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的梦境理论和当代梦境研究——“结构梦境分析”研究项目的成果(全文)

2024-10-24 14:21   泰国  

荣格的梦境理论和当代梦境研究——“结构梦境分析”研究项目的成果

Christian Roesler, Freiburg, Germany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2020, 65, 1, 44–62

译者:袁帅

(共11453字)

摘要:本文介绍了“结构梦境分析”(Structural Dream Analysis)研究方法,该方法可以系统、客观地分析接受荣格心理治疗的患者梦境的含义。该方法特别关注梦境自我与梦境中其他人物的关系以及梦境自我的活动程度。研究确定了五种主要梦境模式,它们占了大多数梦境。患者的梦境系列主要由一两种重复模式组成,这些模式与做梦者的心理问题密切相关。此外,还可以确定梦境系列模式的典型变化,这些变化与治疗变化相对应。这些发现支持荣格的梦境理论,即梦境理论提供了梦者心灵的整体形象,包括意识方面。本文讨论了梦境和梦境解析对不同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以及对连续性假设的影响。

关键词:心理治疗中的梦境、实证梦境研究、精神分析梦境理论、心理治疗过程、典型梦境模式


在某些领域,为分析心理学的主要概念提供实证支持是困难的,例如原型理论,但就荣格的梦境理论而言,来自实证梦境研究的支持令人惊讶地多。我一直在研究荣格分析中的梦境与心理治疗过程之间的联系,我发现,我们关于梦境作用的荣格观点得到了强有力的实证支持。

我们知道,弗洛伊德和荣格的观点在许多方面都不同,在做梦和梦的解析方面也是如此。弗洛伊德(1900)坚信做梦通过扭曲梦的无意识意义来起到保护睡眠的作用,而荣格则将梦视为包括无意识方面在内的当前心理状况的整体图景;后来他补充说,梦补偿了自我意识的态度。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弗洛伊德认为梦掩盖了它的意义,而荣格则认为梦揭示了无意识。荣格对梦的理论做出的一个具体贡献是,在梦中,人格中尚未整合甚至通过冲突(在情结的意义上)表现出来的部分可以人格化。从荣格的观点来看,有趣的问题是:梦中的自我(代表自我情结和意识的力量)与心灵的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梦中的自我是否有能力处理这些部分甚至整合它们,或者它们是否会对自我构成威胁?

与这些精神分析梦境研究方法并行的是,随着快速眼动(REM) 的发现(Aserinsky & Kleitman 1953),一种独立的实证梦境研究传统也应运而生,这种研究产生了大量关于梦境功能及其与清醒生活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我将首先概述这些实证梦境研究结果,并描述它们如何支持或反驳精神分析梦境理论,然后介绍我自己使用结构梦境分析方法对心理治疗中的梦境进行研究的结果。

梦境实证研究

Hall 和 Van de Castle (1966 ) 开发了一种梦境内容编码系统,他们认为仅根据一个人的梦境就能描绘出其性格特征。此外,一个人的梦境主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具有相当大的连续性(Levin 1990)。Cartwright ( 1977 ) 发现,当一个人接受心理治疗时,梦境主题会发生变化。在一项关于多重人格障碍患者梦境的研究中,Barrett ( 1996 ) 证明,他们人格中的分裂部分在梦境中被人格化了。Greenberg 和 Pearlman ( 1978 ) 将当前正在接受精神分析的患者的梦境内容与做梦时进行的治疗方案进行了比较,发现梦境主题与心理治疗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梦境可以被解读为做梦者清醒时当前冲突主题的报告。 Palombo ( 1982 ) 可以证明,来访在随后的梦境中重新处理他们上一次分析会话的内容,而 Popp、Luborsky 和 Crits-Christoph ( 1990 ) 发现,治疗叙述和梦境都是使用相同的无意识关系模式构建的。因此,当今最突出的梦境理论源自实证研究,即所谓的连续性假说,该假说认为,从清醒生活到睡眠,心理功能具有连续性(有关更详细的讨论,请参阅 Roesler 2018a)。

