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春同步2025年江苏高考】第二十五讲:每天10条《时评中国》(6)

文摘   2024-11-22 23:54   江苏  

1、“一个人”总有一种动人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对人的关怀——这是对以人为本的最好阐释。涉及人的时候,1不是100的百分之一,而是跟100、1000、10000一样重要。

2、不得不感慨,人们在质疑一条新闻时表现出来的脑洞之大、联想之丰富、角度之刁钻、批判之严苛,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有时你会觉得,冷漠无情的都是路人,义愤填膺的都是网友,人们最大的恶意和最苛刻的评论,很多时候都表现在对好人好事的挑剔上了。越是挑剔好事,似乎越能找到一种变态的优越感——你那种感动是多么的廉价,而我的批判是多么的深刻。

3、别把和当下的公众主流认知相悖的、背离常情的事情当成多么光荣。这个开放的时代,大众是常识的信徒,一切反常识的事物在今天都会成为笑话,新闻宣传永远不能失去这种与大众共情的常识感,偏离公众常情而自我感动,只会制造荒诞的“高级黑”效果。

4、遵守规则,需要一种信仰。所谓信仰,是不需要理由、不需要证明、不需要条件的认同,是不随个案和利益干扰而摇摆的坚信。无论别人讲不讲规则,无论规则有没有好处,都会选择相信规则的力量。你要做的,是信仰规则;法律要做的,是让违反规则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5、评论的功能不是代言,而更多是说服。代言,只能强化某一方的认同,而激化对立另一方的情绪,形成撕裂。让同阶层本就认同的更加认同,让另一阶层本就反对的更加反对,这种评论有多大的意义?评论,要说服公众接受某一种观点,“公正旁观者”的身份和表达才会有这种说服力。代言,会让另一方、另一阶层产生天然的抵触感。网上的戾气为什么那么重?就因为站在“公正旁观者”角度理性说服的评论太少了,而偏执狭隘地站在某一方自说自话的声音太多了,形成“撕咬”。

6、博弈是要讲对规则的,博弈不是一堆不讲理的凑在一起乱喷,而是得有讨论的规则,得讲基本的道理,得基于一些公共认同的事实和逻辑,得往公共利益上去凑,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讨论。否则就是乌合之众的“撕”。

7、网络正义感总会走过了头,总会走火入魔,因为在网络上的某些人作为整体是缺乏判断力的,也缺乏正义思考的能力。正义远远不是一腔热情和几句口号,不是“初衷为了一个正义的目标”,正义是需要能力的。实施和实现正义,需要理智的人在制度和程序约束下去达至,网络正义总会在汹涌澎湃中淹没理性,在失控的群体戾气和正义火气中将道德变为一把刀。

8、当讨论不是基于既有的事实而变成了“信与不信”的问题时,就没有讨论的价值了,因为信不信是基于固有的利益、偏见和立场,是自闭而非开放的。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你永远都说服不了一个有了某种盲目的坚信的人接受某种相反的意见——因为,他已经沉浸于自己的“相信”中,看到的都是符合自己相信的信息,或者会把所有的信息朝着符合自己相信的那一面去解释,只想说服别人,而没有可能被别人说服的心理准备。信不信在很多时候是没有价值的,那是一种情绪和立场,而不是基于事实的理性判断。

9、要形成有效的讨论,必须有一些基本的共识,才能交流和对话,才能让事情的解决向前推进,而不是“我骂我正”“我怀疑我正义”“我批判我正义”。

10、正义的基点在哪里?原始正义在何处?何种正义具有价值优先?是追求起点公正还是结果公正?公正扭来扭去,我们发现,这一切已经完全混乱,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理直气壮。之所以导致正义的价值混乱,以致使公正濒临虚无主义,在于我们的社会缺乏一种坚定的不可动摇的正义基点,即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这个原则的缺乏,导致公正可以被随意解读、随意阐述、随意界定,而没有一个一以贯之、共同认同的精神。

春春的宝藏题库
矢志不移地致力于为一线师生生产真正有帮助的高中语文资料。满满都是干货,满满都是宝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