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寺
竹寺,英文Druk monastery,藏文འབྲུག་དགོན་པ,威利转写'brug dgon pa,又称珠寺、竹贡巴、降曲林寺(藏文འབྲུག་བྱང་ཆུབ་ཆོས་གླིང།,Druk Jangchub Choling),位于今拉萨曲水县南木乡南木村,是竹巴噶举派的祖寺之一。
南木乡,意为天乡、天空之乡,在藏语中南木意为天空,汉译为纳木或朗木。在南木乡政府所在地附近,有一条直通大山深处的山沟,称为南木曲,意为天水。在山谷中间修建了一条拦水坝,形成一个山间小湖。但最神奇的是在山谷的尽头,有一座不被外人所知的寺庙——竹寺。寺院坐落在朗木山谷尽头的一座山脚下,寺旁是潺潺不绝的朗木曲。白墙、红檐、金瓦的寺院在山间分外显眼。
据说,西藏的第一个石匠出自南木村。村内有着很多的上百年的历史的古地名,2011年还在南木村发现一座古墓,内有保存完好的吐蕃时期的数件陶器。石匠在藏语中称为朵夏。在拉萨,除了这种叫法,还有另一种称呼为南木朵夏或南巴,特指南木村的石匠。在南木村六组,还分布着竹寺、娘郎寺和天葬台。
▲热隆寺,摄于1938年。
公元1180年,藏巴甲热在江孜修建了热龙寺,并作为竹巴噶举的祖寺之一。
公元1189年,当藏巴甲热·益西多吉(藏文གཙང་པ་རྒྱ་རས་ཡེ་ཤེས་རྡོ་རྗེ་)抵达他的根本上师林热巴指示他修建寺院的地方时,据说,修建寺院的时候虚空中传来九条龙咆哮的巨雷声,顿时白色的花朵如雨点般落下。为了纪念这一吉祥征兆,藏甲巴热决定将他的传承命名为竹(Druk),意为龙。古时的藏族人认为雷声就是龙的吼叫。寺院加上地名南木,称为南木竹(Namdruk),意为天龙(又称朗木竹寺)。在此之前,这个地方并没有特定的名称。
但是,还有一种说法:藏巴甲热看到有龙女在朗木山沟出现,于是以竹命名。由此传出的教派就名为竹巴噶举,意为天龙所加持,由白衣瑜伽士祖师建立的传承。后来,竹巴噶举分为了上竹、下竹、南竹等支派。其中,南竹巴成为了不丹的国教,不丹由此也被称为竹域,意为雷龙之国。
****(但是关于竹寺的修建时间,还有一种说法是公元1205年)****
藏甲巴热独创了“八大指导”的修行要诀,而他的教法及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寺院本身,吸引了来自西藏各地和喜马拉雅山其他地区的信徒纷纷前来接受他的教法,他的传承很快就名声大噪。因此,藏甲巴热及其后续转世被尊称为竹钦,意为伟大的龙。正式头衔为嘉旺竹巴,是竹巴传承的最高和最终领袖。据传,藏巴甲热是玛尔巴的上师那洛巴的化身,大多数人出于尊奉也承许了这一传称。
▲大吉岭。
藏巴嘉热的法教通过三位心子得以传承。这三位心子分别是桑杰·汶千日巴(Sanggye Onchen Repa)、果仓巴·恭波多吉(Godtsangpa Gonpo Dorje)和罗惹巴·达玛旺秋(Lorepa Dharma Wangchuk)。
根据这三位大师的传承路线及他们各自的驻锡寺院,竹巴噶举形成了三个分支:
1.中竹(Bar-Druk,བར་འབྲུག):热隆(Ralung)的桑杰·汶千日巴(1177~1237)的传承;