按照Barrett 和 McNamara ( 2007 ) 的说法,实证梦境研究的结果可以概括如下:在梦中,大脑处于一种无需处理新输入但可以使用更大容量来解决问题和寻找创造性解决方案的模式。梦境尤其关注做梦者在清醒时具有情感意义的经历。与清醒意识相比,做梦时的思维能够更容易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因为它能够连接大脑的不同区域和功能。这支持了荣格 ( 1971 ) 的观点,他认为心灵是一个自我调节(self-regulating)系统,而梦境是以象征的形式自发产生的心灵当前状况的画面。虽然实证梦境研究并不打算检验荣格理论,但它似乎已经相当支持荣格的梦境理论。

荣格将梦境分为“主观(subjective)”和“客观(objective)”两个层面。从前者的角度看,梦境中的角色和元素被解释为代表梦者人格的某些部分或特质(尤其是冲突部分,即情结);而从客观的角度看,梦境中的人物和元素则被视为代表现实中存在的人或实体。在梦境中,无意识心灵试图通过指出尚未融入整个人格的心灵部分或表明未解决的冲突来支持自我意识并促进人格整合的过程。由于无意识包含有关人格发展和整合的更全面的知识,因此通过梦境,无意识将新信息带入意识,然后如果能够有意识地理解这些信息,就可以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这是心理治疗中梦境解析的目的。因此,荣格的梦境解析侧重于梦境自我(即梦中将梦者视为“我自己”的人物,从心理分析的角度代表自我意识)与梦境中其他角色的关系,通过想象,表明自我应对情绪、冲动和情结的能力(在梦中以这种象征形式呈现),以及自我意识的强度。由于梦境中的信息以象征和意象的形式出现,因此需要翻译才能被意识自我理解。

基于实证研究的当代梦境概念化强烈质疑了弗洛伊德关于梦境和梦的解析的经典理论中的假设:没有证据表明存在导致显义和隐义之间差异的扭曲过程,并且梦境不是“睡眠的守护者”等等(Fiss1995)。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受到实证梦境研究见解的影响,精神分析梦境理论的重新概念化取得了发展。这导致了当代弗洛伊德梦境理论的融合,并朝着荣格对梦境的理解迈进(例如Fosshage 1987;Levin 1990)。由于这项研究,一些当代弗洛伊德梦境理论已经吸收了荣格梦境理论的许多方面。这种融合的一个例子是 Fosshage ( 1987 , 1997 )的梦理论,该理论侧重于梦作为情绪调节器和心理组织整合器的功能。另一方面,弗洛伊德传统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即使引用了与弗洛伊德假设相反的经验证据)仍然主张梦境中存在审查过程——这会导致潜在内容的扭曲——并且还主张梦境愿望实现的理论。梦境的总体功能仍然被认为是保护睡眠者免受压抑冲动的惊扰(Werner & Langenmeyer 2005;Fisher & Greenberg 1977 , 1996)。

“结构梦境分析”研究项目

精神分析领域对梦境的临床研究也有着悠久的传统(Fonagy 等人,2012 年)。这些方法的一个问题是,它们通常包含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假设,例如,梦境是睡眠的守护者。

