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日渐凛,2024年步入收官月,奔波忙碌的一年即将收尾,在许多人依旧奔波忙碌、一脸迷茫的此刻,有些人已经在收获——过往的辛苦劳作变为成果,呈现于自己和他人的面前。
比如白羽,起初我们以文友相交,而今已是知己相待,他人生的第一本书《望山东》面世了。(《望山东》终于出版啦!我用七年时间写了这样一本书)
七年前,他审视自己,扪心自问:“十年后,我会成为什么样子?”然后决绝地告诉自己:“该重新出发了”。于是奔赴湖湘之地,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栖身一个全新的城市。
也是这样一个决定,让他有了居湘而望鲁之身姿,在日常工作之外,受环境与舆论的启发,开启了一段不寻常的笔耕之旅。
时光流转,春秋七度。望鲁笔耕的“种子”,生根,发芽,抽枝,成长......到这个冬日,于开出了花,结出了果。
试想,从家乡之城抽离,奔赴陌生之城,扎根对山东的观察,付诸于一篇又一篇的长文,无论起点选择之果决,还是之后持续不歇的写作,都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不信我们可以与之对照,看自己是否有如此的勇气,同时有如此的梦想定位,有如此的不辍坚持!?
越是长时间沉浸在熟悉的环境,惯常于已有的舒适区,本能的懈怠与梦想的慵懒越强;得过且过、大差不差,成为我们很多人的日常心态。持之日久,便再无改变之可能,因为身心俱沉的人是不可能有慨然奔赴的。这跟大的环境相关,也跟个体的小环境相关。
因此,佩服七年前的白羽,欣赏现如今的《望山东》。
《望山东》是本怎样的书呢?
这是本为山东而写的书。作为经济大省,同时也是话题大省,近些年来山东一直风评起伏,欣赏山东的固然有,而对山东不足欠缺进行放大的也大有人在,自媒体更是将这种势头不断推向新高。可以说,山东就是热度,山东就是流量。太多的“博主”趋之若鹜。
了解山东,最重要的是了解山东经济。这不能仅停留在现在和今时,还应该有更长的时间线通向过往,看百年来的山东经济变迁。山东由十六个地市组成,每个地市又有每个地市的经济百年史,相互辉映同时共同构筑起山东经济的恢弘与跌宕。
书中开篇直指民间常说的“山东即缩小的中国”,定位“山东,中国的缩影”,以期“读懂山东而读懂中国”,保持了足够高的站位。随后是十六个地市的逐次展开,“双子城”的济青争锋,“第三城”的四方竞拼,“大运河”四市的绵延,“母亲河”三市的变迁,最后是威海、日照、泰山三座小城的彼此闪耀。
《望山东》的价值在哪里呢?
山东的网络话题性,决定了需要好好观察并了解山东;倘若你没有对山东足够的观察和了解,就不会对山东有客观公允的评价,往往成了人云亦云,被别人观点牵着鼻子走,丧失了自己的大脑及思考能力,让自己的关注成了附庸,成了一种无效无意义的关注。
白羽是一个在湘谋稻梁的山东人,他以对家乡的热诚兼容外部的视角,去深入山东经济百年烟云之中,去探查、触摸、勾勒属于山东属于山东十六个地市的经济线条,看它们是如何一路生长、壮大而来的。文字当中,企业和企业家有着足够的密集度,占据了大多数的信息,其沉浮兴盛显映了整个省、各地市的沉浮兴盛,更有触摸感与吸附力。言之经济,载之有企,载之有企业家,说服力自然强。
同时,对现在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更加丰盈了书的价值所在。
新时代的山东,要想乘风破浪,“以大省挑大梁”,必须需要外界对山东有一个切实可握的认知,懂得山东厚重源远的底蕴,山东汩汩不竭的潜力,还有山东不甘于昨的雄心。在这个节点上,《望山东》应运而生了,全面系统地推出山东,显示立体可感的山东,契合了这种趋势需求,实现了某种可能。
如何读懂《望山东》这本书呢?
读书当有一颗沉静的心,读《望山东》尤是。该书是一本系统著作,从山东到各地市,从现在延宕至百年前,夹杂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声音,清晰勾勒了发展的路径。读前不妨放空自己,尤其把自媒体上对山东的碎片化信息搁置一旁,思维清澈地捧读此书,相信你会随着娓娓道来的文字,喜欢上山东,以及下辖的各具特色的地市,至少是让自己的了解趋于客观中性。
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该书的作者白羽,用七八年的时光来观察山东,细腻勾勒山东,进而欲发现山东的真正优势与可能的欠缺,并通过发现不足期待予以矫正和优化。其本身就是带着问题去写书的。作为读者,也应该顺承这种治书精神,既欣然接纳作者的文字叙述,又带着自己的思考去阅读,得出属于自己的山东结论。
给自己一次心灵成长的机会。《望山东》的聚焦点是山东,落脚点在经济,而核心则是在对待山东的态度上。一个省、一座城,和一个人一样,都是不断成长,逐渐成熟起来的,所有的获得或付出,都是发展的一部分。我们读这本书,观察经济大省,不妨和自己的内心观照,以省观己,以城观心,将山东的百年恢弘跌宕连接到个人成长发展进程中。为山东愉悦、为齐鲁十六城愉悦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心灵有所触动。
家乡经济大省,需要望一望。恰如人生长路,时常望一望。
《望山东》,给了我们一个“望一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