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我们常说IBD是“绿色癌症”,是因为它通常伴随我们终身,给患者带去的是身心负担和经济负担,并非真正的癌症。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是,IBD是会发生真正的癌变,发展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的风险较一般人群增加,IBD-CRC 约占 IBD 患者每年死亡人数的 15%。
IBD-CRC流行病学
与老年UC相比,年轻UC患者始终与较高的CRC风险相关,疾病持续时间越长会显著增加CRC的累积发病率。据估计,患有30 年或以上的UC患者结直肠癌的累积风险高达30%。有IBD-CRC家族史也会显著影响CRC发病率,有一级CRC亲属的患者患CRC的风险是没有一级CRC亲戚的患者的两倍。疾病累及范围广泛也是 IBD-CRC 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伴随炎性后息肉、结肠狭窄和较严重组织学炎症,使得IBD-CRC的发生风险增加。另外,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也是IBD患者发生CRC的危险因素之一。
发病机制
在IBD患者中,CRC的发病机制涉及基因和环境因素,如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变化和免疫反应因素的改变。在结肠炎患者中黏膜炎症的存在与随后发展为结直肠肿瘤的风险增加有关。慢性炎症引起氧化应激损害导致DNA双链断裂可导致基因突变发生癌变,持续炎症刺激导致上皮增殖可能导致肿瘤发生。肠道菌群与CRC相关,菌群失调被公认为促进肠壁损伤和炎症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在早期CRC患者中出现了粪便及瘤内微生物群之间的不同模式,出现了不同的菌群特征。肠道微生物群通过免疫、炎症和代谢反应在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作用。肠道中的几种细菌可以诱导宿主产生趋化因子,促进肿瘤组织中T细胞积累,促进炎症并导致结直肠癌的进展。肠道菌群产生的微生物抗原可以通过各种受体激活信号传导,刺激免疫反应,参与肿瘤发生。
监测与预防
近年来,IBD-CRC的发病率似乎在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药物治疗和内镜筛查及监测有所提高。
有效的治疗及时控制肠道炎症,促进黏膜愈合,促进疾病缓解是有效预防癌变的第一步。对于IBD早期、年轻患者,我们建议积极有效的药物干预,规律治疗、复诊,避免疾病活动、复发。
第二步,内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对IBD患者进行CRC监测的基本手段。结肠镜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发现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不典型增生等)或早期CRC,进行内镜下或手术治疗。对于IBD的癌变结肠镜监测:根据 UC 患者CRC的综合危险因素和既往结肠镜检查结果,每1~5 年进行1次结肠镜监测。
对UC 癌变高风险者:如果广泛结肠炎伴中度或重度内镜或组织学炎症,或过去5年伴有狭窄或异型增生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或年龄﹤50岁的一级亲属患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建议每年进行结肠镜筛查。对于CD患者,在初次肠镜筛查后,后续肠镜筛查的间隔时间可根据疾病风险来决定,对于高(同上述UC癌变高风险)、中、低风险患者肠镜筛查的间隔时间分别为每年、每2~3年、每5年。建议所有结肠受累的CD 患者应在疾病诊断超过8 年后常规接受结肠镜下肿瘤筛查。
往期回顾
01 |
02 |
03 |
04 |
郑大二附院IBD中心
请输入
作为河南省IBD的领军人物,冯百岁教授从1991年至今已从事IBD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30余年,2016年作为高端人才引进至郑大二附院消化内科工作并担任消化内科主任,2016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成立河南省首家IBD中心;2017年10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IBD专家委员会河南诊疗中心落户我院;2019年11月获批第一批中国IBD质量控制区域诊疗中心;2021年1月获批郑州大学肠道疾病研究中心;2021年11月获批河南省肠道疾病医学重点实验室;2022年8月28日成立河南省IBD专病联盟。我中心设有IBD专科门诊、专用病房、专职医生、专职护士,负责IBD病例库、标本库、资料库及粪菌移植项目管理,以及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另外,普外科、病理科、影像科、儿科、心理科、营养科等多学科专职医生共同参与IBD诊治,在IBD的诊治方面尤其是难治性IBD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团队主持IBD课题近40项,发表论文150余篇。
科普
文本|杨柳
编辑|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