研究梦境内容意义的常用方法利用编码系统,例如Hall 和 Van de Castle( 1966 年)的著名编码系统。此外,在精神分析梦境研究中,已经开发出针对梦境内容的详细编码系统,并将其用于研究心理治疗过程的研究(例如 Moser 和 von Zeppelin,1991 年)。在对梦境进行精神分析研究中(请参阅 Fonagy 等人,2012 年,了解最新概述),经常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对梦境功能的基本假设被视为理所当然。例如,Moser 和 von Zeppelin 编码系统基于做梦的功能是保护睡眠的假设,因此研究了梦境中元素的位置变化,从而“证明”了这一功能。但事实上,这种编码系统无法证伪任何弗洛伊德的假设。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试图避免在研究方法中隐含地包含任何关于梦的理论心理动力学假设。因此,结构梦境分析(SDA) 应运而生,作为一种从结构主义角度研究梦境的方法。该假设认为,梦的意义并不在于它是否包含某些象征或元素,而在于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梦境采取的行动过程,即梦境的结构。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前面提到的编码系统计算了梦境中某些元素和象征的出现次数,但无法识别梦境的意义,因为意义是解释的结果。Hall 和 Nordby ( 1972 ) 在对 50,000 多个梦境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著名的系统,这便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这一分类所报告的典型梦境包括侵略、掠食性动物、飞翔、坠落、被敌对的陌生人迫害、风景、不幸的梦、性、结婚生子、参加考试或经历类似的考验、旅行、游泳或在水中、看火、被关在地下。在我看来,这种分类的问题在于,这些典型的梦境主题描述的是非常不同的实体,从物体和生物到动作模式和故事结构。这种分类背后没有理论模型可以将梦境主题与梦者的意义联系起来。这一立场已经受到史蒂文斯 ( 1995 ) 的批评,他举了以下例子:“简单的内容分析表明,竞争(agonistic)梦在各个年龄段的男性中更常见,享乐(hedonic)梦在女性中更常见,但这两种类型的梦在两性中都会发生。在决定此类梦的相对发生率时,一个比性别更重要的变量是个人成长的家庭类型”(第 249 页)。

结构梦境分析是一种定性的、解释性的研究方法,它试图将梦境解释的过程形式化,从而使结论与解释者无关。在我们的研究中,信度测试发现,来自同一案例的结果解释者一致,k = 0.70 - 0.82。结构梦境分析将梦境视为一种叙事。在叙事学中,叙事被定义为从起点开始的发展,而起点通常是需要修复或解决的问题。叙事经历起起伏伏,最终解决问题或故事达到有价值的结局(Gülich & Quasthoff 1985)。同样,梦境是一个关于主人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梦境自我)如何处理问题的短篇故事。因此,结构梦境分析利用了叙事学中开发的分析工具。早期的两种叙事分析方法被纳入其中:a)Vladimir Propp(1975)的结构主义方法功能分析,用于研究童话的结构。每个童话被分为几个功能部分(例如,“国王病了,需要治疗”;“英雄与恶龙搏斗”),每个功能部分都对应一个抽象符号,例如字母或数字。因此,每个童话都可以写成一个抽象的符号公式,然后就可以对不同童话的结构进行比较。b)Boothe(2002)的叙事学方法JAKOB,用于分析心理疗法,分析患者的叙事及其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的发展。这种方法关注叙述者在叙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主动还是被动,以及他/她与叙事中其他主角的关系,也关注描述叙事进程的不同情节模型。

我们研究的梦境中符号的意义是通过系统化的扩充形式进行分析的。在心理治疗中,分析师认为分析者呈现的一系列梦境遵循着一种内在的意义结构。结构性梦境分析旨在仅从一系列梦境中识别出这种内在的意义结构,而无需参考有关梦者、他们的心理动力学或心理治疗过程的其他信息。梦境所传达的意义通过一系列系统的解释步骤进行分析,这些步骤有正式的手册可供参考(有关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 Roesler 2018b)。解释者对梦者一无所知,他们会得到一系列 10 到 20 个梦境,涵盖整个心理治疗过程,这些梦境最好能标记出治疗的核心点和主题。这些梦境由执业分析师提供,他们还会撰写一份病例报告,介绍所涉及患者的精神病理学和心理动力学,以及治疗过程中核心冲突和主题的发展情况。只有使用结构梦境分析对梦境系列进行完整分析后,才能将结果与治疗师的报告进行比较。

结构梦境分析可以系统而客观地分析心理治疗患者梦境的含义。该方法特别关注梦境自我与梦境中其他角色的关系以及梦境自我的活动程度。研究以下问题:与失败的心理治疗相比,成功的心理治疗中梦境的发展是否存在普遍的结构?精神病理学类型(例如抑郁症)与梦境中的象征和结构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结果

