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出了一期山东专辑。封面是一个山东版图,化身为一只雄鹰,眼神犀利傲视前方,翅膀微张呈蓄势待发之状。
标题是醒目的七个大字:山东,中国的缩影。
山东,何以成为中国的缩影?
地理决定命运。
位于东部沿海的山东,半岛探出陆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山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全省境内以鲁中山脉为脊梁,内部区域之间有分隔但又紧密联系,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相对独立但又彼此相通的文化圈,这里诞生了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泰山巍峨,黄河在这里入海,山东拟如中华文明多元的缩影。今天的山东,不仅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地,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但同时,山东也面临着转型的压力,比如内部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则是“中国缩影”的另一层含义。
2003年的中国面临着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入关键时期,区域之间的差异在不断扩大。这一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将目光聚焦于“ 全面小康”与“ 公平社会”。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总押着相同的韵脚。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望山东近百年发展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把山东置身于中国发展的大局中,或许对“缩影”这个词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望山东
自古以来,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密不可分。
对山东影响较大的交通方式有三次重要的变革。
第一次是大运河的开通。在火车发明前,水运无疑是最经济、快捷的运输方式。
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形,导致河流多东西航向少南北沟通,自隋朝以来,随着大运河运输功能日益完善,弥补了这一地理缺陷,其对中国政治、社会、经济的强大塑造力逐渐显现出来,触发了经济、文化、社会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深刻塑造了历史前进方向。
这一时期,鲁西的临清、德州、东昌、济宁等运河沿岸城市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城市带之一,也是山东绝对的重要经济中心,而那时的半岛青岛、烟台还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
但是随着运河的没落,大航海时代和火车的到来,山东半岛城市群崛起,山东经济重心向沿海转移。
特别是1904年胶济铁路的通车,打破了千年以来地域的界限,重新构建起新的山东交通体系,经济重心由沿运河纵向分布变为沿铁路横向布局,构成了以胶济铁路为主干,腹地中心与海港城市共生的“济南——青岛双核结构”。
而现在正在发生的则是高铁时代对山东的改变。
那么, 这兴衰沉浮之间究竟藏着怎样的因与果?那些因河而兴、因海而兴、因路而兴的城市在风云际会的新时代,他们未来的未来在哪里?
《望山东》一书中为您讲述城市与交通方式变迁究竟演绎着怎样的历史纠葛?他们背后又藏着怎样的互动密码?
比如《双城记》写济南和青岛近百年的经济发展史,意指“双子城”在齐鲁舞台上的比拼较劲与交相辉映;《谁是第三城》,包括新晋万亿之城烟台、硬核之城潍坊、还有老牌工业城市淄博和商贸新贵临沂,显现了山东“群象经济”的实力风貌;《运河北去》中包括聊城、济宁、枣庄、德州,求索运河变迁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和这些城市的依河沉浮之路;《大河东流》中的菏泽、滨州、东营,它们受尽黄泛之苦,如今大河安澜,迸发新的生机活力;《日出东方》,包含威海、日照和泰安,小城大象,预示着山东的明天越来越好。
那么,出了交通方式外,还有什么在影响着山东发展?
