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实体经济立省的山东,是中国庞大经济体系的强大稳定器之一。特别是近三年,山东经济所展现出的韧性和活力,折射出山东深耕实体经济的努力和付出。
年初,山东发布了2023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去年山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万亿,增长6%,增速高于经济总量排在前面的广东和江苏。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等关键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现超预期。过去几年,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一路走来磕磕绊绊,而山东经济也经历了转型阵痛后,持续回升,巩固向好,展现出了不一般的“韧性”,对于稳住中国经济增长大盘而言,这个人口超过1亿的北方大省不仅实现了“走在前”,也做到了“挑大梁”。作为经济大省之一,GDP总量位居全国第三的山东,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分量不言而喻。过去几年,面对国际风高浪急、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复杂形势,作为制造业大省、开放大省的山东更是首当其中,承受着巨大的直接冲击,但是“风浪越大,鱼越贵”,山东经济所展现的韧性令人眼前一亮,显示出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其中,扎实的经济基础、优化的产业结构是山东经济韧性的关键,也展露出了山东壮士断腕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成效。经济之实。雄厚扎实的经济实力是经济韧性的基础。靠实体经济立省的山东,是中国庞大经济体系的强大稳定器之一。特别是近三年,山东经济所展现出的韧性和活力,折射出山东深耕实体经济的努力和付出。
山东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197个工业中类,526个工业小类,是全国工业门类最齐全、基础最雄厚、结构最完善、配套最为完备的省份之一,制造业总体实力在全国排名靠前,特别是在化工原料、高端装备、家用电器制造等领域实力雄厚;山东是农业大省,2023年山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531.9亿元,粮食增量占全国增量的12.6%,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做出巨大贡献。结构调优。前几年,关于山东产业结构偏重的争论层出不穷,但经济结构不能以简单的轻重而论,山东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既是特点也是优势,是由山东的自然禀赋、长期的基础积累所决定的,产业结构没有高低之说,重要的是从当地实际出发,能否满足未来发展需要。近年来,山东坚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特别是2022年8月,国务院赋予山东建设全国首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使命,山东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工业方面:2023年,山东省新认定制造业领航培育企业106家、单项冠军352家、专精特新4589家、瞪羚654家、独角兽3家。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山东工业经济、数字经济加力提速,雁阵形集群规模超过9.2万亿元。农业方面:特色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培强行业领军企业100家,打造一批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过五百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粮食、设施蔬菜、林果、畜禽、渔业等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推动产业链向农业农村延伸,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由此看见,山东经济从体量看,不但稳住了经济大盘,且跃上超9万亿元的新台阶。从质量看,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等增速,均超GDP增速,可谓后劲十足。山东有“一山一水一圣人”,山东经济既有登泰山百折不挠之坚韧,也有渡沧海以柔克刚之灵活。韧性源自定力。实体经济是山东的工业家底和比较优势,也是山东持续不断发力的聚焦点。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高端化提升是新型工业化演进的内在逻辑。近年来,山东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聚焦纺织服装、食品、造纸、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等重点产业,滚动实施更高层次的“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力争到“十四五”末,化工、建材、轮胎、铸造、食品等行业规模保持全国首位,钢铁、有色、家电、造纸等行业规模居全国前三位,工艺现代化、产品精深化、研发创新能力、绿色安全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韧性源自升级。改造传统产业,更要培育新兴产业。近年来,山东在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新突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强势开局。2023年,山东新增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3个、智能工厂16个,培育“产业大脑”32家,产业数字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居全国前列;超算互联、画质芯片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工业母机、碳纤维、合成橡胶等国产替代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持续筑基。此外,山东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聚焦生命科学、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领域,加快推动创新突破和融合应用,形成制造业发展新增长点。
韧性源自预期。稳定的政策预期、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搏击风浪的稳定器。2月18日,农历新年后的首个工作日,山东紧锣密鼓召开“新春第一会”,力拼“高水平开放、高质量招商引资”。
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后劲支撑。有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让经济发展的动力更强、后劲更足。一向务实的山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比如以三个“一号工程”的精准施策、精细服务,持续破发展难点痛点,优化营商环境。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2条到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再到当前不久省两会上受到密切关注的《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 这背后,是山东服务企业的精心、用心、暖心和诚心,也是山东对未来经济发展大势的布局。在经历了风雨之后,山东经济在浴火重生中淬炼优势,发展的韧性,早已融入发展的基因中。保持战略定力,张弛有度拒绝焦虑。曾经山东有些焦虑,这些焦虑源于外部的评价,也源自自我认知不清。山东半岛是我国沿海地区最大的经济板块之一,就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市场潜力等各个方面看,是我国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的省份之一。从地理版图、经济版图和经济实力看,处于南北之间的山东半岛最有潜力成为比肩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经济增长极。经济发展从来不会一帆风顺,难免要爬坡过坎。回顾改革开放45年来的历史,山东也曾经历过多次起起伏伏,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山东受到冲击,但积极应对,加快调整发展方式,持续转型升级,经受住了大考,再如刚刚过去的疫情,山东更是展现了自身强大的优势。
今天,面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坚持清晰的战略方向,打法张弛有度,不要一味地焦虑紧张,胡乱发力,而是立足山东实际,不搞“一刀切”,遵循客观规律,精准发力,充分发挥自身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激发民营活力,增强经济纵深感。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干细胞,民营经济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截至2023年底,中国有1.84亿户市场主体,其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为其提供稳定、透明、公平、安全、诚信、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本身就是先进的生产力。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持续优化民营经济服务机制”“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山东是民营经济大省,从2015年至今,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撑起了山东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春江水暖鸭先知。民营企业更能敏锐地捕捉着环境之变、发展之变。他们的感受,是衡量发展环境好不好、发展态势好不好的关键指标。他们的创造,也蕴藏着山东经济能屈能伸、无穷无尽的生长能力。未来,山东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民营经济应该是更为坚韧的中坚力量,更是山东经济的纵深力量。不断解放思想,推进高水平开放。龙年新春上班第一天,山东召开全省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从会议主题可以看出,这个9万亿大省已经明确了自己要干的两件大事:大开放和大招商。据海关统计,2023年,山东外贸“新三样”出口值达到93.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7.3%,其中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载人汽车增幅均超过了100%。“新三样”可以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它们的崛起正在给山东外贸出口带来结构性的变化,也说明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山东过去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门开得越大,客来得越多,山东就能越高效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山东发展就越快。而如何更好的对外开放,高水平开放的前提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我国开启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而山东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启示是,立足实际,解放思想,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而这也是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图源:齐鲁网、山东凤凰网、青岛新闻网、观烟台、网络
人们以为大时代切换是轰轰烈烈的,实则是不声不响的。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