一个主要发现是,所有案例中的大部分梦境都可以通过非常有限的结构模式进行分类。最普遍的模式可以描述为:自我面临要求,必须应对挑战,必须完成计划或任务。根据梦境自我的能动性程度,这种普遍模式可以分为五种更具体的模式:

在模式1 中,自我完全不存在,而在模式 2 和 3 中,梦境中的自我存在,但受到梦境中其他力量的压力,主动权不在自我,而在他人。自我受制于他们的活动、权力和控制。在模式 4 和 5 中,自我掌握了主动权,并试图遵循个人计划,但可能会遇到困难。在模式 5 中,这种活动侧重于社会关系。

模式一:没有梦境自我

在梦中,梦境自我并不存在,做梦者只是像看电影一样观察场景,并不主动参与梦境。在某些情况下,梦境自我会飞到上面,俯视梦境中的场景或事件。

模式二:梦境自我受到威胁

在这种梦境中,梦中的自我受到威胁,例如受到攻击或受伤,通常会试图逃跑或保护自己免受威胁人物的伤害。在下面的b至 d 中,梦中的自我经常会惊慌失措,要么感到无能为力,要么试图逃离威胁。这通常会导致梦中的自我被威胁人物追赶。这种模式的梦境可以根据威胁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

a.梦境自我受到伤害,例如严重受伤,甚至死亡。在某些情况下,杀戮已经发生,梦境自我被发现为尸体。

b.对梦境自我的威胁来自自然力量,例如自然灾害、地震、火灾、洪水、风暴等。

c.梦境自我受到(危险的)动物的威胁。

d.梦境自我受到人类的威胁,例如罪犯、杀人犯或“恶人”,或类似人类的形象,例如鬼魂、阴影等。

模式三:梦境自我面临绩效要求

梦境自我面临着一项绩效要求,该要求由梦境中的另一个人物或机构设定。梦境自我面临着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或者被要求在梦中找到某样东西或将某样东西交给另一个人,以便他们能够完成任务等。这种模式最常见的形式是考试梦。这种模式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主动权不在梦境自我,而是在向梦境自我提出要求的其他人物。梦境自我受到他们的控制和权力。

a.在学校或大学环境中进行的考试。

b.梦境自我会受到官方人员的检查,例如火车上的检票,梦境自我的权利会受到质疑。

c.梦境自我的任务是寻找某物(以前丢失的)、获得某物、生产某物等等。

这类梦境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模式是,梦中的自我感觉没有能力完成任务,不具备正确的工具或能力,或者没有携带这些设备,在途中丢失了它们等等。例如,梦中的自我没有为考试做好准备,或者到达考试地点太晚了。

模式四:出行的梦

梦境自我正在朝着一个指定或不明确的目的地移动,例如旅行和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公共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一个有趣的区别是这些交通工具是公共的还是个人的。同样,这种形式的梦境可以根据梦境自我的能动性程度来区分,这体现在梦境自我决定自身运动的程度上。

a.迷失方向:梦中的自我不知道要去哪里,甚至不知道它在哪里,也没有任何方向的迹象等等。

b.梦境自我被锁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被囚禁等等,正在寻找出去的方法。

c.梦中的自我想要移动、旅行等等,但没有办法,例如错过了火车。

d.梦境自我试图移动,并且拥有一些交通工具,但无法控制运动,例如,它无法驾驶汽车。

e.梦境自我正在移动,但道路受阻,或交通工具发生故障或撞车,导致移动无法继续。

f.梦境自我正在移动,利用一些交通工具,但是它走错了方向,坐错了火车或公共汽车,或者没有被授权使用(例如没有票),因此无法继续旅行。

g.在积极形式中,梦想自我成功迈向并到达了期望的目的地。

模式五:社交互动梦

梦境自我专注于与梦中的另一个人或人物建立联系或交流。梦境自我想要与另一个人建立联系,或者正在交流并试图向对方传达某些信息,或者更普遍地专注于与对方建立期望的联系,其中可能包括性接触。这种梦境模式可以根据梦境自我的活动及其实现期望联系的成功程度进行区分。

