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
作者 l 白羽
头图 l 文予
本文原创首发 l 敲敲门,转载请联系(微信ID:zhaigz)授权,并在文前注明来源及作者信息,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冬。
晚清帝国的“裱糊匠”李鸿章在寒冷的北京城病逝。
不久,袁世凯填补了他留下来的权力空白,从山东巡抚晋升为署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一年前,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将李鸿章创办的“天津北洋机器制造局”毁于一旦。袁世凯上任后,为了给北洋军队提供武器弹药,恢复北洋机器制造局成为当务之急,但天津已被帝国列强所控制,已不再是一个恰当的选择。
此时,毗邻天津的德州进入了袁世凯视线,最终选定在德州西门外、运河码头东岸的花园处,兴建“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依托运河航道,武器装备可以快速分拨调运到津冀等地。
1902年秋机器制造局动工,1904年8月底完工,后又多次扩建,成为北洋军队重要的军火制造基地。
制造局开启了德州大机器生产时代,出现了第一代产业工人,最高峰时期达到5000多人。
机器制造局的选址凸显了德州地理位置的优越。
历史上的德州,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南北交通的水路枢纽,有着“神京门户、九达天衢”之称。
后来运河堵塞,水运受阻,沿线的聊城、临清、枣庄由盛转衰,德州亦难幸免。
德州又是幸运的。在我国铁路建设初期成为津浦铁路和石德铁路两条干线的交叉口,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运河停运带来的伤害。
普铁时代,“德州扒鸡”飞向全国,红遍神州,一时间“一鸡难求”。但奇怪的是,随着京沪高铁开通,当繁忙的高铁从德州穿梭而过时,“德州扒鸡”却对未来焦虑起来。
如今,这种对未来的焦虑也充满了整个德州。
今天的德州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同时融入京津冀经济圈、山东省会经济圈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个战略叠加区。
然而,“九达天衢”的地利优势并没有转化成强劲的经济动力,三圈叠加政策也没有让神京门户如虎添翼。在近两年的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均位于垫底行列,更是自嘲为“中不溜城”。
我们不禁要问:
曾经运河畔的工商业名城,为何风光不再?
昨日耀眼夺目的太阳之城,为何归于暗淡?
自诩为“中不溜城”的德州,未来如何突围?
历史也许不能告诉我们明天是什么样子,但它能告诉我们今天从何而来?
在《运河北去》系列开篇《聊城的“大与小”》中曾写到:
“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这年秋天,扬州四大徽班沿着大运河乘船北上入京,为皇帝祝寿……”
《德州的“南与北”》作为《运河北去》系列的收官篇,我们继续从“徽班进京”的故事说起……
1
九达天衢
1790年,为了庆祝乾隆皇帝80大寿,闽浙总督伍拉纳推荐徽戏入京。
由著名徽戏演员高朗亭带队的“三庆班”乘船沿大运河北上,依循惯例,在山东德州下船换乘陆路。刚一上岸,来自扬州的他们却被德州的繁华景象所吸引。
一路顺风顺水比计划时间有所提前,于是高朗亭决定在德州修整演出,来试探下北方观众对南方戏曲的反应,果然一开始,曲调婉约的徽戏在德州遇冷了。于是演员们开始走街串巷采风,吸纳融合“梆子”等北方戏种特点,来迎合北方人尤其是乾隆的喜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进京演出一炮打响,得到皇帝赞誉,成为国粹“京剧”形成的发端。
历史的背影逐渐远去,方寸舞台上的唱念做打却折射出德州这座古城的复杂身影。
元朝大运河开凿让德州这个内陆小城一跃成为重要的水路枢纽,但真正的繁荣却始于那场旷日持久的权力之争——靖难之役。
由于战略位置关键,德州成为明朝初期南北两军必争之地,因此受损严重,生灵涂炭。
