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彩书评
荣维东教授在我国率先提出并倡导“交际语境写作”理论。其专著《交际语境写作》(语文出版社出版2015年版)被评为中国写作学会成立40周年40部“优秀学术著作”,被专家评论为“新世纪我国写作教学理论的重大收获,具有里程碑意义”“将我国的写作课程重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本书《写作课程转型论》是作者继《交际语境写作》后,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十年磨一剑的崭新力作!由上海教育出版社著名的“语文教育新论丛书”隆重推出。
华东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是其博士生导师,他见证了作者成功从博士论文《写作课程范式研究》,到《交际语境写作》再到《写作课程转型论》,不断追求写作课程与教学研究创新的“三级跳”。
当代语文教育的领军人物王荣生教师这样评价本书:“⼀部⼗多年前写就的著作, ⾄今仍处在写作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学术前沿,并将持续焕发其学术⽣命⼒。”
上海大学著名教授葛红兵评论称——“荣维东教授在对文章写作论、过程写作论、语境写作论等既有写作理论进行批判扬弃的基础上,提出‘写作课程重建’的新写作理念,其成果代表了中国当代进步派写作学理论的重要进展。进步派写作学兼收古今中西,不拘泥于旧有,是当代中国写作学主潮。”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裴海安评论——“论者以非凡的勇气、严谨的态度、扎实的功底、宏大的视野、科学的方法、持续的研究,创造性地重建我国中小学写作课程。本书对开发素养为纲的中小学写作课程内容具有重要价值,标志着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写作课程转型研究取得重大进步。”
还有专家指出,由于本书的系统性、完备性,完全可以将其作为中国的写作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是我国当今写作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扛鼎之作,堪称里程碑似的作品。
二、内容摘要
《写作课程转型论》由荣维东著,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是语文教育新论丛书中的一部力作。本书通过对写作课程从“文章写作”到“过程写作”再到“交际语境写作”知识史和课程史的考察,旨在解决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推动写作课程的现代化转型。
一、写作课程理解的深化
本书提出写作即特定语境下的语篇建构与交流的观点,进而介绍了文章写作论、过程写作论、交际语境写作论等三种写作课程范式的发展概况。通过对写作课程理论的历史梳理,作者揭示了我国写作课程理论滞后的原因,并提出了基于跨学科视角的解决方案。
二、文章写作论的批判与反思
第二章至第四章,作者分别对文章写作论、过程写作论、交际语境写作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文章写作论部分,作者梳理了我国古代写作教学的发展脉络,反思了现代写作理论的问题,并对文章学知识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传统文章写作范式的批判与反思,作者揭示了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局限性。
三、过程写作论的引入与发展
过程写作论部分,作者介绍了过程写作的产生背景、原理、模式及应用。通过对比结果写作与过程写作,作者强调了过程写作在关注学生写作过程、激发写作动机、提高写作技能方面的优势。同时,作者还深入探讨了过程写作中的思维与语言教学、专家作者与新手作者的差异等问题。
四、交际语境写作论的提出与构建
交际语境写作论是本书的核心部分。作者从交际教学法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交际语境写作的概念,并构建了交际语境写作的理论框架。通过对比国内外课程标准,作者揭示了交际语境写作在国际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作者还深入探讨了交际语境写作的要素、模型、原理及应用,为交际语境写作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写作课程内容的重构
在第五章中,作者提出了写作课程内容重构的构想。通过对写作核心素养、教学文体重构、写作课程知识研发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作者构建了一个基于交际语境写作的课程内容框架。同时,作者还借鉴了国际写作课程标准的经验,为我国写作课程标准的研制提供了有益参考。
六、写作课程转型的实践探索
本书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案例,展示了交际语境写作在中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这些案例不仅验证了交际语境写作理论的可行性,也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七、结语与展望
在结语部分,作者对本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写作课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作者认为,交际语境写作理论的提出和写作课程内容的重构,将为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的现代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作者也呼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到写作课程转型的实践中来,共同推动我国写作教育事业的进步。
《写作课程转型论》不仅是一部具有理论深度的学术著作,也是一部对中小学写作教学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实用手册。它将为推动我国写作课程的现代化转型贡献重要力量。
三、目录简介
序一 认准方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倪文锦
序二 “真实语境的写作”再出发/王荣生
前言
第一章 作文课程理解
第一节 破解“老大难”问题
一、困境中的作文教学
二、正名:是“作文”还是“写作”
三、写作是情境中的语篇建构和交流
四、写作课程的多元取向与应然方向
第二节 研究思想、方法和路线
一、思路转换:从教法到课程
二、相关概念及其界定
三、问题域与研究层面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路线
