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春春又翻手头的高考题汇编,思维突然定格到了这道题上:
这道题大家肯定足够熟悉,因为从这道题问世的那天起,就一直有一个声音——为什么出这个题?这个题是哪儿来的?它想考什么?随之而来的又是铺天盖地的对它的高仿,可是基本上也都是只模仿形式,不触及本质。
以上这段话大家肯定很熟悉,哈哈哈哈哈,因为在【春春同步2025年江苏高考】第二十讲:从一道“奇怪”的高考题谈谈“依标命题”的教考衔接这一讲中春春已经提到过相关的话题,当时春春是这么说的:
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语言点在教材中依然会有文本支撑的痕迹。事实证明,这个路径是对的,我们看到了茅盾《风景谈》中的相关段落——
至此,我们其实完成了语用题复习底层逻辑的闭环——借助教材中的课文文本,构建现代汉语的理论框架体系和知识点体系(这是对语言文字运用底层逻辑先导课1.0版本的完善)。我们有理由大胆猜测,2025年的语用创新依然会有课文文本的影子。春春不想再做事后的证明题了,所以立一个小flag:年后的同步中,做一些课本中尚未入题的命题探索,算是教考衔接复习轮次的新鲜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