他说:来两个人把他推上去,然后又吩咐鼓佬:开戏!
这时候打鼓佬就开始打开场的锣鼓点子,几个人又七手八脚地把黄桂秋扶到台口,替他戴上渔枷,然后猛的一下把他推上了台,黄桂秋踉踉跄跄地就上去了,台下观众还奇怪,今天苏三这是怎么了,怎么走路还跟头把式的。
黄桂秋这一出场一亮相,底下观众居然想起了雷鸣般的碰头彩!这时候黄桂秋脑子突然就清醒了,意识到自己是在台上,这下酒给吓的去了一大半!于是调整步伐,走起了圆场,开始唱“苏三离了洪洞县”,嘿,还别说,嗓子一点也没受影响,还挺甜润!
苏三离了洪洞县
这出戏就这样顺顺利利的演了下去,并且不知道为什么黄先生的嗓子越唱越亮,最后一句唱:“此一去,有死而无生”的高腔,穿云裂锦,比平时还要唱的脆亮甜美,响遏行云,底下炸了锅的喊好!
台下是喊高兴了,可是后台人们都捏着一把汗,不管怎么样,这出戏算是圆圆满满地演完了,也是奇怪,黄桂秋下了台酒也醒了,还出了一身透汗。
这时候周信芳先生过来和他开玩笑说:“ 没把《起解》唱成《醉酒》,您这可真不容易,功底深厚啊!”黄先生也有些不好意思,讪讪地笑了笑,心里也是后怕,真是有惊无险呀,从此以后,黄先生再也没有在演出前因为喝酒误过戏。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本公众号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