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观齐鲁经济棋局:山东能赢吗?

乐活   其他   2022-03-10 07:46  


022

  

作者 l 白羽        

头图 l 来自网络,侵权删

本文原创首发 l 敲敲门,转载请联系(微信ID:zhaigz)授权,并在文前注明来源及作者信息,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贾樟柯说:“只有离开故乡,才能获得故乡。

在离开生活了30年的家乡后,我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2017年,我从山东来到千里之外的湖南长沙工作,五年一晃而过。

这五年,恰逢山东舆情突变,从看好山东到唱衰山东,从经济强省到GDP挤水分,从好客山东到山东大虾……一时间网上各种论调甚嚣尘上。

作为山东人在外习惯了被夸赞,偶尔被调侃反而有些不适应。

调侃多了疑惑便多起来:“山东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山东真的不行了吗?山东的未来在哪里?”

为了解答疑惑,我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咨询了许多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等,想听听他们对山东理解,试图从各种线索中探寻答案,但每个人关注的角度并不相同

有高人指点我说观察一个区域至少要从四个维度:

一是站得高。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足够高度才可统揽全局,但缺点可能会失去对细节的把控;

二是离的远。苏轼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抽身其中则更能观察全貌,但不足是可能会缺乏宏观视角难免一叶障目;

三是看的长。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把一时兴衰放到更长的历史维度上去观察,也许能够得到不一样的答案,但弊端在于容易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四是内外观。看自身同时还看周边其他区域,横向比较,分析优劣,但容易犯本本主义,脱离实际。

在过去的五年中,我试图从这四个不同的维度去了解山东,虽仍无法完全消解心中的疑虑,也不能提出有益发展的真知灼见,但竟有了贾樟柯所说的“获得故乡”的满足感。

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说:

“各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段历史,观察他以往的行动的性质,便可以近似于猜测地预断他此后的变化,那变化的萌芽虽然尚未显露,却已经潜伏在它的胚胎之中。”

近来,山东越来越多新变化引起了我的关注。

先从一件往事说起。

2004年,还略显青涩的小马哥获得了“2004CCTV中国经济年度新锐奖”。作为年度新锐奖,马化腾的获奖词是这样写的:

他是一个网站站长,注册用户数三亿五千万;他创造庞大虚拟家园,海角天涯变成咫尺之间;他营造的世界,年轻的心态是唯一的通行证;他用那个在电脑右下角频繁闪动的小企鹅提醒投资者:“玩”也是生产力。

节目为了增加互动性,主持人邀请马化腾向评委席上的张瑞敏推销QQ,在经过一番介绍后,张瑞敏笑着说:“现在还没有说服我。非常感谢你刚才非常动人的说服词”。

节目中的张瑞敏

此时,马化腾与张瑞敏的差距不仅体现在颁奖典礼上获奖者与评委身份不同,他们背后的企业也有着巨大差距。

2004年,海尔正如日中天,销售额突破了1000亿,而腾讯则刚在香港上市,收入才40多亿元,此外,他们所代表的经济形态也差距巨大,海尔所代表的中国制造业已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而腾讯所在的中国互联网刚刚兴起。

此后,中国互联网浪潮风起云涌,无数传统行业被互联网改变,区域经济版图因此被重构,浙江、广东、北京、江苏等地互联网企业快速崛起,上海甚至都在反思为何被互联网抛弃,对于长居全国GDP三强的山东来说更是尴尬,这期间几乎与互联网失之交臂,成了互联网的“无人区”。

以至于许多人时不时拿这个小故事来揶揄山东为何错过互联网时代,最后的落脚点无外乎山东人思想保守,创新意识不够

而这只是故事的上半场。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2018年后,国际形势突变,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一直疯狂奔跑的消费互联网经济疲态初现,流量红利殆尽,下半场开局。

当国内外各种压力接踵而至时,人们突然发现,在虚拟的互联网经济之下,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才是可靠的臂膀,对“科技是生产力”有了更切肤体会。

