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同治回乱的转折点:左宗棠入西安

民生   2024-10-28 08:00   山东  

在左宗棠抵达西安之前,同治回乱已肆虐西北地区长达数年之久。这场动乱始于1862年的陕西,随后迅速蔓延。至1864年,局势更是急转直下,东乡人妥得璘在库车揭竿而起,不仅攻陷了迪化,还率领回军席卷整个北疆,自封“清真王”,使得中国整个西北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分裂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左宗棠肩负起了平定陕甘、进而收复新疆的重任。倘若他无法成功平定陕甘地区的叛乱,那么收复新疆的宏伟目标也就无从谈起。

同治七年(1868年)八月,左宗棠进京觐见。

这次进京对于左宗棠而言意义非凡,因为他不仅需要向朝廷汇报前期平叛的成果,还要争取更多的支持来完成接下来的任务。左宗棠深知,要想彻底平定西北的叛乱,不仅需要军事力量的支持,还需要中央政府在财政、物资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在进京期间,左宗棠与朝廷高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向皇帝和太后详细汇报了西北局势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甘肃回多于汉,兰州虽为省会,形势孑然孤立,非驻重兵不能守。驻重兵则由东分剿,各路之兵又以分见单……将来巨军入甘,应先分为两支,由东路廓清,各路分别剿抚矣。”

“是故进兵陕西,先清关外之贼;进兵甘肃,先清陕西之贼;驻兵兰州,先清各路之贼。然后饷路常通,师行无梗,得以一意进剿。”

清政府对他的平乱策略表示支持,并赋予他更大的权力和资源,以确保平乱行动的成功。

同治七年九月十三日(1868年10月28日),左宗棠抵达西安。

左宗棠抵达西安后,迅速采取行动,制定了一套有效的战略和政策,以期扭转西北战场的不利局面。

左宗棠首先对西北地区的军事部署进行了调整,他提出了“三路平回”的战略。

北路由刘松山率领,从绥远、花马池出发,一路推进至灵州、金积;南路则由周开锡指挥,绕过陇南,从秦州出发,经过巩昌(今陇西)进攻河州、狄道;中路军则由左宗棠亲自与刘典督军,沿着陕甘大路进入甘肃。

这一战略的实施,让回军顾此失彼,只能困守孤城,为清军的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治八年二月二十七日,清军在左宗棠的指挥下,成功攻占了回军占领的陕西最后重镇董志塬。

“统计是役杀毙饥毙之贼及坠崖而死者实不下二三万人。……积年数穴扫荡一空,贼之悍精骑党,销亡殆半,该逆由环县、固原两路窜至下马关,复由下马关窜金积堡一带”。

又经过四年苦战,同治十二年(1873年)九月初十,清军攻克了甘肃的最后一个城市肃州。

九月二十三日,左宗棠下令将逆首马四(即马文禄)等罪犯押至军前,历数其罪恶后予以处决。同时,金顺、宋庆、刘锦棠等将领也将各自擒获的回军共计一千五百七十三人全部处决。

至此,历时十三年的同治回乱终于被左宗棠成功平定。这一历史性的胜利,不仅为西北地区带来了久违的安宁,更为后续的新疆收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州卫士
爱中国爱中国人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