战争结束后,作为战胜方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为了维持帝国中枢运转,大运河经过多次大规模治理和疏通,漕粮、木材、砖石等物资源源不断输送到京师,而德州成为离京畿最近的“四大粮仓”之一。
当时,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九省,每年约400万石的漕粮通过运河经德州北上,“九达天衢”由此而得名。
借仓储、漕运之便,德州商业趋于鼎盛。漕船官兵、运丁,南来北往的商贾、外籍商人汇集德州,为了满足过往行人所需,各行各业相继出现,商贸业首先受益,进而拉动了种植业的发展。
为了维护漕运正常运转,明清政府在德州设立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文化机构。衙门林立也极大促进了德州人口集聚、商业发展和多种文化融合。
清朝中晚期,德州经济迎来了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虽然其建置仍然为散州,但是经济与商业发达的程度早已超过了一般的直隶州。
乾隆80大寿时,德州人口已达16万之多,成为名符其实的大都市,是全国三十三个著名工商城市之一。
所以,来自扬州的戏曲演员们能够被德州所吸引就不足为奇了。
乾隆时期德州城布局
此时德州城市建设也日趋完善,城区规划严整,专业性的商业街开始出现,除了数量众多的商业街市外,大量的慈善机构以及外籍商人会馆的建立,大量老字号开始出现,比如创建于明末清初的瑞兴烟店,由河南商人创办的“熙寿堂”药店,最出名的莫过于“德州扒鸡”。
德州扒鸡因熟烂可口,肉嫩松软而被称为“神州一奇”,得到康熙皇帝的称赞,乾隆时期更是被作为贡品送入宫中,而大运河正是“德州扒鸡”南传北送的通道。
就这样,伴随人流、客流、商流的聚集,德州餐饮业兴盛起来,既有满足达官贵人的“鱼翅燕窝”,也有供给贩夫走卒的“火烧包子”。
运河不仅给德州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更赋予了这座城市包容独特的文化底蕴。
总之,德州凭借连接南北的地理位置,依托运河交通,在国家政治扶持、漕运刺激、商业文化交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从自产自给到初步商品化,从区域性市场到与全国市场联系的加强,城市性质也从一个军事性城镇逐渐演变成区域商业化城市,完成了华丽蜕变。
华丽蜕变的还有进京的徽班。
三庆班进京获得成功后,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徽班进入北京,并逐渐称雄京华剧坛,他们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勇于革新。
京剧舞台上曲目不断变换,而现实也行进到了历史三峡的转弯处。
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北京停止娱乐3年,很多在京城失业的梨园弟子沿运河南下,选择德州停留下来,促进了德州戏曲文化发展。
此时的德州也不复往日繁华,自清末以来,洪涝灾害频发,运河河道瘫痪,而战乱频仍导致政府无暇顾及运河维护;与此同时,时代的大潮风起云涌,海运崛起、漕运改道、铁路兴起。
近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开始将古老的运河与帆船甩在了身后。
1908年,朝廷下令,撤销德州督粮道以及漕运、仓储、管河机构。
一个时代结束了,但德州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2
十字路口
就在德州督粮道等机构被裁撤时,一种全新的交通方式出现在德州大地上。
1908年,津浦铁路开始动工。1910年,津浦线德州站建成,这座德国式建筑是当时的一等火车站。1912年,津浦铁路全线贯通。
津浦线由北而南途径天津、沧州、德州、济南、徐州、蚌埠等地,最终抵达南京,全长1013公里,通过沪宁线与上海相接,在徐州与陇海线交会,连接通往中西部的走廊,串起大半个中国,成为旧中国铁路历史上最为华彩的篇章。
1920年代初,德州一度成为鲁西、冀南棉花的集散地,货物通过津浦线,既可以直达青岛,又可以运到上海,所以德州很快成为津浦路上山东段3个大的集散市场之一。
但是,棉花交易主要在产地花行与天津、济南的花行之间进行, 德州一般只是起运输中转作用,而且从趋势上看,棉花集散已出现向济南市场转移的倾向,也为德州后期发展埋下了隐患。
