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场万众瞩目的国家级适应性考试落下帷幕,这是春春连续第三年在第一时间分析作文,揣摩试卷。老规矩,我们先更新作文,再说说试卷,原则依然是只谈启示,不谈瑕疵。
先说结论:
三道作文题呈现了作文命题的两条路径——
1、确证型(第一题)
2、质证型(第二、三题)
并且确证型题目完成从“元话题”到“元话语”的迭代;质证型题目由立场先行扩展为质疑为本。
下面我们做一一剖解:
【第1题】
春春说:
1、这是一道“确证型”题目,即需要利用自己的议论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这里的观点是不要被质疑、被推翻的。“确证”的“确”一方面体现在“明确”即目标明确;一方面体现在“准确”即观点准确。
2、这个题的破题思路是——先拆解:
①“因...便...”是一个因果句式
②“因”的层次——
A、自己的才能、自己的境地
B、做一种劳作
C、做到圆满
③“果”的表达——
天地间第一等人
3、再分析——
①自己的才能:是向内的因素(个人素质)
②自己的境地:是向外的因素(外界环境)
③做一种劳作:
A、“一种”——体现专一、体现深入、体现执着
B、“劳作”——可以是脑力、可以是体力,共同点都在于输出价值
④做到圆满:
A、这个圆满的定义是外界赋予的——结果、光环、奖项...
B、这个圆满的定义的自我认可的——成长、突破、安心...
⑤天地间第一等人:等第的标准可以延续前者的定义也可以作交叉判断
⑥因果句式侧重证明原因到结果的合理性,确定因果联系的强逻辑性。
4、最后作价值上位——
①“天地间第一等人”更多的是对自我的肯定与炫扬,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与心理判断
②“敬业与乐业”的出处说明了命题重心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职业本身的态度”,这具有一定的现实背景即“不敬业”和“不乐业”的情况(择业功利、频繁流动、摸鱼佛系...)回到原点思考对于学生人生很重要的“就业观”审视。
5、确证型题目完成从“元话题”到“元话语”的迭代的含义:
①“元话题”即传统意义上的单核、双核、多核,是针对概念本身的议论
②“元话语”是针对既有观点作最小限度的分解并诠释,相较于“元话题”
其议论场域更加集中,问题意识更加明确,写作情境更加清晰。
【第2题】
春春说:
1、这是一道“质证型”题目,所谓质证是通过质疑来进行证明。其最原始的类型和存量最多的题目就是“辩论型”题目,具体表现为立场先行,即先明确立场,再思考观点。
2、这个题的破题思路是——先拆解:
①“推动知识的进步”和“增进对事物的理解”是辩论的结果
②于是这个题的题干就简述为“辩论赛的形式是否有利于实现这样的结果?”
3、再分析——
①辩论的结果是否由辩论的内容作支撑?
A、辩论的内容是否在传递旧识、碰撞共识、生成新识?
B、辩论的内容是否能拨开事物的浅知而走向腠理?
②辩论赛的活动形式是什么?
A、坚定地持有己方观点
B、无情地批驳对方观点
C、不同辩手有不同分工——开辩可以提前思考;结辩需要归纳总结;其他辩手要即兴生成。
...
③形式和结果作匹配性论证
4、最后作价值上位——
①知识的进步和对事物的理解是需要打破成见,推翻陈规,更需要强大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稳定的智识内核等等,这些都是辩论赛具备的形式要素。
②但这些形式要素需要内容作为支撑,否则面临着蹈空的挑战,这就是设置这个题的意义所在。我们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不同的声音会帮助我们思考。
【第3题】
春春说:
1、这是一道类别之二的“质证型”题目,即质疑为本类。这是对辩论类题目进行思维进阶的设题方式,其本质是培具质疑一切并能自证的精神和能力。
2、这个题的破题思路是——先拆解:
①上述说法都有哪些组成部分?
A、人类本来是艺术的
B、人类本来是富于同情的
C、人类长大会阻碍和消磨心灵
D、阻碍消磨心灵的唯一因素是长大起来(只因)
②“是否同意”即可以质疑以上任何一个观点,或综合质疑
3、再分析——
①人类本来是艺术的么?这里的艺术是什么?
②人类本来就富于同情么?是先天确定的么?
③人类长大会阻碍和消磨心灵么?把心灵的什么挡住,又把心灵的什么磨损了呢?
④阻碍和消磨心灵就会改变艺术属性,就会改变同情特质么?以长大为代表的后天行为会深刻改变以艺术和富于同情的先天品质么?
⑤唯一因素论的辩驳路径除了补充其他因素还有其他么?
...
4、最后作价值上位——
①为什么会有这种将“只因”作如此凸显的具有明确靶向质疑的题目?就是要思考,在“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的母题设定下,成长的烦恼与难题。
②“长大起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议论单元,也是我们看到改变的终极归因,能够将“长大”议论出层次和想法,便能窥见一些人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