a.梦中的自我想要联系,却被别人忽视。

b.梦中的自我受到他人批评、贬低或嘲笑,感到羞耻。

c.梦境自我成功建立了期望的联系。

d.一个特殊的例子:梦中的自我对他人具有攻击性(甚至杀死他人),这表达了梦中的自我想要分离和自主的意志。

梦境内容和梦境系列中的重复模式与梦者的人格结构和心理问题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此外,心理治疗过程中的变化与患者梦境模式的转变相伴而生。从心理学上来说,检测到的五种模式可以解释为梦者自我在不同层面上应对和/或控制情绪、动机和情结的能力的表现。梦境自我的能动性程度相当于心理分析所称的自我强度或人格成熟度,以及自我和心理其他部分融入整个人格的程度以及自我运作的能力。

治疗过程中梦境结构的变化模式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不仅发现了梦境结构中的典型模式,还发现了整个梦境系列中的典型模式。一个普遍的发现是,在心理治疗干预成功的案例中,症状、心理健康、情绪调节得到改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心理结构和自我力量得到增强,我们发现梦境结构中存在典型的转化模式。通常,心理治疗过程的前半部分以梦境中的重复模式为主,这与梦者的心理问题有关,如上所述。通常,在梦境系列的中间会出现一个梦境或梦境象征,标志着模式的变化(见下文更多细节)。梦境系列的后半部分通常以重复模式的变化为特征:

在模式2(梦境自我受到威胁)中,梦境自我改变了对威胁的反应。梦境自我没有逃避,而是直面威胁者,积极反抗,找到建设性策略应对威胁,并在梦境系列的末尾成功克服了威胁。

例如:在案例7 中,系列前半部分的梦境自我受到巨浪、洪水等水的威胁,通常会在洪水中溺亡。然而,在系列后半部分,梦境自我越来越成功地转移到陆地上的安全地方。此外,出现了一种转化模式,梦境自我意识到看似有威胁的人物并不那么危险,甚至与这些人物交上了朋友。

第二种转化模式的典型例子见于案例 5 和案例 6:在案例 5 中,在系列的前半部分,梦境自我受到蛇的威胁。然后在梦境系列的中间,出现了一条并不危险的金蛇。在下一个梦中,威胁性的身影变成了蝾螈,然后变成了一个黑暗的人。在案例 6 中,在系列的前半部分,梦境自我被狗追赶并试图逃跑,然后在系列的中间出现了无助和受伤的狗,它们需要梦境自我的支持,但梦境自我却表现出厌恶。最后,梦境自我发现了一个需要照顾和支持的无助婴儿。

综上所述,在以模式2 为主的梦境系列中,威胁性人物往往从自然灾害或威胁性野生动物转化为危险性较低的动物,然后转变为人类。在以模式 3 和 4 为主的梦境系列中,也可以发现类似的转化模式。

在模式3(表现要求)中,该系列的前半部分通常以梦境自我未能完成所要求的任务为主导。这见于梦境自我反复面临考试、没有准备、太迟甚至忘记考试,从而失败和逃避等情况。该模式的变化通常以该系列后半部分考试梦境消失为特征。

模式4(流动性):通常在系列的前半部分,梦境自我无法达到期望的目标,上错车或火车,没有票等,道路被堵塞,或者梦境自我无法控制汽车。在某些情况下,梦境自我甚至被困住而无法逃脱。在系列的后半部分,这通常转变为梦境自我成功达到期望的目标并控制交通工具。