第三节 写作课程理论发展概述
一、写作课程三大范式
二、写作关键能力转型
三、相关学科理论转向
第二章 文章写作论
第一节 我国古代写作教学发展
一、秦汉时期的写作教学
二、魏晋南北朝的写作教学
三、隋唐五代时期的写作教学
四、宋元明清时期的写作教学
五、我国古代文论对作文教学的影响
第二节 我国现代写作教学理论发展
一、民国时期作文教学理论初创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0年“八大块”知识形成
三、20世纪80年代写作学开创与理论勃兴
四、作文教学论:关注“教”的理论建构
五、21世纪写作学的式微与作文课程论新生
第三节 基于语言学的作文教学反思
一、我国作文课程内容中的语言学内容
二、语言知识作为作文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审议
三、基于传统语言学的写作教学反思
第四节 我国百年写作教学文体演变
一、旧文体衰落与清末新文体雏形
二、“五四”前后:借鉴西方进行中国写作教学文体创造
三、民国时期的“三类文体”与“三大文体”
四、对“描写文”“抒情文”的放逐
五、20世纪中后期“三大文体”知识定型与危机
第五节 写作课程的文章学知识反思
一、“写作即文章制作”反思
二、民国“模范文章”的标准
三、文章要素构成分析
四、文章学写作知识分析
第六节 我国百年写作课程内容审议
一、清末:从“应制”到“应用”,现代写作课程萌芽
二、民国:写作课程内容正规化的初步探索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作文课程内容发展审议
四、百年写作课程内容科学性有效性审议
第三章 过程写作论
第一节 过程写作概述
一、欧美“过程写作运动”
二、“结果写作”与“过程写作”比较
三、我国的过程写作思想
第二节 过程写作原理
一、来自认知心理学的阐释
二、思维与语言教学
三、思维与写作的关系
第三节 过程写作模式
一、阶段模式:关注外在写作流程
二、认知模式:写作的内在运行机制
三、转译模式:从思维向表达转换
四、维度操作模式:写作内容的转化生成
第四节 专家作者与新手作者
一、从“好文章”到“好作者”:研究重心转移
二、专家作者与新手作者:不同特征及相应教学策略
三、专家作者和新手作者研究的意义
第五节 过程写作应用
一、课程标准中的“过程写作”
二、教材中的过程写作:以《作者的选择》为例
三、过程写作策略
四、过程写作的意义和局限
第四章 交际语境写作论
第一节 “交际语境写作”:形成中的范式
一、新范式来临
二、交际教学法
三、国外写作课程中对“交际语境”的关注
第二节 交际写作理论基础
一、写作与交际
二、写作的功能语言学阐释
三、写作的建构主义原理
四、交际语境写作的传播学阐释
五、情境认知与交际语境写作
六、生态写作:环境与话语互动建构
第三节 交际写作要素和模型
一、国外交际写作三要素
二、我国写作四要素模型
三、交际写作五要素模型
第四节 语境与语篇
一、语境理论及其发展
二、写作中的四重语境
三、认知产品和语篇产品
第五节 交际语境写作原理
一、交际语境写作模型
二、写作即语境与语篇的互动建构
三、交际语境写作本质阐释
第六节 交际语境写作应用
一、交际语境写作的内在特征
二、“交际语境写作”与相关流派
三、“交际语境写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五章 写作课程内容重建
第一节 写作课程内容整合
一、写作课程内容三维度
二、整合取向的过程写作模型
三、范式整合可行性分析
第二节 写作核心素养发展
一、写作核心素养转型
二、关于写作核心素养的思考
第三节 写作教学文体重构
一、对“三大文体”反思
二、写作教学文体分类
三、写作的功能与功能性文体
四、写作教学文体重构方案
第四节 写作课程知识重建
一、用新知识观建构写作课程内容体系
二、吸纳学科新成果,充实和更新写作课程知识
三、借鉴国外写作课程和教学的研究成果
四、写作课程知识的协商共建
五、面向特定写作任务开发写作知识
第五节 写作课程标准的国际经验
一、国外写作课程标准框架概览
二、十国写作课程标准核心要素分析
三、世界各国的写作课程理念
四、世界几个大国写作课程标准的共同特征
第六节 我国写作课程内容标准研制
一、我国现行写作课程标准存在的问题
二、写作课程内容标准研制基本思路
三、建构科学合理的写作课程内容框架
四、我国写作课程内容标准研制尝试
【附录1】新世纪中国写作课程重建运动
【附录2】我国的写作课程教学向何处去?
参考文献
后记 值得努力,仍需努力,永远努力
四、作者简介
荣维东,西南大学教授、博导,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文科所所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组核心成员。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修编组核心成员。新加坡教育部中学华文教育海外课程顾问。国家留基委派美国堪萨斯大学“访问学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监事(长)。中国写作学会理事;中国创意写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中小学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中职)语文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曾从事语文教学18年,获“教学能手”“学科技术拔尖人才”等称号。2018年获评“全国第六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
专著有《交际语境写作》《写作课程转型论》等。目前在《课程•教材•教法》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人大复印50多篇)。主编《语文教学原理与策略》《语文文本解读实用教程》《语文教学微技能训练》等教材多部,担任《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中学)》《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等多部教材副主编,参编中职《语文》等教材20多部,主持和主研课题30多个。《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获“重庆市高校一流课程”。
主要从事写作教学理论研究,首倡“交际语境写作”理论。目前在中国知网收录学位论文中以“写作教学”为主题词引用率和下载量居第一。研究方向有:写作教学、学术论文写作、有效教学、阅读教学、文本解读、批判性思维、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高考作文、教学设计理论与实施、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国际母语教育比较、教师教育、AI赋能教育教学等。
购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