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期】淋巴瘤是什么?

文摘   2024-08-07 18:11   河南  




导读




小钱是一名新发的克罗恩病的患者,来到了我院IBD中心进行诊治。经过冯主任和刘主任的耐心诊治,为小钱制定了生物制剂英夫利昔单抗的治疗方案。听到生物制剂英夫利昔单抗后,小钱立刻上网百度了一下。当看到“淋巴瘤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的预期值”这一句话时,小钱的心里充满的问号:什么是淋巴瘤?用了生物制剂真的就会得淋巴瘤?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炎症性肠病与淋巴瘤的“爱恨情仇”吧。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传统上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型。实际上淋巴瘤的分型非常繁多,特点也各不相同。淋巴瘤最常见的症状是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典型的全身症状是发热、消瘦、盗汗,常被称为B症状(B symptoms)。








首先,克罗恩病与淋巴瘤很难鉴别,存在一定误诊的可能性。由于胃肠道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所以胃肠道是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瘤(节外淋巴瘤)最常见的受累部位。而几乎所有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病例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原发性肠道淋巴瘤(primary intestinal lymphoma, PIL)的临床表现多样,和克罗恩病非常相似,容易混淆。二者在全身症状方面都可以表现为腹痛、腹泻、厌食、消瘦,也都容易出现肠梗阻、腹腔脓肿、肠出血及穿孔、瘘管形成等并发症。淋巴瘤在肠镜下的典型表现为孤立性的溃疡、肿块或者息肉,但是也有可能出现连续性或者节段性病变,此时非常难以和克罗恩病区分。内镜下活检是鉴别这两种疾病最常用的方法,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常常可以看到黏膜或黏膜下层淋巴瘤样细胞浸润,但有时与克罗恩病的淋巴细胞聚集难以鉴别,可能需要加做免疫组化才能确定。由于常规胃肠镜下活检只能取到黏膜层的组织,而淋巴瘤可以在不浸润黏膜层的情况下直接浸润黏膜下层,所以可能存在活检假阴性需要多次重复活检甚至深挖活检的可能性。

肠道非B细胞淋巴瘤的内镜下表现

(A:溃疡型;B:溃疡浸润型)

克罗恩病内镜下观察见纵行溃疡及铺路石样改变


其次,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过程中,淋巴瘤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除了原发于肠道的淋巴瘤之外,也有专家认为炎症性肠病本身也可能导致淋巴瘤的发病率增加。有专家认为免疫抑制剂或者生物制剂可能是导致炎症性肠病患者淋巴瘤发病率增高的原因。有一项临床研究纳入了高达18万名IBD患者,经过6-7年(中位数)的随访,发现与未使用巯嘌呤类药物和抗TNF药物的患者相比,使用巯嘌呤类药物单药治疗的患者发生淋巴瘤的风险增加。但是IBD患者罹患淋巴瘤的概率仍然非常低,根据研究估测可能小于千分之一人年。研究还发现,淋巴瘤的发病率随着药物的使用时间而增加,但是只要病情控制后停药,发病率就会逐步下降。







关于免疫抑制剂以及生物制剂增加淋巴瘤患病风险的机制和原因,目前并不十分清楚。一个可能的合理解释是,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应用抑制了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潜在恶变的细胞失去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杀灭,导致恶变细胞克隆生长、繁殖,诱导免疫功能受抑制的IBD患者并发淋巴瘤。还有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增加了EB病毒感染的机率,而EB病毒又和淋巴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临床医师认为需要检测EB病毒或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时,请各位患者务必遵从医嘱。



总而言之,面对生物制剂的副作用乃至整个IBD的治疗,我们仍然有太多未知的地方。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希望各位患者一定要就诊于IBD诊疗中心,在专业IBD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适时调整治疗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体内发生恶性病变如淋巴瘤等的概率。






往期回顾

01

【第330期】医生,我不置管行不行?

02

【第331期】IBD遇上关节痛该怎么办?

03

【第332期】带您了解益生菌在IBD治疗中的作用

04

肠健康,无国界——我院IBD中心成功举办世界炎症性肠病日患教活动




郑大二附院IBD中心

输入

作为河南省IBD的领军人物,冯百岁教授从1991年至今已从事IBD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30余年,2016年作为高端人才引进至郑大二附院消化内科工作并担任消化内科主任,2016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成立河南省首家IBD中心;2017年10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IBD专家委员会河南诊疗中心落户我院;2019年11月获批第一批中国IBD质量控制区域诊疗中心;2021年1月获批郑州大学肠道疾病研究中心;2021年11月获批河南省肠道疾病医学重点实验室;2022年8月28日成立河南省IBD专病联盟我中心设有IBD专科门诊、专用病房、专职医生、专职护士,负责IBD病例库、标本库及资料库管理,以及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另外,普外科、病理科、影像科、儿科、心理科、营养科等多学科专职医生共同参与IBD诊治,在IBD的诊治方面尤其是难治性IBD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团队主持IBD课题近40项,发表论文150余篇。



科普

图文|王亮

编辑|耿丽

豫见 IBD
适于炎症性肠病专业医生和患者阅读分享。炎症性肠病是一类病因不清、难以治愈的疾病,通过此平台共同关注其研究进展和规范诊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