这一时期内,德州与天津的联系日益密切,天津占据德州对外贸易的7成以上,由此可见,德州与京津具有传统贸易优势。
此时,兖州的煤炭沿津浦线运抵德州,为德县兵工厂、烟草加工、铁器加工等工业提供了动力,促进了德州工业发展;德州最有名的德州五香脱骨扒鸡也坐上了火车,被送往大江南北。
德州扒鸡分布铁路地图
1912年10月,在德州延续600多年的古驿站全部裁撤,同时建邮局,新开邮路三条,即德州至齐河、德州至东光、德州至献县三条新邮路,隶属天津邮政总局管理。
在津浦铁路通车前,清政府邮传部拟修建德石铁路,后因资金问题迟迟未动工,直到1948年才全线贯通。
虽有津浦铁路的通行,但由于铁路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无法形成有效的辐射网络,与铁路相适应的产业还处于萌芽状态,所以德州已不复运河时期的辉煌。
清朝灭亡后,在各路军阀的统治下,饱受了战火的摧残和人为的洗劫,地处南北交通要冲的德州,走到了自己命运的“十字路口”。
1926年,山东督军张宗昌强令“德县兵工厂”停办,该厂前身正是袁世凯兴办的“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机器设备被拆迁至济南新城兵工厂,技术工人分别被遣散到济南、太原、沈阳、重庆等地的兵工厂,而厂房则成了各路军阀的驻军营房。
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德州城后,他们也把这里当成了兵营,修建了军马场并抢占了“福记码头”。
1946年6月11日,八路军解放了德县城,德州才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德州解放前一年,驻扎在乐陵的八路军为了实现武器装备自足,建立了一家“乐陵振业铁工厂”,主要生产手榴弹、地雷和枪械。
解放后转为地方企业,生产五金工具、面粉机、水泵、拖拉机等农机产品,1958年从乐陵迁至德州,后来这家公司成为德州著名的刹车片制造企业,名叫“金麒麟”。
1950年山东省调整行政区划,三大行政区撤销并重设专区,泺北、沧南两专区合并设德州专区,专署驻县级德州市,辖德县、陵县、吴桥、东光、南皮、庆云、宁津、盐山、乐陵、商河、临邑、济阳、德平、平原、禹城、齐河及县级德州市共十七县市。
总体来说,建国初期,德州地区机械工业非常薄弱,仅有工业企业25个,总产值2544万元,仅占工业总产值的8.4%。
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德州着手恢复德州电厂,此后,建华铁工厂、益民铁工厂等陆续迁来德州,成为德州后来机械工业发展的基础。
这期间,受益于国家对于个体手工业的政策影响,基于德州的资源优势,各地纷纷开办棉纺织厂、针织厂、铁厂等企业,形成了兴办工业项目的高潮。
其中,建华铁工厂是唯一的大型国营企业。它是德州机床厂的前身,由清河区、渤海区银行印钞厂的修理系统发展而来,后来改制为山东普利森集团。
1952年,世代在运河两岸经营的柴、何、胡、马、孙五家酒作坊经政府“公私合营”,在老城镇小屯村西建立了“国营武城酒厂”,但成立之初酒厂因为管理体制等原因,一直濒临破产边缘。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德州专区建制。原德州专区所辖的各县分别划归惠民专区和聊城专区,1961年复设德州专区。
这一时期,德州经济也遭受许多波折,受时代局限性所致,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经济建设出现冒进势头。
1958年,各县市开始大办工业项目,大搞集体转国营的升级。机械工业方面,各县先后建立了各自的国营机械厂;纺织工业方面,成立了德州棉纺织厂和德州针织厂,各县的一些合作社性质的小型纺织企业也纷纷扩大生产能力,但经济效益大多不佳。
到了1962年,德州工业总产值降到了1952年时的水平,几近陷入低谷。
此后的德州情况与全国几乎一样,到处沉浸在政治斗争之中,经济发展缓慢,期间临盘油田的发现成为经济活动中为数不多的亮点。
1964年10月临盘油田发现,1973年8月正式投产,后来成为胜利油田主力油区之一,1991年达到峰值产量146.76万吨。围绕石油产区在德州建设了办公、科研、生活等一系列设施,地矿部德州石油钻井技术研究所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科研机构。