模式5(社交互动):以这种模式为主的案例通常以梦境自我在梦境系列的前半部分无法与他人建立理想的联系或交流为特征(或处于被动状态),梦境自我被他人忽视,他人忘记梦境自我的生日,甚至梦境自我被他人批评和贬低。在梦境系列的末尾,梦境自我越来越能够与他人建立令人满意的互动,或感受到他人的关心和支持。在那些成功实现治疗改变的案例中,梦境系列的后半部分越来越受模式 5 的主导,即梦境自我开始专注于建立理想的社交互动。而这发生在梦境自我成功克服了受到威胁、行动不便或负面检查梦等重复出现的负面模式之后。

这些转化模式仅在治疗师报告症状水平有所改善以及人格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的情况下才发现。相比之下,样本中有两个案例,尽管治疗尚未完成(并且没有向解释者提供此信息),治疗师还是向研究人员提供了梦境系列。在这些情况下,也可以发现重复模式,但没有上述重复模式的变化:例如,大多数梦中的梦境自我都在运动,通常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但由于没有票,或者火车或电车坏了等原因,它一次又一次地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梦境系列中的这些转化模式是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进行解释的,它表明,最初脆弱的自我结构无法调节和整合威胁性情绪、冲动和情结,但在治疗过程中,自我力量逐渐增强,越来越成功地应对最初被压抑或分裂的心理部分,并将其整合到与他人的建设性互动中。由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梦境自我越来越有能力执行意志力、实施计划、实现目标并在社交互动中表达需求。这种解释得到了两例病例研究结果的支持,这两例病例没有治疗变化,也没有重复性梦境模式的转化。

 梦境模式和象征与梦者的心理问题有关

研究结果显示,我们不仅发现治疗变化与梦境系列模式转化之间存在明显关联,而且发现主导梦境系列(或至少是前半部分)的模式与梦者的心理问题和人格结构之间存在明显联系。这五种模式可以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为自我应对和/或控制情绪、动机和情结(作为未整合的心灵部分)的能力的想象。梦境自我的能动性程度相当于精神分析中所谓的自我强度或人格成熟度,即自我和心灵其他部分融入整个人格的程度,从而实现积极的自我功能。

样本中只有一个案例,其中模式1(不存在梦境自我)以完整形式出现。在该系列的前五个梦中,这位梦者只是像看电影一样观察一个场景。这个案例是一名 18 岁的日本男学生,他因为严重拒绝上学而接受了数年的治疗。患者已经陷入完全被动的状态,包括住院治疗在内的几次心理治疗尝试都未能改变这种情况。他梦中的这个情节可以解释为深度退化的人格结构和缺乏明确身份的角色,其中自我力量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与另一个案例有一个有趣的相似之处,同样是一名18 岁的男学生,被诊断为拒绝上学,自我力量和身份结构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后一种情况下,在他的几个梦中都有一个梦境自我,但它徘徊在梦中的实际事件之上,没有参与或以任何方式不活跃。

模式2(梦境自我受到威胁)出现在那些被诊断为自恋障碍的病例中,与非常薄弱的自我结构有关,其中存在不明确的个人身份或身份发展受阻和低自尊。这类患者通常会在分裂出他们不被接受的心灵部分的同时发展出一种补偿性的“虚假自体”。梦中梦境自我受伤或受损、梦境自我被谋杀或被发现为一具死尸的画面似乎在心理层面上与更严重的低自尊、“自恋创伤”甚至创伤有关。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看,梦中的这些主题可以解释为一个虚弱的自我在与分裂情绪、冲动和情结产生的压倒性力量作斗争,以及不断威胁自我意识运作的贬低内射。心理治疗的发展——以及梦境的发展——以自我力量的增长为特征,自我力量越来越能够应对心灵的威胁部分,并将其作为人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接受。

模式3(尤其是考试梦)和模式 4(梦中的自我试图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被发现出现在那些具有更稳定的自我结构(由治疗师诊断)的病例中,但患者在做决定和在生活中采取渐进步骤时存在问题,例如完成考试和决定职业生涯。

