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哈论坛上,中国学者被两名非洲人挑衅式提问,他们认为中国援助非洲,却拿走了矿产资源开采权,就是“虚伪”。
这并不是最近才有的观点。一个德国记者写过一本书《中国冲击——看中国如何改变世界》,书里记录了近二十年前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看法。
一位名叫“Sani”的网民在2007年10月10日的帖子里写道:“我不相信中国人,他们都是骗子。他们急于得到新的市场和能源。如果尼日利亚政府约束不了他们的话,他们很快就会把我们国家控制在自己手里。”
他们的这种思维方式是来源于他们的历史和文化。
由于长期的殖民和贩奴的历史,在某些非洲人的思维里,他们不认为有什么公平贸易和双赢,只有打不过被抢和打得过就抢你的“非黑即白”的二元论。
非洲人长期受到西方一神教的影响,在一神教的话语逻辑里,只有同宗教的才是朋友,异教徒都是敌人。
中华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善,是做个好人。西方一神教文化的核心,是贵,我贵你贱,所以我歧视、剥削、压迫你都是应该的。
如果得到你的善意帮助,他们只会觉得这是你怕了他所以向他交了保护费,最多感恩他的神,因为是他的神通过你这个异教徒之手送来了恩惠,绝不会感谢你这个异教徒“秦腔穷”。
在美国的非洲人也是这样的,所以才有“黑命贵”和“零元购”。
在与非洲人的交往中,我们需要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要认识到,并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跟中国人一样的思维,懂得感恩,知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往往基于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而不是单方面的恩惠。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往来,是基于双方的互补优势和共同发展的需要。
中国可以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而非洲则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这种合作是双向的,双方都从中受益。
中国没有掠夺过非洲,也没有大规模地把非洲人掠为奴隶,一句话,中国不欠他们的。
中国可以跟非洲进行贸易往来,但绝不要希望他们感恩。
我们应该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看待非洲国家的发展需求,通过加强沟通和交流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我相信,非洲人是有尊严的、能自食其力的,不是必须靠其他人施舍才能活着的乞丐。
所以,我们应该坚持平等互惠地与非洲人开展交往,绝不能侮辱性地提供无偿援助。
如果非洲人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平等贸易和交往,也可以找欧美印度日本,看看他们给你们什么条件,是不是这样就不“虚伪”。
老祖宗早就说过,他们“畏威而不怀德”。
我们首先应该让他们知道,我们有强大的实力,完全可以采取掠夺或强制的手段来获取资源;然后才给他们另一个公平贸易的选项,他们才知道我们是好心帮助他们,而不是因为我们弱小无能,所以只能这样“虚伪”地骗取他们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