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离奇荒诞:因为吃饺子不蘸酱油进了监狱

文摘   2024-06-22 22:09   河北  

  20世纪90年代,北方某地。

  那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经济落后,物质匮乏,北方相对更加贫穷。一开始都是由东南沿海的人过来修手表、卖皮包、修收音机、卖小家电等等先富带后富的。

  话说一个姓马的浙地人,过来谈生意。晚上一个人,找了一个小饭馆,要了一碟小菜一盘饺子,心里一边盘算着生意,一边人畜无害有心无心地默默吃着。这实实在在是最普通不过的一个场景。不过,有一点不同,当地人口味重,绝大多数人吃饺子是要蘸酱油的,这小马哥南方人,没有这个习惯,吃饺子没蘸酱油。

  邻桌七八个人,是当地监狱警察,为刚刚升迁的领导庆贺小聚。席间这位领导上厕所,路过此桌,瞥了一眼,走过去,又折回来,醉眼惺忪,眯缝着眼睛问:“你小子吃饺子咋他妈不蘸酱油!”

  小马哥是个耿直,不假思索,随口回了一句:“你他妈管得着吗!”

  该领导倒也没当回事,说了声“哦”,上厕所去了。回来接着喝,一顿豪饮,半晌,酒意上涌,他把桌子一拍:“妈的,来气!”

  手下人不知为何,纷纷上来献殷勤:“领导怎么不高兴了?”

  领导:“那小子太能装X了,吃饺子不蘸酱油,我好心问他,还跟我他妈他妈的!”

  手下人:“这小子真是不知好歹,要不关他几天,收拾收拾,磨磨他的性子,明早放了!

  领导:“整!你们去办吧”

  这里要补充交代一下,那个年代监狱里的饮食是少盐的,没滋味,犯人尤其是长刑期的惯犯常年吃监狱里的伙食,口味很淡,甚至还不知道什么酱油酸醋。监狱警察因为了解犯人的这些习惯,本能地从小马哥的饮食习惯出发,认为他像个惯犯。

  上世纪九十年代执法都很粗放,不像现在规范,警察看到像是小偷的人在人多的地方晃悠,虽然没证据,也能抓回去关几天,小偷也被收拾惯了,碰上自认倒霉,双方达成一种默契。极少有人打破这种默契,久而久之,便成了思维定势。惯犯嘛,收拾你也就收拾了,收拾你是维护社会治安,你还能跟警察较劲不成?那时的警察也非常受人尊重,很有权威和威信。这小马哥就这样不明不白真的就关到监狱里的监禁室,准备给个教训,明早放了。

  第二天,领导一觉醒来,早忘了这事。他的一帮手下,有的以为领导已经放人了,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人搭这茬儿。

  监狱里突然多了一个人,分管监禁室的警察也不以为意,那年头派出所没有监禁室,有个打架斗殴盗窃嫖娼的临时性羁押,一般都关到监狱里来。

  这小马哥就这么住进来了!没预订也没会员卡,食宿全免!

  民警问他:哎,小子,为啥进来的?

  小马哥:吃饺子没蘸酱油。

  民警:扯淡!好好说话!

  小马哥:真的,吃饺子没蘸酱油。

  民警:哟呵,不老实啊!骨头痒痒了是不是!

  然后一顿打!

  狱友:兄弟,为啥进来的?

  小马哥:吃饺子没蘸酱油。

  狱友:别扯淡!

  小马哥:真的,吃饺子没蘸酱油。

  狱友:拉倒吧,不想说的都是强奸犯,欠揍!

  然后一拥而上又是一顿打!

  总之,好多人问,这小马哥也实话实说,“吃饺子没蘸酱油进来的”,不管是狱警还是狱友,都觉得智商受到侮辱,大家好好说话,你这么做就没意思了。然后这小马哥被问一次就被打一次。就像正常人进了精神病院,你越解释显得越可疑。大家都没智商吗,肯定不是,只是剧情太过荒诞离奇,谁都不信。

  监狱里也不敢放人,谁敢啊!这地方进来容易出去难啊!没准儿案宗在公检法哪个单位放着,反正谁也不敢放人,也没人管这事,只有少数几个警觉的人,预感这事不对劲,但谁都不敢碰,反正倒霉的不是我,慢慢也就没人问这事了。

  小马哥就这么在里边小小停停没有一丝顾虑的住了下来。两年后政法系统清理疑案悬案,查到监狱时,发现一个人没有案卷,没有移送机关,也没有移送记录,咋进来的不知道!

  审讯人员:怎么进来的?

  小马哥:吃饺子没蘸酱油进来的!

  审讯人员再问,小马哥还是回答:吃饺子没蘸酱油进来的!

  经反复审讯,终于摸清了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再荒诞再离奇,这回也信了。

  审讯人员不解:你怎么不申诉呢?

  小马哥:我说了!我就是吃饺子没蘸酱油进来的啊!没人信我啊!我申诉怕打呀。

  大家面面相觑。

  狱方官方想捂住,千哄万哄:“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啊,给你一笔钱,赶紧回家吧,家人肯定都想你啊!“”小马哥一口答应。就这么放出去了。

  第二天,监狱被告上法庭。

  当年负有责任的有关人员都受到了严肃处理。

  小马哥也获得了二十多万赔偿,在那个年代,绝对是巨款。

  至于值不值,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从此,北方某地流传着一个传说,吃饺子不蘸酱油是要进监狱的……

说道老者
秉承底线思维,注重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普及安防知识。\x0d\x0a要解决问题,而不能被问题解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