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感爆发,中招的孩子和家长越来越多。由于病毒的集中爆发、身体素质水平的下降,不少人反映中招后恢复很慢、病程偏长,甚至多次感染,反复发作。
今天整理了关于流感大家最为关心的10个热点问题,跟大家聊聊如何预防与应对。
流行性感冒,通常简称为“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快速的传播速度。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其中甲型和乙型较为常见。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最新数据,目前流感病毒的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超过99%为甲型流感病毒。
感染流感病毒后,孩子可能会出现发热、寒战、头痛、肌肉疼痛和全身不适等症状,同时伴有咳嗽、咽喉痛和流鼻涕等表现。低龄儿童的发热症状可能更为严重,部分孩子还可能出现热性惊厥。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 3岁以内的孩子流感后症状可能会以胃肠道表现为主,比如不发烧,只有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佳等表现。如果有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况,也可以考虑一下是否是流感。
极少数儿童感染流感后可能会进展为重症流感,引起喉炎、肺炎、脑病、心肌炎等。
普通感冒:症状一般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没有全身性症状,5—7天即可自愈,很少有并发症出现。传染性弱,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流感:很明显的特征是高烧、头痛、乏力,并伴有全身肌肉酸痛等。传染性强,容易大范围流行,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主要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包括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横纹肌溶解等严重并发症。
流感是中医说的“时行感冒”,归根到底是外感疾病的一种,还是由于感受了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之邪所致。容易外感的孩子,简单来说就是易“受邪”,他们一般有以下几个特征:
肺卫不足
肺脏作为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首当其冲。同时“肺为娇脏”,易受邪,不耐寒热,再加上孩子“肺常不足”,卫外功能本身较弱,在遭遇外邪入侵时,很容易就会出现感冒咳嗽、哮喘、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脾胃虚弱
孩子本就“脾常不足”,日常如果饮食过度,不加节制,便容易积食,积食久了就会化热,有内热时再遇到流感病毒就很容易演变为高烧,而且由于里热未消,退烧也相对困难。
明白了这一特点,我们也会知道如何预防和处理流感带来的相应症状。
一般治疗流感的西药可选择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
• 奥司他韦服用方法:每日两次,用药疗程5天。
• 玛巴洛沙韦服用方法:服用一次。
目前,玛巴洛沙韦目前只批准了用于5岁以上、体重在20公斤以上的儿童及成人;奥司他韦胶囊剂和颗粒剂可用于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干混悬剂的适用年龄更小,幼儿则按照体重具体计算给药剂量。
此外,还有两种非甾体的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家中配备一款即可。如果发烧比较明显或引起身体不适,可以使用退热药。一般6个月以上的孩子两种药都可以用,2-6个月只能用对乙酰氨基酚,2个月以下一般不建议用退热药。
药物的服用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抗生素实际上是抗菌药物,只对细菌、真菌感染有效,对流感病毒感染都无效。如果发生流感病毒和细菌或支原体的混合感染时,医生也会考虑给孩子联合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和抗菌药。
滥用抗生素会让孩子正气大打折扣,在破坏肠道菌群的同时,还会扰乱孩子脏腑功能,脾胃和肾都会随之受损。不论是服用了退烧药、流感特效药或者是抗生素,我都建议可以配合上儿推手法,帮助孩子加快缓解、减轻痛苦、恢复正气,减少疾病复发几率。
✔ 外感四法:
对于感受外邪的孩子,不论寒热虚实,都可以先用上外感四法,驱邪外出。按照年龄来操作次数,一岁100次,两岁200次依次类推,在做的过程中如果孩子后背有微微出汗是很好的,及时擦干就可以。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发热:
低热到中度发热阶段,体温在38.5℃以下:
此时常用清天河水,要用一点清水作为介质,每次可以操作300-500遍,要是退不下来,可以换另一只手操作300-500遍,或隔15-30分钟再次操作,同时给孩子多喝水。退不下去可配合推下天柱骨,推脊等退热发汗的手法。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高发热阶段,体温在38.5℃以上,适当使用退烧药,配合升级操作。
• “清天河”水改为“打马过天河”,加强清表
• 配合大椎穴点刺放血,加强泻热
• 天柱骨取痧或天河水取痧,助热排出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超高热阶段,体温在40.5℃以上,及时就医,防止惊厥。
高烧阶段,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就医,交给专业的医生来判断和治疗。如果惊厥已经发生了,在去医院之前,可以先急捣小天心10-20次,防止情况恶化。
✔ 咳嗽:
孩子咳嗽止不住,家长又不懂得辨证寒热虚实,可以直接用按揉小横纹,顺运内八卦,肃肺法给孩子降气,缓解咳嗽、促痰排出。
在整个生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清淡饮食,避免难以消化的食物再次加重脾胃的负担,可以配合用运板门,帮助孩子消食化积,孩子完全恢复的7-10天后再慢慢调整至正常饮食。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以上的方法可以根据孩子的症状自行组合,没有缓解或者无法处理就要及时就医。
有的家长会让孩子喝一些凉茶冲剂来预防流感,比如板蓝根、菊花茶,或者是凉茶铺的成品凉茶,这些凉茶大多性味偏苦寒,一下子就把孩子的内火消下去了,短时间内起到了清热解毒的作用,看似效果很好,但对于脾胃虚寒的孩子来说并不适合。
喝得多了,孩子的脾胃受损,正气虚弱,更加无法抵御病邪。想喝一些代茶饮,可以适当喝姜枣茶、怀山水,来驱散寒气,补足脾、肺、肾的能量,如果生病了就不喝了。
孩子一旦感染流感病毒,就要居家休息,不能带病上学。近期可以多留心学校的通知,如果班上有流感病例,要加强防护,督促孩子在学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要用手摸眼睛、鼻子、嘴巴。下课后尽量到空旷的走廊或操场休息,不要一直待在密闭的空间里。
家里大人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外出回家后要记得洗手。如果有大人得了流感,就要少接触或不接触孩子。如果家里有一个孩子流感了,照顾过他后要再去接触另一个孩子时,也要做好消毒工作,用酒精、碘伏消杀都是可以的。
虽然天气较冷,但是也要坚持室内的通风,同时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来得及,并且建议及时接种。一般冬春两季都是流感的高发期,且目前还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现在还没接种疫苗的孩子,一定要及时接种。
孩子目前没有发烧、感冒等不适,就可以正常接种疫苗,如果已经中招,就需要等到痊愈后再接种。一般流感疫苗是一年打一次,往年打过疫苗的孩子也要注重预防工作,每年的流感病毒亚型不同,最新的疫苗不一定完全针对时行病毒,因此对于没有产生抗体的病毒亚型,还是存在感染的可能性。
同时孩子的身体情况也是随时在变化的,如果正气较弱,也不一定能够让疫苗起到最佳的防护效果,建议在接种疫苗的同时配合外感四大法、捏脊等手法来解表散寒、提升正气。
帮孩子预防流感,要用正确的方法鼓舞正气、提高卫外能力,在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及时接种以及注意卫生的基础上,建议平时多做以下手法,日常还可以泡泡脚,帮助预防:
• 顾护脾胃——补脾经,运板门各100-300次
• 固表防邪——补肺经,开门见山(同前面的外感四法)各100-300次,横擦项背之交要透热2-3次
• 鼓舞正气——捏脊上6下3
• 提升抵抗力——每周泡脚3-4次,可在水中加入能够解表、散寒、驱逐寒湿的草本,如防风、苏叶等,也可以使用含以上草本的泡脚方,助力提高卫外能力。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