模式5 中,梦境自我参与社交互动,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治疗师诊断出自我稳定,但患者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神经症的问题,例如寻找亲密伴侣和建立令人满意的亲密性爱关系。这种模式可以解释为想象一种更成熟的人格结构,这种结构与其说是为了自我的完整性而挣扎,不如说是为了人际关系而挣扎。这种解释得到了以下发现的支持:在积极发展的心理治疗/梦境系列中,较低层次的重复模式通常会被克服,并在治疗的后半部分被遵循模式 5 的梦境所取代。

在许多案例中还发现,一个主导象征反复出现,作为重复模式的一部分,通常是模式 2(梦中的自我受到这个象征的威胁),与梦者的心理状况或问题密切相关,例如,在一个案例中,女性梦者反复受到蛇的威胁。在这个案例中,治疗师诊断出,在非常道德化的超我和非常活跃的色情和性欲之间,人格中存在着强烈的紧张关系。蛇可以清楚地解释为一种性、阳具象征,在道德化超我的压力下,它对自我构成了威胁。但从本研究中的梦境中也有明显的证据表明,象征的含义在其他情况下可能完全不同;例如,案例 8 中的蛇扮演着帮手的角色。在上述案例中,威胁性的狗象征性地总结了做梦者尚未解决的问题,包括暴力、虐待狂、强迫性性行为和深深受伤的自尊。总之,在梦境中反复出现的符号通常可以被解释为心灵某些部分的象征性意象,这些部分的冲动和情结尚未融入整个人格,因此对自我完整性构成威胁。

转化性梦境

在那些从治疗师的角度看被视为成功治疗的案例中,即患者的人格结构得到改善甚至根本改变,梦境故事中的某些变化与治疗中的积极转变相吻合。通常,这种转化性梦境出现在一系列具有重复模式的梦境的中间,例如威胁和逃避意象,这些梦境在转化性梦境之后没有继续。这些转化性梦境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意象和结构,并且通常会让梦者产生积极的情绪。

尽管如此,在做转化梦的病例中,大约有一半发现了类似的主题:一个需要帮助和支持的婴儿或幼童在这些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梦中的自我被要求照顾和支持孩子,但最初在转向并适当照顾孩子方面遇到了困难(见上述案例)。这个主题很有趣,因为荣格指出,儿童原型与心理治疗过程的转化有关(Jung1981),而且,许多心理治疗模式都侧重于支持患者转向并照顾他或她的“内心受伤的孩子”。这些转化梦中的其他主题包括:出现帮助者,支持梦中的自我应对威胁性人物;梦中的自我成功穿过狭窄的管道或隧道,梦中的自我用舞蹈庆祝自由。

讨论

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形成了以下假设:梦境自我与威胁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梦境自我对威胁的反应,反映了实际自我力量与未整合或冲突的心理部分、无意识和被压抑的需求、动机和情结之间的关系。梦境中威胁人物的特殊形式可以看作是心理问题的象征,是梦者正在与之斗争的情结或被压抑的冲动,尤其是在梦境模式重复的情况下。梦境主要受威胁/逃避模式影响的患者通常会与不稳定的自我和界限不清的人格相关的结构性问题作斗争,而梦见流动性和人际关系的患者似乎具有更完整的个性和更强的自我力量,并且专注于更多的神经症和人际关系问题。

我们还假设,在成功的治疗过程中,梦境模式会发生典型的变化。通常,心理治疗过程的前半部分以梦境中的重复模式为主,这与梦者的心理问题有关。通常,在梦境系列的中间,会出现一个梦境或梦境象征,标志着模式的变化。梦境系列的后半部分通常以重复模式的变化为特征:在成功的治疗过程的前半部分,梦境从模式 1、2 和 3 转变为模式 4 和 5,其中梦境自我试图以理想的方式移动和建立关系,但失败了,而梦境自我则成功开展活动并进行控制。