当消费互联网的外衣不再那么耀眼,制造业强省山东的硬核形象日益清晰起来,而山东经济棋局上呈现新变化,也让更多观棋者看到了山东过去不被人关注的另一面。

我们常说“形势”,其实“形”与“势”有着不同的内涵。

形指格局,势则是能量,具体说来“形”是指棋招,比如实际工作布局、措施等,往往是显性的;而势则是棋招背后的谋划,指具体行动做带来的势能,常常是隐性的,不易被发现。

在武侠小说中,经常会看到许多棋局中,看似胜利无望的一方在下出了“向死而生”的棋招后,峰回路转,逆势翻盘。

这几年,山东正通过越来越多自我革新的“棋招”幻化成无形的“势能”,而这许多招式并不被人注意。

山东经济习惯被称为“大象模式”。

这一比喻在“形”上有两重含义:一是块头大,长期以来,山东GDP位居全国第三位,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产值均位列前茅,规模不可谓不大;二是发展相对比较均衡,全国百强城市山东上榜11个,其中青岛、济南更是并列双雄,成为“象群”。

而在“势”上则有了两种不同的解读:块头大、发展均衡固然是优势,但在不同发展语境中也可以被解读为短板,比如大而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龙头引领。山东的优势产业大多集中在第二产业,且以资源型、重化型的产业结构为主,传统产业占比过高达70%左右。

于是就形成了近几年外界对山东经济的印象:发展笨重、转型缓慢。今天,如果我们心安理得的固守这种认知,那就很可能就错过了山东B面。

2018年,山东承担起新旧动能转换的责任和使命,部署了新旧动能转换“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时间表。

如今四年时间已过,三年目标已经达到,五年突破近在咫尺。

首先,改变的是山东各级政府,他们不断外出学习、对标先进,推进思想解放,不断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发展“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谋划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破除区域发展障碍,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这不是对山东官员吹捧,也不否认山东政府仍然存在问题,毫无疑问的是山东各级政府的危机感在全国应该名列前茅。

其次,改变的是广大群众,这几年山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意识,各种群体不断地自我反思,找差距想办法,为山东发展出谋划策,我也经常看到许多人虽然身在田野但为了山东发展心急如焚。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今天,我们惊喜的发现,这个曾以产业笨重而自卑的经济大省,通过不懈努力,正依托门类齐全、结构完备的产业基础挺直了腰板,比如数量众多的行业隐形冠军浮出水面,风起云涌的新消费品牌下展现山东力量,重工业强身健体取得阶段性成效,区域发展冲破暗礁风帆正举,越来越多创新力量在山东落子成长。

曾几何时,山东消费领域除了家用电器外,似乎再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而今天赤藓糖醇、植物肉、玻尿酸、奶酪棒、预制菜等,当下热闹的新消费概念背后都有山东企业的影子,虽然许多企业还是热点品牌背后的“隐形力量”,但我们已经看到许多山东消费品牌正在崛起,与许多热衷于营销手段不同的是,并且消费者选择这些品牌很重要原因是背后的“科技力量”。

在产业结构方面,2021年,山东省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7.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5%,两年平均增长14.1%,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146.6亿元,增长36.3%,两年平均增长24.2%,发展质量提高背后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引申到曾令山东尴尬的互联网经济中,在工业互联网的风口中抢占了先机。在多项和“工业互联网”有关的排名和评估中,山东均榜上有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评选的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中,山东23家工业互联网应用企业入选,数量居全国首位。

更值得一体的是,今年年初,山东发布了全球首张确定性网络,将有效解决传统网络数据传输上的拥塞、延迟、抖动等痛点,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重大突破。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试,核心节点时延抖动控制在0.02ms(毫秒)以内,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全球首张确定性网络

而在工业互联网风起之时,山东众多企业中,特别是海尔更是走在了前列,海尔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放异彩。

18年前拒绝了马化腾的张瑞敏找到了自己的网络风口,显然,这是山东更为熟悉的赛道。

以上变化体现在经济数据上,2021年,山东GDP突破8万亿,比2020年增长了1万亿,8.3%的经济增速跑赢全国大盘。

而最终体现在财政税收质量上,2021年山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7千亿元,达到7284.5亿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5.2%,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宏观的数据还不足以让大家有真切的感受,许多实在行动正日益打破山东固有的形象。