1978年,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恢复后,一个叫黄鸣的年轻人考上位于东营的华东石油学院,学习石油矿场机械专业,而16岁的秦庆平则已经参加了工作,20岁的卞志良领到了一张个体户营业执照,成立了乐陵县泰山体育器材厂。
也是在这年,贫苦出身,从小要饭、打铁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梁希森回乐陵承包了100亩土地,第一年就挣了3万元,这年他23岁。
同年4月,在武城酒厂,一款名为“古贝春”的白酒试制成功,自此,“武城大曲”、“武城特曲”更名“古贝大曲”、“古贝特曲”,产品一上市供不应求,酒厂成为武城县“四大经济支柱之一”。
1984年,“古贝春”摘取轻工部铜牌奖。1988年全国首届食博会,“古贝春”又得银牌奖。
而改变这座酒厂命运的关键源于3年前,他们迎来关键之人——党委书记张子文,但不久后,张子文就病了。
这些未来搅动德州商业舞台的主角们,此时并不知道在中国大地上正在酝酿一个伟大变革,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未来会置身其中,并成为这场改革生动注脚。
回望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个人的命运如何与时代大潮交织在一起,但如果置身其中,谁也不知道自己处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更不知道未来应该走向哪里?
3
高光时刻
1982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奔赴工作岗位,从华东石油学院毕业的黄鸣来到德州石油钻井技术研究所工作。
对于刚毕业的黄鸣来说,吃上一顿德州扒鸡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这一年,历史悠久的五香脱骨扒鸡有了它的真正大名“德州牌扒鸡”,在国家正式进行了商标注册,“德州扒鸡”品牌意识始终走在老字号的前面。
刚工作的黄鸣干劲十足,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到处热气蒸腾。
随着农村责任承包制度推广,德州的农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198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翻了一番。1984年,全市棉花总产量占到全国棉花总产量的1/10,占山东省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棉花外调区。
这一时期,德州市GDP年均递增25.8%。1983年人均GDP达到738元,首次超过省内中部其他地市(济南、淄博、枣庄、济宁、泰安、日照、莱芜、临沂)平均水平133元,1984年仍高出99元。
就在德州经济逐渐好转时,许多企业和个人的命运也迎来新转机。
1983年,庆云县张桃符村张洪波在农行贷到了第一笔5万元创业资金,办起了养鸭场,开始了“鸭王”之路,但他没有想到自己靠着银行起家,最后跌落悬崖也与银行有关,正是“成也银行,败也银行”。
1985年,孙忠义出任老牌企业乐陵机械厂厂长、党支部书记,为了带领企业走出困境,孙忠义开始了各种尝试,先后生产制造太阳能热水器、铝合金门窗、包装机械、起重机械等产品,但这些都没有成功,最终却依靠小小的刹车片,改变了他和企业的命运。
1987年,黄鸣偶然间在图书馆看到了美国学者贝克曼写的书《太阳能热力过程》,顿时被震撼了,一年后,他利用业余时间设计出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
8年后,黄鸣决定离开被称为“铁饭碗”的石油行业,筹集一百多万元,在一个木材公司的仓库创办了皇明太阳能公司,这位后来被称为中国太阳能产业“教父”开始了他的“夸父追日”征程。
鲁迅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对于天阳能产业来说,毫无疑问,黄鸣是这样的一个勇士,但注定也是一位孤独者。
就在黄鸣开始创业时,德州迎来了新市长黄胜,一年前,他从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下派到德州挂职市委副书记,此前,在省政府办公厅工作时,黄胜曾以省对口支援工作组成员的身份,支援过德州市禹城县的经济工作。
1994年,挂职地委副书记一年半后,本可返回原单位获得升迁的黄胜,选择留在了德州,从副书记、代市长起步。
