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教育   2025-01-11 08:32   浙江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理论将人类需求比作了一座金字塔,从底层到顶层,逐层递进。这些需求层次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构成了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系统。

这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以下是每个需求层次的详细解释:


一、生理需求:

在需求金字塔中,生理需求如同坚实的基石,承载着人们生活的最基本需求。


这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显然,这种生理需要具有自我和种族保护的意义,以饥渴为主,是人类个体为了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要。当一个人存在多种需要时,例如同时缺乏食物、安全和爱情,总是缺乏食物的饥饿需要占有最大的优势,这说明当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那么其他一切需要都被推到幕后。


这些需求包括食物、水、空气,它们如阳光雨露般滋养着我们的生命之树。

当它们得不到满足时,就像大地干涸、空气稀薄,我们将会感受到生命的枯竭和威胁。

同样,睡眠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理需求,它如同黑夜的守护者,给予我们休息和恢复的时光。

若睡眠被剥夺,就像白天无日,世界陷入混乱,我们将会精疲力尽、身心受创。

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


当今社会的生理需要主要用于国家治理和企业管理,如为报酬而工作、管理者用生理需要激励下属、劳动者通过工资获得生理需要,这是工作的本质,也是社会分工的体现。


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二、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在生理需求得以满足之后涌现,它涵盖了多个层面。

其中,身体健康需求是人们追求安全的第一步,财务安全需求则反映了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向往。

职业安全需求使人们得以在工作中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而住所安全需求则让人们感到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和价值。

这些需求的满足,使人们在自己的环境中感受到宁静与和谐。

若安全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焦虑和不安便会在思维中滋生,进而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具体表现在:
①物质上的:如操作安全、劳动保护和保健待遇等。
②经济上的:如失业、意外事故、养老等。
③心理上的:希望解除严酷监督的威胁、希望免受不公正待遇,工作有应付能力和信心。
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至于相对于的生理需要,他对我们的影响更大,主要体现在世界观,因为生理需要可以由外部物质条件改变,而安全需要,如疾病,是不可逆转的。
很多人都想过这个问题: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天,你想做什么?毫无疑问,如果你像往常一样去上班,你必须做你最想做的事。
对于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来说,他的价值观会随着实际情况而逐渐变得消极和情绪化,比如说“命运为何对我如此不公”之类的话,并开始变得自我挫败和怨恨。
对于很多有负面情绪的人来说,他们只需要满足自己的安全需求,就可以实现很大程度的改变,虽然这在现实中并不容易,但如果我们真的想改变一个人,那么安全需求是最基本的应用。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三、社交需求:

社交需求,如同金字塔的中坚力量,涵盖了人际关系、友谊、社交互动以及爱与归属的寻求。

人们渴望与同类建立纽带,渴望被社交群体接纳,否则他们可能会深感孤独,甚至产生社交隔离的痛苦。

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包括:
①社交欲:希望和同事保持友谊与忠诚的伙伴关系,希望得到互爱等
②归属感:希望有所归属,成为团体的一员,在个人有困难时能互相帮助,希望有熟识的友人能倾吐心里话、说说意见,甚至发发牢骚。

而爱不单是指两性间的爱,而是广义的,体现在互相信任、深深理解和相互给予上,包括给予和接受爱。社交的需要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

在达到基金会之后,人们将追求更高的目标,社会需要,作为人类必要的高级需要,包括对友谊、爱和归属的需要。

从古人的“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和其他许多强调家庭、爱情和友谊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知道社会需求有多重要。

