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最常见的“营养早餐”,可能正是你的孩子老生病、脾胃差、长不高的元凶!

健康   2025-01-13 20:31   广东  


最近流传一条新闻:主持人朱某发现自己吃了40多年的鸡蛋,居然对鸡蛋过敏。之前完全不在意, 直到最近感觉心悸越来越严重,甲状腺、肺部等多处出现结节,才发现这件事真的不能忽视。


这不禁让家长们重新审视起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食物,孩子脾胃娇嫩,对某些食物的耐受性可能远低于成人,但有时候过敏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容易被我们忽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可能隐藏在日常食物中的过敏“元凶”。



 

2种食物,中国人最容易过敏


一说到过敏,很多人联想到的可能是鼻子敏感打喷嚏、皮肤起疹等等很明显的症状。然而,食物过敏,有时候是很隐匿的。


因为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急性或慢性。


• 急性反应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迅速出现,比如皮肤症状(如皮疹、瘙痒)、呼吸道症状(如哮喘、打喷嚏)、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 慢性反应则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一段时间甚至数天才出现,与急性食物过敏相比,其症状更为隐匿,可能表现为长期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腹泻、腹痛)、皮肤系统疾病(如湿疹、面疱)等,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容易被误诊或忽视。


这些隐匿的过敏反映,在食物过敏中很常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食物过敏发病率高达10%,在过敏的各种诱因中,食物诱因占到了77%。我国食物过敏流行率也处于迅速升高的趋势。


在中国最为常见的食物过敏原,是这两种——牛奶排第一、鸡蛋排第二。


我国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包括:

• 鸡蛋、牛奶;

• 鱼、虾、蟹等海鲜;

• 大豆、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

• 核桃、腰果、榛子、杏仁等坚果;

• 桃、苹果、荔枝等水果;

• 扁豆、芹菜等蔬菜;

• 小麦、荞麦等谷物;

• 酒石黄、亚硫酸盐等食物添加剂。


食物过敏的机制分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牛奶和鸡蛋的特殊性在于:牛奶中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以及鸡蛋中的卵蛋白、卵清蛋白,既可以引起IgE介导的过敏,又可以引起非IgE介导的过敏。所以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这两种食物引起的过敏都是最为常见的。


而这两种食物的过敏,在婴幼儿群体中更为常见。孩子主要过敏表现为:特应性皮炎,过敏性嗜酸细胞食管炎、过敏性嗜酸细胞胃肠炎等。而且有的症状比较隐匿,腹痛、腹泻或者其他消化不良的症状,很容易忽略,但长期的慢性过敏,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很多家庭的早餐,都含有牛奶和鸡蛋,因为这两种食物被认为营养丰富。甚至有些家长怕孩子的营养跟不上,哪怕已经检出孩子对其过敏,仍然会在孩子的食物中添加牛奶鸡蛋。


其实,如果孩子对牛奶、鸡蛋过敏,强行给他们摄入,不仅不会补充,反而会让胃肠道长期处于水肿炎症状态,营养吸收不了,反而增强身体负担。久而久之,脾胃差、鼻炎、湿疹、瘦小的后果就会一一出现。


如果你的孩子长期脾胃不好、消化差、常诉肚子不舒服、大便不正常、不长高不长肉,但又找不到原因,不妨去医院做一个过敏原检查,看看是否日常饮食中有他肠胃不耐受的食物。



 

如何避免或减少对鸡蛋牛奶过敏


首先,是要早期辅食多样化。


过敏是人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的表现。


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对身体内的物质进行识别,一旦发现它所认为的“有害”物质,就会进行 “攻击”。但是,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可能将进入体内的食物误认为是“敌人”,产生过度反应。


所以想要减少婴幼儿对食物的过敏反应,最好在他接触辅食的时候,尽量多样化。有研究数据表明——如果宝宝在4-6个月开始,就经常喂食多样化辅食,比起只喂食 1-2种食物的婴儿,过敏体质风险约下降四成。也就是说,早期接触多种食物抗原(如水果、蛋白、蛋黄、鱼、),就能引发耐受性,增强婴幼儿肠道免疫系统功能,进而降低早期过敏体质的风险。