对于41岁的黄胜来说,这段基层工作经验显然是未来仕途的垫脚石,所以工作起来格外卖力。
此后,黄胜先后任德州市长、市委书记,直到2007年升任山东省副省长,他在德州连续工作了13年。
黄胜初任市长,亦是亲力亲为,廉洁自律,在这一时期也为市民干了很多实事好事,后来,尝到权力滋味的黄胜慢慢变了。
这一时期,德州借着改革开放东风发展势头正劲。
1992年到2002年,德州市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2%,GDP总量1994年突破100亿元,此后几乎每两年就上一个台阶,2002年达到461亿元,比1991年增长5.8倍。人均GDP达到8496元,比1991年增长5.4倍。
亮眼宏观数据的背后是德州企业快速发展的支撑。
1993年,德州市百货大楼迎来一名新的总经理杨维星,在其接手后对德百展开了一系列改革,后来发展成为鲁西北最大的商贸流通集团,在2002年以前,经济效益平均以20%的速度猛增,年均销售额超过3亿元,是“全国百强商场”之一。
这样一座被德州老百姓所引以为自豪的商场在2002年的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震惊全国。事后,黄胜号召全市人民为德百捐款,在原地重建。
1996年,年仅32岁的周晓峰同志任武城酒厂党总支书记、总经理,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章立制、挂账停息、跑原料、发工资……武城酒厂的烟囱再一次冒了烟。
1997年,张洪波的养鸭场已有30多名员工,还将附近200多户农民发展成养殖专业户。那一年,张洪波被评为“德州市农村科技大王”。
第二年,张洪波拿出了全部资金,再加上农业银行提供的20万元贷款,兼并了庆云一家名为“康源集团良种肉鸡加工厂”国有企业,组建了“德州中澳禽业有限公司”,建起了养鸡场、孵化场、宰杀厂等配套产业。
1998年,濒临破产边缘的德州机床厂迎来了新厂长陈声环,陈声环上任后大刀阔斧推行改革,德州机床厂很快扭亏为盈,三年就成为全省扭亏为盈企业典型,陈声环走上了山东省扭亏为盈先进企业的领奖台。
后来,陈声环带领团队组建了德州德隆(集团)机床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底,组建德州普利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实现国有资产全部退出;2008年7月正式变更为山东普利森集团。
同样是1998年,秦庆平辞职下海,在齐河县创办了山东瑞普生化有限公司;2004年11月,在山东瑞普成立的第7个年头,秦庆平决定进入煤化工领域,当年11月成立山东金能煤炭气化有限公司,这便是金能科技的前身。
几乎与陈声环走的相同路径的还有孙忠义。1991年,乐陵机械厂进入刹车片行业,与香港一家公司合资成立乐陵金麒麟刹车片有限公司。1999年根据国有企业改制政策,乐陵机械厂的国有资产全部清算退出,由孙忠义先生发起募集股本金500万元创立乐陵金麒麟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更名为山东金麒麟集团有限公司。
2002年,毕业后被分配至莱芜钢铁总厂干办公室秘书的刘峰,创办永锋集团,自己办起了钢铁企业。
在德州众多知名企业家中,梁希森的故事最为传奇。
1996年,已是身价过亿的梁希森,在北京承包了一个工程——玫瑰园40套别墅装修,原本只是想靠干苦力挣钱的梁希森没想到却成了玫瑰园的主人。
资金链断裂的玫瑰园无法支付梁希森垫付的工程款,他成为了利达玫瑰园最大的债权人,打工人变成了股东。
此后,玫瑰园几经易主,无力回天,于1998年7月宣告玫瑰园破产,梁希森拍下了这个无人敢接的烫手山芋。
就在别人嘲笑梁希森不知京城水深时,奇迹发生了。
梁希森拍下了玫瑰园不久之后,北京市宣布不再审批别墅,玫瑰园成为北京最后的别墅群,“奇货可居”,而此时房地产的风口也来了。
这一年,他以20亿元的身家进入“胡润富豪榜”。
不久,梁希森进入了一个与房地产完全不相关的产业,也取得了耀眼的成绩。
2001年,他在一次吃洋快餐时,偶然听闻“国产土豆不能做薯条”,于是他决定自主研发马铃薯,于是开始租地、买设备、招聘大学生,搞了一年,投入6000多万元,结果一个新品种也没研发出来。
为筹措资金,梁希森关掉4家公司、卖掉了9辆车,又开始卖上海、青岛等地的房子,最后发展到北京玫瑰园卖掉一套房子,钱款到账马上投入到项目上……
命运之神再次眷顾努力之人。
