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演员,在台上利用各种手段,能很成功地控制观众的情绪调动现场气氛,这样的艺人是好演员吗?也不尽然,过头了就不好了。
这样的艺人一般都是打外行的好手,比如童芷苓,过去沪上戏圈就有句话:“李玉茹打内行,童芷苓打外行”,打外行好挣钱!当然这也是童芷苓的本事,她营销是本事,艺术高也是本事,演出风格能够让外行疯狂内行点头,同样也是本事!
童芷苓
她调动场面迅速火热,挑选剧目专挑外行喜欢的戏演,不然她就不会有“劈纺大王”这样的称号了。有人就说童芷苓拿捏舞台的功力那是惊人的,在台上她就和玩似的,今天看她的演出方式和“警前台”有点关系,但那不叫“撒狗血”,因为人家的艺术可是很过硬的,是凭本事挣钱吃饭。
戏曲艺术是需要台上台下有互动交流的,特别是中国的传统艺术。这一点不像西方戏剧,台上演什么都是固定好的,不允许你临场发挥。
中国的传统戏曲,台上的互动交流大部分时候都是随机的。与台下的互动交流,有时候也是随机的,不是固定的。有人说听相声,郭德纲岳云鹏经常和台底下插科打诨,实际他们的这种行为也是一种传统的东西,并不是自己发明或者他如何的显摆自己,是一种技术行为。
是和台下观众互动
互动需要有极高的临场应变能力,能够控制场面也是能耐,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到的,有些人你别看他夸夸其谈,临到他显示本事的时候啥也不是。
演员要演好一出戏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求技术全面唱念做打舞,四功五法都要好,这当然是非常难得。但是如果把戏演得让观众既感觉你演得好,又没觉得你“撒狗血”地卖弄,这才是演戏的高级阶段。我们今天看文献或者是一些大师留下的影像资料可以看出,大师们到了晚年基本上都达到了这种境界,不卖弄是基本的行为。
台上卖弄过去叫“警前台”。这种行为,是受一些老斗棒槌观众喜欢的。京剧历史上也有好几位喜欢“撒狗血”的艺人。这几位号称人来疯,上了台,哪顾得上人物什么样,顾的都是他自己。
比如《锁麟囊》朱楼找球“拆楼舞”
那所谓的表演不是脸上眉飞色舞,就是唱腔或者表演上过头过尾。比如说程派特性要求这一派需要“含蓄内敛”。程先生一生遵守这个原则,恁在台上,别说过头,就是表演的时候都会撤尺寸。基于此,有人甚至觉得他这种表演风格是非常温的,初听很不习惯。
其实也不是,程先生的这个是一种对大家闺秀稳重的定义,他不是总这样的“温”,不然程派就不会有那千变万化的水袖身段独步梨园了。大家如果看过程先生的《荒山泪》就会看出,他是有尺寸的,并且非常和适合度,该急的急,该缓的缓。
含蓄内敛程砚秋
慷慨激昂李世济
他让你欣赏的是艺术,而不是杂耍,可是他的学生李世济却完全没有学到程先生这些优点。“撒狗血”“警前台”,飙高音,瞎胡抖,唱腔有棱有角,尖声厉气,表情滑稽儿惊悚,台步僵硬身段突兀水袖乱抖毫无章法!
当然,李世济这样的表演也收获了很多的棒槌戏迷特别拥戴。说她唱得如何好,实际不是她唱的如何好,是程先生的唱腔好。谁唱也好听。但是她这种风格却完全违背了程派的那种“内敛含蓄”的艺术风格和流派特性。
她给程派带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头,以至于后来的一些程派传人也在“撒狗血”,也在卖弄,也在“警前台”,也在挑逗观众,这样的演出风格绝对不是程砚秋希望看到的,他不会承认这是程派。
还是那句话“撒狗血”不是艺术,那么,一个演员怎么样在台上控制气氛,把握观众的情绪,使观众也投入到戏里呢?这很难,但光靠“撒狗血”“警前台”只能图一时的兴奋,观众没有回味。
程先生就说过这样的话:“我在台上唱,希望台底下不要乱喊好,最好静到掉一颗针都能听见,什么时候才想起好了呢?走回家的路上,想起我的哪句腔好听,悄悄的,从心里由衷的说一声好!这才是我愿意看到和接受的。”
因此,演员在台上为观众呈现艺术,也是一种艺术的天分和修养的呈现。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光靠一时的卖弄,终究不是高阶段艺术的呈现。
当然,各流派也有它的局限性。程先生为什么善演苦戏怨妇烈女?因为那符合他的性格,也符合他流派的这种特性,他在台上一伸手,一投足,就是那个人物,特定的人物,谁也演不过他。
还有梅兰芳演《贵妃醉酒》
各流派有个流派善演的人物,梅先生善演仙女富家女不善演怨妇苦女,所以《窦娥冤》梅先生让给了程砚秋,因为梅先生本身就具有雍容大气的那种气质,不容易苦情,同样,尚先生善演侠女,也是这个道理。
当然有人会说,“警前台”有什么不好,那是想让场子热起来,让观众活络兴奋起来,这总比观众不爱看在台底下说话,吃东西,嗑瓜子强吧。观众不想看,这种演出当然更是失败了,但什么事物都有个度,不够固然不好,过了更不好。
所以说,为什么有人说艺术没有对错,只有高下之分呢。这句话似乎也有它的道理,演得好错也是对,演得不好,对也是错,就是这个道理。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本公众号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