但是要注意:辅食多样化,并不是要孩子吃得多、吃得杂。家长可以试着添加辅食,并观察孩子摄入每一种辅食后的反应。


其次,保持正常的肠道菌群,慎用抗生素。


正常的肠道菌群与肠黏膜上皮紧密结合,可形成一层生物屏障,病原菌和食物大分子颗粒就很难透过肠壁进入体内,无法刺激免疫系统引起过敏。


孩子还是母体中的胎儿时,胃肠道是处于无菌状态的,出生后肠道菌群才开始逐渐增长定植。所以婴幼儿肠道菌群非常脆弱,如果这个时候使用广谱抗生素,会严重破坏肠道里的菌群,也会降低之后肠道菌群发展的丰富度及多样性,为孩子罹患过敏性疾病埋下隐患。


所以我一再提醒:孩子生病时,家长一定不能盲目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过量使用、使用不当。


第三,把脾胃调好,免疫力自然就上来了。


从祖国医学的角度来看,食物过敏是一种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当人体摄入某些特定的食物后,由于脾胃功能不足,无法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反而将其视为“异物”,进而引发过敏反应。脾胃虚弱,是导致小儿食物过敏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孩子从小就要给他健脾助运。不给肠胃增加负担,而又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推拿了。


• 新生儿、6个月以内的宝宝,可以多用缓和的抚触手法,常给孩子进行摩腹(新生儿避开肚脐)、抚脊,宝宝会抬头趴睡了,也可以开始给他捏脊,让孩子从小脾胃就通畅、健运。


• 大一点的宝宝,记住补脾经、运板门、揉中脘、顺逆时针摩腹、足三里,这几个健脾要穴,捏脊也要坚持做,如果从小宝宝开始就适应了妈妈给他推拿、捏脊,长大了他也不会抗拒,反而会感觉很舒服。


• 同时也谨防孩子积食,记住“三清二运”(清胃经、清脾经、清大肠、运板门、运脾经)一套经典手法,观察孩子的口气、舌苔、大便,有积食立刻要处理。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用上性质温和、含有健脾助运作用的推拿精油非常有必要,不仅有利于手法的施展,也能在长期的推拿中,让身体不断吸收精油中对脾胃有用的成分,助力脾胃的健康。


 

孩子对鸡蛋牛奶过敏怎么办?


最后可能有家长要紧张了:那怎么办?牛奶鸡蛋还能吃吗?


首先,担心孩子过敏的,建议先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通过专业的检测手段,可以明确孩子对哪些食物或物质过敏,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避免接触。


其次,一旦发现孩子对鸡蛋和牛奶过敏,应立即停止给孩子食用这些食物,以避免过敏症状的加重或反复出现。同时,也要避免给孩子食用含有鸡蛋和牛奶成分的其他食品,如蛋糕、面包、冰淇淋等。


第三,在停止食用鸡蛋和牛奶后,需要为孩子调整饮食结构,确保孩子获得足够的营养。如果怕蛋白质摄入不足,可以选择其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但是仍需避免其他过敏原。


第四,如果孩子对鸡蛋和牛奶的过敏症状严重,且反复发作,可以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脱敏治疗。


一旦过敏,是否意味着永远不再吃鸡蛋和牛奶?这也是家长关心的问题。


对于孩子对鸡蛋和牛奶过敏的情况,是否永远不再吃这些食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因为孩子的过敏情况可能会随着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的完善而发生变化。有些孩子可能在长大后逐渐对鸡蛋和牛奶产生耐受性,从而可以重新食用这些食物。据统计,超过2/3的人在12岁以后会耐受牛奶和鸡蛋。


但在此之前,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应严格避免给孩子食用这些食物。


- 广告 -



邵瑛小儿推拿
我是邵瑛,我在这里分享专业的、正确的小儿推拿知识,希望家长看看文、动动手,让宝宝少吃药、更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