2007年,梁希森成功收购北京中联宏业,马铃薯专家孙慧生研究员及1000多份种质资源归属到希森公司,局面一下子打开了。
2008年8月8日,在鸟巢旁边的一个小酒店里,卞志良于忐忑不安、战战兢兢中度过了50岁生日,奥运赛场上比赛正在如火如荼举行,而泰山体育提供的设备能否禁得住大赛考验,对于卞志良来说心里没底。
事实上,泰山体育在奥运赛场交出了漂亮答卷,北京奥运会共产生302枚金牌,有122枚是在泰山体育器材上产生的,比例高达40%。
就梁希森的“土豆梦”在土地上生根发芽时,黄鸣的“太阳谷”已在德州上空散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中国乃至世界。
2010年,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在德州召开,大会的主要会场“太阳谷”由皇明公司投资兴建,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建筑,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
在高朋满座、星光熠熠的会场上,毫无疑问,黄鸣是主角。
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盛况
大会召开前,日月坛·微排大厦启用仪式上,已经升任山东省副省长的黄胜莅临现场,春光满面,而此时致辞的黄鸣却一脸严肃,内心不知是激动还是另有所思。
大会召开之后,德州成为名副其实的太阳城,“中国太阳城”成为了德州一块闪亮的招牌。
光环和荣耀扑面而来,对于黄鸣乃至德州来说此时都是难得的“高光时刻”。
然而,在刺眼的光芒下,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往往变得模糊不清。
这场带给黄鸣和德州无限荣耀的大会,不仅让黄鸣倍感资金压力,也一度令黄鸣卷入政商旋涡中。
4
中不溜城
2018年阳历新年,东北企业家毛振华雪地陈情,控诉亚布力政府。
紧接着除夕一天,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在微信公众号实名举报德州市委书记“懒政”,许诺给企业的土地不兑现,而这一切根源正是那场世界太阳城大会。
这时山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黄鸣公开信一出,把德州推至了风口浪尖。当企业家与政府站在对立面时,弱势的企业家难免会博得更多同情的眼球。
客观讲,皇明今天困局固然政府有责任,但根本原因还是与皇明战略决策以及经营有关。
当年举办世界太阳城大会,纵然有政府政绩需要的鼓动,但与黄鸣本人好大喜功的性格不无关系。巨额债务,对行业判断失误,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遮盖了皇明曾经的辉煌。
2011年,黄胜落马。第二年,冲击上市的皇明太阳能第三度搁浅,皇明的衰落已不可避免。至今皇明集团经营战略混乱,产品缺乏竞争力,仅靠黄鸣一腔孤勇,恐已无力回天。
遭遇经营困境的还有曾经的明星企业中澳集团,2004年,在紧缩货币政策和禽流感双重打击下,在经历扩张、被抽贷后,鼎盛时期拥有三四千员工的养鸭巨头,也在张洪波被刑拘后第3天裁定破产重整。其名下大量的动产、不动产以及“欧号”被两家当地国企以起拍价买走。
我们无法简单地判定谁对谁错,但在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背后,政府的做法也难免受到舆论质疑,进而影响到企业对招商环境的信心。实则当地政府哑巴吃黄连,作为当地明星企业,历届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最终却兵戈相向,自然也是政府不愿意见到的。
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2020年5月,山东省领导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在2019年度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和双招双引指标排名后3位的城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
在上述两项考核指标,德州市均在垫底之列。
2020年7月在《问政山东》节目上,德州市长检讨:营商环境这么差,有什么脸面招商引资?