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关怀,希望自己喜欢的人也喜欢自己,能收获美好的爱情和友谊,但现实的客观性却注定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得到满足,缺乏社会满足感的人不会追求生命的意义和自我存在的意义。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可以把社会需要看作是人际关系的需要,良好的社会关系是对人际关系的良好处理,只有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工作和家庭。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求:
这一层次涵盖了个人对自尊和他人认可的追求。
个体需要自我尊重、自信、以及成就感的滋养,同时也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认同和赞扬。
若这些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人们可能会陷入自卑、自我怀疑,甚至是被忽视的困境。
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与自尊有关的,如自尊心、自信心,对独立、知识、成就、能力的需要等。尊重的需要也可以如此划分:
①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向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
②渴望名誉与声望。声望为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
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导致自信、价值与能力体验、力量及适应性增强等多方面的感觉,而阻挠这些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基于这种需要,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受到别人重视,借以自我炫耀,指望有成长的机会、有出头的可能。
显然,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就将会令人具有持久的干劲。
从尊重第四层次需要的角度看,他们属于高阶层次的需要范围,与个体的生命价值、社会地位和幸福感密切相关。
在心理学中,尊重的需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的成就感或自我价值感,他是从自己开始的,即自尊,另一种是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的,包括对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
如果从满足和期望的角度出发,我们首先需要得到自尊,而不是因为自卑而看不起自己,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自信中得到别人的认可,从而充分得到两种尊重的需要。
如果光光只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那么这种尊重需求实际上与自我发展是矛盾的,他虽然可以自我提升,但如果不能回归自我认知,就无法真正实现对尊重的需要,更谈不上实现自我价值,成为更高层次的需求应用。
最后,在实际应用中,尊重的需求实际上是社会需求的升华,人们因为发展而社交,他们因为在社交活动中受到尊重而感到满足。
相互尊重,我们不仅要依靠自己,还要依靠别人来实现我们的尊重需要。不要对别人做你不想做的事。智者总是明白,尊重他人实际上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
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

5、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位于金字塔的最顶端,它代表着个体将其潜能发挥至极致,探求个人成长的无限可能。
这涵盖了个人在创造性发展、目标实现以及对独特潜能的追求等方面的努力。
自我实现需求是对于自我完善与个人发展的迫切渴望,它是个体高度成就与满足的象征。
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成就感与成长欲不同,成就感追求一定的理想,往往废寝忘食地工作,把工作当是一种创作活动,希望为人们解决重大课题,从而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
生活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是的,他必须实现我们自己的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我们自己的生命意义。
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在突破生理、安全、社会交往和尊重四大需求之后,对人类的追求已经超越了物质层面,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多的是从自我意识层面的满足。
对人和个人自身而言,实现自我价值始终是重中之重,事实上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续和进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促进了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因为如果一个人满足了基本的生活条件,他想要的不是满足自己需要的同一种物质,而是向更高的需要迈进。
事实上不难发现社会上很多事情实际上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可以把他们分为宏观和微观,宏指的是个人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帮助他人和社会上上,如爱心捐赠和无私奉献。微观是指人的生命价值,体现在对理想的追求上,如做自己想做的事去旅行,周游世界。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来源:安全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作文中的运用】

理论内容概述

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生理需求是最基础的,如对食物、水、空气等的需求;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等;归属与爱的需求涉及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方面;尊重需求包含自尊和受到他人尊重;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个人理想的实现。在高考作文中,引入这个理论可以使文章的观点更具逻辑性和深度。

作为作文分析框架

当作文主题涉及个人成长、社会进步、价值观等方面时,马斯洛理论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例如,在论述个人成长的作文中,可以说个人的成长是一个从满足低层次需求逐步向高层次需求迈进的过程。就像一个孩子,最初关心的是自己是否能吃饱穿暖(生理需求),随着年龄增长,开始重视在家庭和学校中的安全感(安全需求),然后渴望友谊和亲情(归属与爱的需求),接着追求在学业和社交中的尊重(尊重需求),最终走向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如选择自己热爱的职业,为社会做出独特贡献等(自我实现需求)。

从社会层面看,在讨论社会发展对人的影响的作文中,可以用马斯洛理论来分析社会进步如何满足人的不同层次需求。比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理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医疗保障的完善等又满足了人们的安全需求,社会文化的繁荣,如各种社团组织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归属与爱的需求等。

主题为 “奋斗与目标” 的作文

可以这样运用马斯洛理论:奋斗的目标是多层次的,它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紧密相连。从最基本的层面讲,人们奋斗是为了满足生理和安全需求。古有农民辛勤劳作,是为了收获粮食,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存(生理需求),同时也希望能在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中生活,免受战乱和灾难(安全需求)。

