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后,1套“小儿抗冻操”,连做15天,远离各种寒症!

健康   2025-01-06 20:30   广东  


昨日小寒后,标志着天气进入一年中最寒冷阶段的节气。民间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因为隆冬的“三九”天基本上处于小寒节气内,所以小寒到大寒的这15天,寒邪最盛,各种寒症最易爆发。保暖防寒,成为了保证孩子健康的首要挑战。



孩子寒症知多少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小儿体质底子多为虚寒,因为孩子稚阴雉阳、脏腑娇嫩,肺脾肾三脏常不足,所以很多孩子,是非常容易因寒而病、出现寒症的。尤其是在寒为主气的深冬,很容易各种“寒症”大爆发。


那么,有哪些表现属于是寒症呢?


首先是外寒,就是寒邪由外而入内导致的寒症。


• 外感风寒,就会出现怕冷、流清涕、恶寒发热、咳嗽声重等等感冒症状。最近各种感冒、流感、呼吸道感染,多是由于外感风寒引起。


• 寒邪直接伤里,就会出现各种脏腑寒象,比如身寒肢冷,呕吐清水、腹痛腹泻等等症状。最近诺如病毒等胃肠道急性传染病,也和寒湿外邪有关。


• 寒邪如果伤到经络,则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骨头关节会痛。


其次是内寒,就是脏腑阳气不足,阴寒内盛导致的寒症,多是脾肾虚寒。


• 孩子脾胃虚寒,脾阳不足,气血生化之源乏力,就会胃口不好、挑食厌食、精神差、体弱易感冒,睡眠也不好,易夜啼、容易受到惊吓。


• 孩子肾阳不足,下焦虚寒,就容易畏寒怕冷、夜尿增多、精神不振、面色苍白、遗尿、生长发育缓慢。


以上种种,都是孩子寒症的表现。在小寒大寒的这15天时间里,这些症状会非常常见,家长一定要留心。



保暖防寒,自身阳气是关键


任何时候孩子受寒,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身体问题。尤其是小寒大寒的养藏关键期,一旦受寒,不仅会导致本该潜藏在身体里的阳气受伤,导致影响孩子的体质和生长发育,而且还容易引发更严重的疾病。


所以此时,家长一定是很注重防寒保暖的。


此时要牢记一个孩子穿衣口诀,即“背暖肚暖足暖,头凉心胸凉”。也就是说,要重点保护孩子的背部、腹部和足部,因为这三个都是重要经络所在区域,能很好地保护孩子免受寒邪袭击。


但很多时候,由于孩子自身阳气的不足,穿再多的衣服,手脚仍是冰凉,稍一不注意就感冒生病。


所以,温暖不仅要从外而来,更要从内而生。把孩子自身阳气提升起来,加强孩子的“抗冻能力”,才是根本之道。



1套手法,大大提升“抗冻力”


那么,要从哪里入手,提升孩子机体的抗冻力呢?关键就是孩子最虚的3个部位:脾、肺、肾。


• 冬季由肾当令,温阳要从肾补起,阳气才能扎根。

•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温脾养胃才能气血足。

• 肺为华盖,最易受寒,温肺散寒,卫外功能才强、寒邪莫侵。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使用儿推的原则是,在整体补益阳气的同时,结合冬季收藏特点,以补肾阳为主,兼顾提升肺脾功能。


✔ 缓解脾肾虚寒、气短乏力、胃口差夜尿多——摩揉神阙、气海、关元以及逆时针摩腹,每个穴位1分钟。

✔ 补益肾气——用小鱼际或全掌来回横擦腰骶部的肾俞、命门,透热2-3遍;

✔ 补益肺气、增强体质——背部工字擦,1-3分钟。最好直接接触皮肤操作,透热为度。

✔  助长阳气——捏脊,早上太阳升起时操作上捏脊最佳,向上捏3、6或9行。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在进行这套防寒抗冻推拿方时,家长要注意:


1. 一定要搓热自己的双手再接触孩子皮肤按摩,以防冰凉的双手冻到孩子。

2. 要避风,保证环境的温暖适宜。这些穴位都是要露出孩子的背部、腹部,千万别让孩子着凉。

3. 建议配合用上性质温润滋养的按摩油作为介质,尤其是含有温中、健脾、益气作用精华物质的精油。


最后建议家长:在小寒后的这15天里,一定要给孩子每天泡泡脚,水中可加温阳散寒作用的药方,如紫苏、防风、生姜等,以加强温通气血、散寒藏阳的作用。


这段时间泡脚,一方面可以促进孩子的气血疏通,缓解身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足部的穴位和经络,将温阳散寒的药效或热水的热量传递到全身,增强机体的抗寒能力,预防感冒和其他冬季常见疾病。同时,泡脚还能有助于改善孩子的睡眠质量,让孩子在寒冷的冬夜里也能拥有温暖的梦境。



- 广告 -





邵瑛小儿推拿
我是邵瑛,我在这里分享专业的、正确的小儿推拿知识,希望家长看看文、动动手,让宝宝少吃药、更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