今天,历尽千年繁华,德州,留给世人的除了“扒鸡”、“太阳城”等屈指可数的几个碎片化印象之外,更多的是平静与寂寞,甚至自嘲为“中不溜之城”。
环顾周边地市,2019年GDP总量历史上首次德州被菏泽超过,低于沧州,仅占济南的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低于沧州、滨州、菏泽,仅占济南的23.6%。
而在直接反映地区活力的人口因素亦不容乐观,数据显示,2018-2020年,德州市常住人口分别为581万人、574.85万、561万,呈现净流出态势。
此外,德州存在的问题还有部分部门官僚作风严重、开放程度不够、市场经济不够充分,没有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产业结构小而散,没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相关产业基础薄弱。
例如在招商方面,一些地方为了吸引企业投资,前期一味地为企业画饼充饥,给出各种优惠条件,但是落地却是困难重重,缺少契约精神,甚至本土一些企业都考虑外迁。
纵观全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德州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腹地和黄三角开发带之中,具有接受京津,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以及省城济南辐射的独特优势,也存在“被吸血”的现实。
德州地理位置
近年来,德州提出实施“南融北接”战略,或可借势、借力,加速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中。然而,这些更多的是自我认知或者美好期望。
向北,德州虽然在北京、天津产业辐射范围内,理论上由于产业梯度存在,具备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优势,但在位置上德州被河北省沧州、衡水阻隔,使得德州不可避免地面临屏障效应的挑战,在同等资源分配上不免不被优先选择,这是德州人必须面对的现实。
向南,随着山东省强省会战略实施,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逐渐形成,然而,济南觊觎的是县域经济实力强劲的齐河县,很难说会对德州整体形成有效辐射作用。
在资源禀赋方面,除了交通外德州并不具备突出优势,京沪高铁开通拉近了德州与京津距离,无疑会加快区域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合理配置,但是也无法避免被“吸血”,尤其是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上,德州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京津冀大城市的挤压。
向南向北发展战略的摇摆还与德州主官频繁调动有关。德州市长自2001年吴翠云出任市委书记后,几乎每两三年就换一任市长,最长的陈飞干了3年8个月,最短的刘炳国干了8个月,市委书记一般任期也只有4年,主官的频繁变动直接影响了政策的落地和执行连贯性。此外,在德州干了十几年的黄胜落马,对德州政坛震动十分巨大。
那么,德州的未来在哪里?
5
向南向北
向南?向北?对德州人来说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一个必答题。
一座城市的战略选择需要综合考量多重因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课题,在此无法简单的描述清楚,我们用简单的模型分析,无外乎首先要了解自身的优劣势,挖掘未来发展机遇,规避风险,迎接挑战。
那么,德州的优势是什么?
区域优势和交通优势。德州的区域位置已毋庸多言,德州市作为山东的"北大门",对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桥头堡,独特的地缘优势,让德州与京津冀紧密相连。
工业基础和产业优势。德州已经积累了较为厚实的家底——在联合国定义的产业分类中,德州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3个,形成了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新能源、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明显。这些产业能够在京津冀一体化和省会经济圈中找到自己的特色定位。
政策优势。同时融入京津冀经济圈、山东省会经济圈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个战略叠加区,如何把政策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德州政府继续破解的课题。
李猛任德州市委书记时,曾经说德州是被“低估”的城市,强调的是德州有全国全省共享共有的机遇,也有自己独特独有的机遇,发展前景可期、大有可为。
“被低估”,表明当地发展现状“没有那么差”,更表明当地是“潜力股”。
那么,德州如何挖掘自身潜力?