而更高层次的奋斗目标则涉及归属与爱、尊重和自我实现。例如,许多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大爱,一种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归属感(归属与爱的需求)。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功绩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需求),像岳飞精忠报国,他的奋斗目标不仅是保卫国家百姓的安全,也是为了获得人们对他爱国精神的尊重。同时,他们在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也是在实现自我价值,将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充分施展,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主题为 “时代与个人” 的作文

马斯洛理论可以帮助构建这样的观点:时代为个人需求的满足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对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过去,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的主要精力可能都集中在满足生理和安全需求上。比如,在战争年代,百姓流离失所,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个稳定的住所和足够的食物(生理和安全需求)。

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下的社会环境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个人在时代的浪潮中,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去满足自己更高层次的需求。例如,在信息时代,各种社交平台的出现为人们满足归属与爱的需求提供了便利,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时代也要求个人不断提升自己,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从而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比如,许多科技人才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研发新技术,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引用马斯洛理论应注意的事项

准确理解和表述

要确保对马斯洛理论的理解正确,在作文中准确地表述其层次和内涵。不能混淆各个层次的需求,也不能对理论进行错误的解读。例如,不能将生理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概念颠倒,把追求物质享受当作自我实现。

避免生搬硬套

不能只是简单地罗列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而要将其与作文主题有机结合。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深入的分析,使理论成为阐述观点的有力工具。比如,不能在作文中只是说 “根据马斯洛理论,人有五种需求,所以我们要努力满足这些需求”,而应该具体说明在特定的情境下,如面对挫折时,人们是如何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中获得动力,进而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

【优秀作文】

答可促问,“智”胜未来(2024)

当下,“chatapT”等高科技智能产物已经从遥远的国家战略切切实实地走进了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在这个答案“一秒生成”的时代,不会担忧的论调: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我认为,当然不会!

诚然,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答案渠道,试卷答案有搜题软件、花草名称有一键识别、穿搭风格有小红书为我们提供,哪怕是再个性化的问题,只要带上“听劝……”,“求助……”这样的字眼,发一篇帖子,答案便会蜂拥而至。

但是,旧问题的快速消失,并不等同于新问题会越来少。

首先,我们可以把自己乃至人类的知识体系比作一块没有边界的拼图。当我们用一个拼图碎片补上了已有的缺口后,新的缺口便随之产生。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本身就会产生新的问题。譬如当下热门的“AI复活亲人”的话题,当“思念故人”的问题被解决后,下一步要做的便是解决与之伴生的科技伦理,人身权益与相关立法问题,再从与我们更近的互联网来说,“大数据杀熟”、“信息茧房”等新会问题,正催促着我们去寻找新的答案,而这些答案又往往是互联网或人工智能无法提供的。

其次,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的本质是工具。轰轰烈烈的工业时代已然证明,工具并不会带来惰性,相反,它会激励我们,使我们有能力创造,再创造!加缪曾在《置身于苦难与光明之间》提到书籍对他的作用,只要我一直读书我就一直能理解自己的痛苦,一直与自己的无知、狭隘、偏见、阴阳见招拆招。而我想说,我相信当代幸福的人们在使用人工智能与互联网,也会如加缪般借其不断探索自我与外界,而新问题会如泉水般喷薄而出。

当然,为什么有人会提出“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这个问题也值得深思。快速行驶的惯性会使人眩晕,在时代的快车道上,我们其实也是如此。"ChatAPT"取代的是马还是马车夫?算法会解放我们还是控制我们?元宇宙打开的是马斯洛的星辰大海还是潘多拉的魔盒?事实上我们很难回答,所以集体性的迷惘无可厚非。

但作为青年,我把我们能做的有很多。我们要利用好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这两把舟楫,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问、创造,让“智能”引领我们走出港口,奔向大海。同时,我们也要时刻铭记舟楫仅仅是舟楫,不让工具理性凌驾于价值理性之上,用我们的“智慧”去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才能让我们行稳致远。

“青年们,请郑重地书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落笔!”,借助“智能”,我们在句号之后再勇敢地再问一问,相信“智慧”定能让我们胜得未来!

语文钱塘潮
语文,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

语文钱塘潮
语文,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