在2022年全省工作动员大会上来,山东省委、省政府特意隆重表彰了一批优秀企业家,授予张瑞敏、谭旭光、陈学利3名同志“山东省杰出企业家”称号;授予周厚健等20名同志“山东省行业领军企业家”称号;授予李广庆等49名同志“山东省优秀企业家”称号。

企业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企业家是先进生产力的杰出代表,让企业家走到前排正成为山东各地执政者的共识,创新成为山东主旋律。

而更难得可贵的是,今天的山东涌现出了许多有“个性官员”,在被儒家文化长期浸润的山东官场中愈发可贵,正逐渐打破了外界对山东的刻板印象。

对于创新,山东功夫也越来越扎实。截止目前,山东省创建高端装备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8家、工业设计中心14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87家;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2家,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研发推广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1443个。

全省现已培育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11个,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家电2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1年全省加快推行42条重点产业链中,高端装备占了7条,分别是:汽车、工程机械、农机装备、数控机床、氢燃料电池、海工装备和轨道交通装备。

这与以往,我们在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民企500强榜单上看到的山东高频词诸如: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和橡胶等有了明显不同。

四年前,我曾经在文章中写到:我希望山东有一大批功力深厚的中小企业“深藏功与名”。

如今,这正逐渐变为现实。据统计,山东拥有全国最多的隐形冠军企业,在国家前五批343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山东共有84家当选、占比近25%,山东以这种“深藏功与名”的方式诠释出自身产业体系的厚重积淀。

越来越多凝神聚气的落子,山东经济棋局渐入佳境。

纵观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也会不时遇到麻烦和困难,曾经广东有过这样的沉浮,上海亦有类似反思,山东亦是无法逃避规律。

在当下的中国,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使命:必须找寻到自己在中国棋局中的位置。未来,每一个区域都会被重新定义,机会也是历史性的,但究竟谁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山东曾受益于“大象经济”模式,也受困于于此,近来,山东内部区域之间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变化,济南正在努力摆脱“弱省会”的形象,青岛也努力提升自己“国际担当”颜值,潍坊、烟台、淄博、威海等一批腰部力量正在变强,其他地市也在力争上游。

变化可喜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这些新变化基础还不牢固。

比如,数量众多的“隐形冠军”还无法形成足够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还不足以成为支撑一省经济的决定力量;

还有,山东规模庞大的能源型企业效益好转,则无不得益于国际大众物资价格上涨,效益好转在一定程度上则会抵消转型升级的动力;

而且,许多新技术新业态山东都曾走在了前列,但依旧逃避不了“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尴尬。

此外,山东产业结构和体制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山东大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据半壁江山,体制机制改革任务依然繁重,以此次企业家表彰为例,国有企业领导者占有很高的比例,也从侧面反应了山东民营企业发展依然存在很大的空间。

最后,软环境建设任重道远,虽然近几年山东营商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是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任然有较大差距。

在全国人口增速放缓情况下,虽然山东人口仍在增长,但是不能回避大量的人才外流的事实,在人口快速流动的今天,“用脚投票”是对一个区域对真实的反映,虽然近来略有缓解,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1年山东毕业生留存率从第四上升至全国第二

而留住人才的关键在于软环境,所以,除了高层不断高声疾呼外,千千万万的政府基层工作人员思想的觉醒更为重要,他们作为政策的最终执行者,毫不夸张的说,他们的态度也影响着千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去留。

山东的发展过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终究是发展中的问题,也终将在发展中逐一解决

我想有总有会有一天:

越来越多的人们,无论是学者、科学家还是企业家,无论是打工者还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不再背井离乡,不再止于在远方为家乡鼓与呼,而是选择回归,置身于这片热土,与齐鲁大地同呼吸、共命运。

而促使他们做出选择的不仅仅是热爱家乡的情感,而是这片沃土能够给予他们想要的生活外,更能够成就他们的理想,长出他们的未来!

那么,山东赢下这盘棋局的日子就不远了。

期待我们下一篇《黄河东流之东营篇》相见。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回复“敲敲门”获取我的微信号,一起畅聊家乡发展。

敲敲门
看见不一样的山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