精准定位发挥产业优势。“方向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对于人如此,对于地区发展亦是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德州左顾右盼,缺乏长期战略定力,区域发展定位变化频繁,什么都想做,结果原本把有限的力量更加分散,无法聚焦。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山东德州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
与京津冀相比,德州的优势产业明显,但优势明显不意味着盲目对接,而是要精准发力。以农业产出为例,德州常年粮食产量占山东省的六分之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46%,显然对于德州来说这是可以重点发力点,不一定盲目追求高大上高科技产业。此外,纺织服装、化工、农副产品加工、新材料、生物技术、环保等产业也是大有可为。
向南要充分把握省会经济圈加快建设的契机,积极主动对接济南规划政策,支持与济南毗连区域融入新版省会城市规划,推动产业对接,实现配套联动。
解放思想优化营商环境。德州人的诚实、容忍、包容,是典型的山东人性格,但同时也过于谨慎内敛,缺乏开放与进取精神,步步求稳,瞻前顾后。特别是政府工作人员,依赖心理和懒惰心理较重,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面对外来事物多是选择逃避推脱,缺乏危机感,能力不过硬,工作按部就班,拿不出实招硬招。
政府要明确自己角色定位,看好“自己的手”,多干营造公平宽松营商环境的事情,少做干预具体经济运行的事情,尊重“市场逻辑”,明确界定政府权力的边线,找准政府和市场相互补位、协调配合的结合点,实现“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最佳结合,推进简政放权,抓好政策标准、政策执行、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建设,把力气用在营造良好环境和搞好服务上。
更重要一点,德州要甩掉历史包袱,下大力气解决堆积的各种政商关心中历史问题,这需要主政者有大智慧、大气魄,更要下大气力。
做大主城实力做强县域经济。德州周围高手如林,不仅毗邻北京天津等超大城市,临近省会济南正在快速崛起,更有新秀雄安蓄势待发。这样的周围环境对于德州来说即使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在于可以从这些城市发展中获取发展新动能,但是不可回避的是,这些城市的快速发展需要从外部吸取能量,如果德州自身实力不强,只能被吸血的越来越来越厉害。
近来随着京沪高铁通车虽然兴建了高铁新城区,但是规模依然较小,无法形成有效辐射,而且德州城区西部、北部被河北包围,发展空间狭小,南部有河流、铁路交叉阻隔,唯有东进。
根据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德州未来中心城区主要向东南方向扩展,从西向东依次串联老城、河东新城、高铁新区,并远景延展至陵城区,这一战略应该坚定不移的加快实施。
德州县域经济总量虽然不高,但亦不缺乏亮点。如禹城的生物技术产业,临邑的新材料产业,齐河的文化旅游产业,乐陵的体育用品产业,夏津的纺织服装产业等,都具备了较强的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
政府要加快政府转变,适当调整对县级政府“政绩”的考核方式,最大限度地给县市区“松绑”、放权、让路,充分调动各县域经济积极性,培养经济发展的“狼性”。
最后,本文为何以“南与北”来评论德州?
南与北既蕴含着曾经的辉煌,也流露出现实的尴尬。
“南与北”除了文中提到的北向对接京津冀,南向对接省会济南的具体指向外,更多的是想表达德州占据着通达南北的优越地理位置,而这样区域优势在运河堵塞后渐渐消失。
此外,“南与北”还体现着很多德州人的微妙心态,表面上“九达天衢”位置,然而在实际感受中却是“南北不靠”,处于山东与河北交界处,更多的是“被边缘化”的感受。
向北,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向南,现实残酷任重道远。
无论南与北,未来在560万德州人手中!
至此,《运河北去》系列全部完结,需要阅读其他文章请移步本次推文其他文章。
下一个系列《大河东流》即将开始,城市为菏泽、滨州、东营,欢迎这些城市朋友提供素材,期待我们再次相会。
往期文章:齐鲁第三城 齐鲁双城记 山东激荡40年 石油风云40年
鸣谢:本文成文过程中得到德州各界朋友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参考资料:
1.《津浦铁路的开通与德州区域农贸的发展 》,周晓静; 张立胜,安徽农业科学
2.《历届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3.《六百岁的德州》,编著王德胜、范东华,山东文化音响出版社
3.《德州:纳入京津冀规划 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来源:齐鲁网作者:孔冠军
4.《德州扒鸡背后的焦虑》,齐鲁晚报
5.《德州“首富”的贷款术》,南方周末记者 柴会群 南方周末实习生 蒋芷毓
6.《皇明太阳能德州往事》,新京报 赵毅波
7.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
受篇幅限制不再一一列举,如有不当或侵权,请与我联系,谢谢。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回复“敲敲门”获取我的微信号,一起畅聊家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