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0号,某导游在介绍西安的回坊文化街区时,随口提到回坊内的物价相对较高,一碗泡馍的价格最少40元,而回坊外的同类泡馍则只要20元。
这本是导游为了提醒游客注意消费预算,避免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的一种常见做法。然而,这一言论却被部分游客视为对回坊地区的贬低和歧视,进而向旅行社进行了投诉。
旅行社在接到投诉后,迅速作出了反应,对导游进行了处罚。处罚通告中明确指出了导游的言论“严重影响了坊上穆斯林的口碑,伤害了坊上广大穆斯林的民族感情”。
实际上,回坊宰客的现象早已不是新闻。回坊作为西安著名的美食和文化街区,以其独特的穆斯林风情和丰富的美食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品尝和体验。然而,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一些商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确实存在宰客行为。
以2023年初的一则新闻为例,有游客反映在回坊的一家面馆里,花了20元却只买到了6根面条。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事发后,辖区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迅速介入调查,并确认面条确实分量不足,已督促面馆整改,油泼面增加50%的分量,价格明码标价,同时提升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然而,尽管监管部门已经采取了措施进行整治,但回坊宰客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因为没有视频记录,所以无法判断导游的言论是否有地域黑的情况。但从旅行社通告看,导游的言论虽然提到了回坊物价高的问题,但并未直接对回坊地区的穆斯林居民进行贬低或歧视。导游的初衷是为了提醒游客注意消费预算,避免被宰。
事实上,回坊物价高的问题并非导游个人主观臆断或偏见所致,而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导游作为专业人士,有责任和义务为游客提供准确、客观的信息和建议。因此,将导游提到某地物价高的言论视为地域黑或伤害民族感情的行为显然是不恰当的。
那么,应该如何避免“伤害穆斯林民族感情”呢?
首先,我们应秉持赞美与尊重的原则,避免对穆斯林群体进行批评。就比如回坊的物价高,就不能说。
其次,应尊重穆斯林的信仰和习俗,避免提及与穆斯林信仰相悖的词汇或话题,如“猪”等敏感词汇。央视就很注意这一点,比如过年的民谣就改成“二十六,炖牛肉”,东坡肉也用牛肉做。
还有,避免使用负面词汇描述历史上的穆斯林名人。
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的述职报告中,讲述了在《陕西省志》人物志“白彦虎”辞条的编纂过程中,令人错愕震惊的一段事实:
为了查清这段历史,准确表述白彦虎与阿古柏的关系,编纂人员遍查工具书。多数工具书中除了分别运用“投降”、“勾结”两词外,还有一些书籍中表述为“投靠”。“投靠”一词,比起“投降”、“勾结”要平缓一些,于是在2002年的修改稿中采用了“投靠”的提法。然而,省伊斯兰协会的同志看了,仍表示不能接受。
......
我们用《中国回回民族史》一书的观点和材料重新修改了白彦虎传,伊协的同志表示满意。
希望相关部门和“伊协的同志”共同制定更加明确和具体的“伤害穆斯林民族感情”的规定,让广大群众知道哪些话不能说、哪些事不能做,不然个人被处罚事小,伤害了“穆斯林民族感情”事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