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季节,流感愈演愈烈。最近关于流感传言有一种“新毒株”, 感染后除了有发热、呼吸道症状,还会导致人头晕,似乎格外严重。让许多家长惶恐不安。那么,这些传言真的靠谱吗?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应对呢?
首先,家长可以放心的是,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今年出现了新的流感毒株。这一次的流感,还是以甲流H1N1为主。关于甲流病毒的防治,我们之前已经说过很多,大家不妨回看温习。(戳链接:孩子流感发烧,挂不到号好难受!在家退热、用药各种问题,来看这1篇)
但是,根据最新的监测数据,去年秋季由鼻病毒引起的感冒延迟了流感的暴发时间,随着气温不断下降,流感很可能还会进一步流行,预计从现在开始到1月中旬会达到一个峰值。
所以流感病毒还是值得家长警惕的。
那么,为什么这一次很多人流感以后都说“头晕、头痛”呢?
其实,流感导致头晕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头晕、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都是呼吸道传染病较为常见的症状,有的人觉得头晕严重,是因为个体感染呼吸道病毒存在不同的表现。
病毒大量复制后,随血液循环散播到各部位,引起全身症状,也是免疫系统识别病毒后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 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大量复制后,随血液循环散播到各部位。这个过程中,身体的免疫系统会与外来病邪进行激烈交战,导致体温升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烧。发烧是身体对抗病毒的一种自然反应,但它同时也会引起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
• 流感发烧时,全身血管扩张、脑部缺氧,是导致头痛的重要原因。同时,血液循环中存在的炎性因子也会进一步加剧头痛、头晕的感觉。
虽然流感头晕头痛不是怪事,但得过的人都知道,那种感觉是很痛苦的,脑袋好像千斤重,胀得就像要裂开。尤其是孩子,有苦说不出,有的哭闹不止进一步加重症状,让家长揪心不已。
下面介绍5个止头晕头痛的穴位,关键时候能缓解流感发烧时,头晕头痛的痛苦。小孩、大人都能用。
点印堂
印堂在两眉头连线中点,具有疏风清热、醒脑安神的作用。按摩此穴可以缓解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等症状,用双手拇指指腹轻轻按压印堂穴,每次按压5-10秒,重复10-20次。也可以用指腹从印堂穴向两侧眉梢方向轻轻推抹,每次推抹1-3分钟。
运太阳
太阳穴位于头部两侧,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具有缓解头痛、疏通经络的作用,还能解表。用双手拇指指腹向着耳朵方向揉动,每次按摩1-3分钟。
拿风池
风池穴位于颈部后方,枕骨下方,斜方肌上方和胸锁乳突肌上方间的凹陷中,具有发汗解表、祛风散寒、醒脑安神的作用。用双手拇指指腹放在风池穴上拿之,每次5-10下。
掐合谷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和第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面口合谷收,头面的一切不适都可以用合谷穴。合谷穴具有镇静止痛、清热解表的作用,止痛的作用特别强。当症状明显,疼痛甚剧时,手法的力度可适当加重,掐合谷10次左右。
拿列缺
列缺穴位于掌背横纹绕侧面凹陷处,成人为桡骨茎突外侧。两虎口交叉,食指指端下即为此穴。它具有发汗解表、镇痛开窍、清脑降逆的作用。发烧头痛头晕,可掐列缺10次。
这5个穴位依次做下来,脑子会轻松很多,不再那么晕沉昏胀了。
以上只是流感、发热时缓解头晕头痛的手段,但只要烧不退,头晕头痛的症状还是会有,所以关键还是要退烧。
关于流感时的退烧,我们说过很多的,家长可以复习以下几点:
1、体温不超过38.5,以物理降温为主,清天河水、推下天柱骨、向下推脊是退烧经典的手法。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2、体温超过38.5,可适当用退烧药(美林或泰诺林),需要按照说明书或医嘱,最短间隔时间不超过4-6小时。
3、高烧不退时,可继续用打马过天河、捏挤大椎出痧等方式,加强清热。
4、发现高烧惊厥,应立即送医,同时急捣小天心10-20次以应对。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5、以上推拿应用清水做介质,最好用30度左右的温水,或葱姜水。
6、孩子发烧过程中,随时注意补充津液,以防脱水。
- 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