梦境系列中的这些转化模式是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进行解释的,它表明最初薄弱的自我结构无法调节和整合威胁性情绪、冲动和情结,但在治疗过程中自我力量逐渐增强,越来越成功地应对最初被压抑或分裂的心灵部分,并将其整合到与他人的建设性互动中(参见图 1)。由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梦境自我能够越来越有力地执行意志力、执行计划、实现目标并在社交互动中表达需求。这种解释得到了两例病例研究结果的支持,这两例病例没有治疗变化,也没有重复梦境模式的转化。

 

图1治疗过程中梦境模式的变化与自我力量的提高有关

由于这些发现是基于荣格心理疗法的案例,我们尝试用一个经典的弗洛伊德案例,即所谓的样本案例Amalia X 来检验这一假设。这是一项超过 500 次疗程的弗洛伊德式心理分析,有完整的视频记录,并成为 100 多项科学研究的主题(Kächele 2012;Kächele 等人 1999、2006案例包括在治疗过程中讨论的 93 个梦。由于这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疗法,我们假设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从模式 1 和 2 到模式 4 和 5 的转变。这个假设可以通过经验证实。

本研究结果还支持了以下假设:梦境可以理解为梦者整心灵现状的形象,包括无意识中无法被清醒生命意识所感知的方面和过程。本研究结果没有显示弗洛伊德意义上的审查过程的证据。尽管梦境中以图像和图案的形式象征着梦者的心理问题和自我完整性状态,但没有发现任何扭曲。相反,梦境的显性内容清楚地描绘了做梦者的心理状况,在大多数情况下甚至非常生动。我们的研究结果也驳斥了梦境愿望实现的假设。相反,大多数梦境,尤其是在心理治疗过程的前半部分,都将梦者最强烈的恐惧转化为清晰的意象

由于梦者的自我功能程度和心理问题在梦境模式和象征中有所反映,这些发现支持了连续性假说(Domhoff 2017)。

荣格对梦的看法也可以为关于梦境内容和清醒生活体验的连续性与不连续性的争论提供一个假设。正如 Hobson 和 Schredl(2011)在讨论连续性假设时指出的那样,梦境实际上在主题层面包含了清醒生活的元素,但这并不能解释梦中出现梦者在清醒生活中从未经历过的元素的原因。正如他们所说,“这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做梦并非完全源于清醒体验,那么异常内容的来源又是什么?它的功能是什么?”(第 3 页)。Hoss(2011)在其对这场争论的评论中追随荣格的观点,认为清醒内容的扭曲不是歪曲,而是清醒事件的“无意识方面”,它在梦中不是以理性思维而是象征性意象的形式表达出来。

根据我自己的发现和早期研究的结果,我认为没有真正的证据表明梦境中存在荣格所声称的补偿活动。有更多的证据支持荣格的第一个理论,即梦境呈现了心灵整体状况的更全面的图景,包括无意识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梦境的功能可以称为不是补偿,而是通过添加清醒意识无法获得的方面来完成图景。当然,在自我意识态度和无意识过程之间存在强烈分裂的情况下,这会导致补偿效应。然而,在我们的研究中,梦境的功能,例如在模式 2(威胁和逃避)中,似乎更像是向自我意识呈现内在世界的完整现实。

未来,我们将尝试加强关于这五种模式及其与精神病理学和心理治疗发展之间的联系的假设。我们将通过分析斯图加特荣格研究所收到的150 个案例来做到这一点。我们还将研究儿童象征的出现,以及它是否对整个梦境系列具有转化性。我相信这种研究能够为分析心理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梦境理论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略


      本译稿仅供爱好者阅读交流使用,非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

袁帅
心理分析博士在读,师从申荷永教授‍‍
国际神话心理剧学会 副主席
国际梦的孵化与梦的工作学会 副理事长
心理咨询及个人分析,请联系后台或邮箱psyys@foxmail.com



《积极想象研讨与梦的工作团体》招募

心理分析与梦
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候选分析师丨预约咨询请联系后台或邮箱psyys@foxmail.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