二望山东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引领风气之先,比如菏泽地区冲破“左”的束缚,率先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山东农村改革的序幕;胶东地区创造了乡镇企业发展的“胶东模式”,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农业产业化,赢得了“全国农业看山东”的美誉;全国第一批14个开放城市中,青岛、烟台位列其中。
曾经山东知名品牌引领全国。2005年,英国《金融时报》在全球读者范围内展开了一项“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调查”活动,从品牌影响力、市场领先性、品牌价值、海外品牌影响力、海外市场领先性、海外品牌价值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衡量,选出了十大品牌,山东占据了两个,其中海尔位列榜首,青岛啤酒亦夺得探花。
这个时期内,青岛不止孕育了青岛啤酒和海尔,还有澳柯玛、海信、双星与二者并称“五朵金花”,由此被誉为中国的“品牌之都”。那时的青岛就如今天的深圳般耀眼,到山东取经的兄弟省份踏破了齐鲁大地的门槛。以至于有了“80年代看广东,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山东”的说法。
这一时期,山东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思想解放,敢为人先。
然而进入21世纪的山东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时间来到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此时的山东在网络上突然舆论大热,各种论调此起彼伏,对于低调的山东来说,竟有些不适应。在一段时间内,似乎山东做什么都被误解、被质疑,各种声音被无限放大。
当深入与外界沟通时才发现,许多人山东知之甚少,甚至带有刻板印象和误解,比如谈到山东美食就提到煎饼卷大葱而不知鲁菜的博大精深;谈到山东经济就想到挖掘机而对隐形冠军、新消费品牌了解不多;谈到山东电视节目吐槽太土而不知道很多精品影视节目出自山东。
作为习惯于被夸赞的山东人,面对各种“声音”竟有些不知所措,不禁发问:“山东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于是我开始搜索各种资料、数据、书籍,试图想去解答内心的疑惑。
那么,从过去的经济周期的跌宕起伏中,探寻到某种规律,或者发掘出那些隐藏的不易被人察觉的细节,对现在和未来有着怎样的启发。
我在行文过程中会写山东企业辉煌的一面,也会把更多笔墨用在了他们如何失败、倒闭、破产,会写各城市辉煌高光时刻,也会写低谷转型时期的彷徨。失败、破产并不可怕,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兴亡周期,生命如此,国家如此,地区如此,企业也是如此。
更叫人期待的是,跳出兴旺周期,即使倒下了,还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城市发展也是这样,也经起高光赞扬,耐得住低谷的寂寞,这才是常态。
《望山东》一书用简练明快的语言刻画了鲜活的商业故事,用中外发展的长焦视角解读山东经济的起起伏伏,在流畅阅读的同时,亦可以帮你快速临摹山东发展的生动画像,触摸到中国经济的脉动和发展线索,帮你看清未来的经济大势。
三望山东
那么,山东的未来在哪里?
山东曾羡慕广东有华为、腾讯,浙江有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那么山东是否一定要培养出华为、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企业才叫转型成功?
如果以此为要义,恐怕又要大错特错了。华为、阿里巴巴这样企业是时代和企业家结合的产物,可遇不可求。在我看来,山东的未来不在于以培养出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为目标,而在于如何坚持以我为主,延续优良传统与基因,让曾经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焕发生机,让更多的新生力量破土而出,让现在众多的“笨鸟”瘦身健体,振翅高飞才是真正的关键。
谁又能预料到这些丑鸟有朝一日“凤凰涅槃”呢?
山东常常以自身产业结构偏重而自卑,但这恰恰是崛起的基础,不信我们来看看世界最强大的经济体产业结构是怎样的?
在美国庞大的工业体系中,除了有苹果、微软、波音等全球顶尖公司外,还有一大批诸如霍尼韦尔、洛克希德·马丁、雷神、汤普森、联合技术、伊士曼化工、孟山都、道康宁、卡特彼勒、杜邦、艾默生、辉瑞等无数在各自领域技术领先乃至独霸全球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技术实力强大才是美国强大的基石。
山东作为中国的制造业大省,工业体系门类齐全、结构完备,在经济结构等方面与德国有诸多相似之处,国制造业的突出特点是以“隐形冠军”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发达,大中小企业间分工合作紧密。数据显示,全球“隐形冠军”企业中,近一半是德国企业。这类企业虽然不像大企业一样为人熟知,并且往往只生产单一的专业产品,但在其专业领域内无可匹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山东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山东拥有一大批低调而有实力的“隐形冠军”,比如万华化学、国瓷材料、豪迈机械、歌尔等,他们在各自领域内已经崭露头角,这些瞄准专、精、尖,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小行业和产业领域内竞逐“隐形冠军”中小企业,这一点上,山东似乎有着德国的影子。
但培养中小企业需要足够的定力、耐心和持久力,更关键的是政府砍掉无所不能的手,把成长的空间让给企业,让企业行为听从于市场,让消费者用脚投票。而这一自我革命的过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绝非易事。只有放开手,让更多的光照进来,让微小的草和树木享受充足雨露,获得向上生长的丰沃给养。
《望山东》,原意取自杜甫《望岳》,书名的“望”字,既有远望,回望之意,又有盼望,期望之情。
我期待,十年之后站在泰山之巅,拨散缭绕浮云,遥望去一个新的山东冉冉升起!
新书上市
敲敲门独家福利
签名版限时7.5折
点击下方链接
一键入手,齐鲁百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