2.上竹(Tod-Druk,སྟོད་འབྲུག):阿里和拉达克的果仓巴·冈波多吉(1189~1258)的传承,主寺为郭仓寺;
3.下竹(Med-Druk,སྨད་འབྲུག):乌里 (Uri དབུ་རི།)和噶波曲龙 (Karpo Choe Lung དཀར་པོ་ཆོས་ལུང་།) 的罗惹巴 • 旺秋宗珠(1187~ 1250)的传承,主寺为噶波曲隆寺。
三位大师在他们各自的驻锡地传授了许多珍贵的法教和殊胜深广的见、修、行。后来,上竹与下竹的法教精髓渐渐融入了中竹。中竹通过许多成就非凡的金鬘传承祖师的传递,毫无间断地传承了好几个世纪,直到今天。如今的竹巴噶举是中竹(Bar-Druk)单一传承的延续。
竹巴噶举派鼎盛时期,势力遍及全藏,当时出现了“藏人半数信竹巴,竹巴半数为乞丐,乞丐半数为大成就者”的局面。
竹寺位于距离拉萨50公里的山谷中,坐落在南木山谷尽头的一座山脚下,寺院旁边是潺潺流淌的南木曲。竹寺修建后的第一年就展现了藏甲巴热在西藏地区的巨大影响力,吸引了大量信徒和僧人前来学法。
据《青史》记载,“当年收管到千座茅蓬”。当时各地僧众纷纷前来学法,在竹寺附近兴建了一千多间草舍,住着超过10万僧人。据说,每天早晨僧人的小便竟然能让溪水迅速猛涨。召集僧人时会吹起多个法螺,仍不能传达给所有僧人,于是在山顶使用旗幡作为法会的信号。
藏巴甲热鼓励弟子们分别到冈仁波齐、扎日神山、卡曲神山、内地五台山、天竺灵鹫山(印度王舍城,佛陀宣讲佛法的旧址)等各地学法、弘法,或到前往闭关修行圣地进行苦修。他开创了转扎日神山的习俗,而他的弟子、上竹巴创始人郭仓巴,则开辟了转冈仁波齐神山(藏文གངས་རིན་པོ་ཆེ)的习俗。
“由于南木竹寺被毁,虽然我们已经建造了一些小的建筑供一些僧人居住和修行,但我深感悲伤,许多修行者甚至在南木竹寺有限的区域内都面临很多困难。因此,我立下誓言,在这一生中,我将尽全力恢复南木竹寺,让我们都能享受我们祖先留下的伟大福报,并提醒我们与传承的联系,以及从藏甲巴热传承至今的深奥教义。目前迫切需要开始修复几处竹巴噶举传承的遗址,南竹寺就是我名单上的第一个。”
——第12世嘉旺竹巴
至今,竹寺仍然收藏着传说中藏巴甲热使用过的酥油茶碗、糌粑茶碗、装糌粑的袋子、揉糌粑的用具,以及藏巴甲热穿过的靴子、戴过的帽子等物品。寺院的达徐拉康,意为弓箭佛殿。殿内藏有一副巨大的弓箭,传说中,在藏巴甲热修建寺院时,当地的羊卓·达隆巴和他的七个儿子每天在山上打猎。但在听完藏巴甲热宣讲佛法后,他们皈依了佛教,并将打猎用的弓箭供养给了藏巴甲热。
另外,竹寺还藏有三块有深凹痕迹的石头。其中一块石头上刻有藏巴甲热的脚印。传说,藏巴甲热出生时,是一颗被肉膜覆盖的肉球,他的父母惊惧而走。幸而一位空行母(藏文མཁའ་འགྲོ་མ་,又称荼吉尼)化身为秃鹰,用翅膀保护他破膜而出。据说他一只脚先蹬出肉膜,在岩石上留下了这只幼儿大小的足印。另一块石头上的印迹,比人的手掌大,据说是竹寺曾经养的一只藏獒(藏文འདོགས་ཁྱི)。传说这只藏獒能够一口气跑到今山南地区隆子县(藏文ལྷུན་རྩེ་རྫོང་།)的竹·桑昂曲林寺,传递消息。
竹·桑昂曲林寺(Druk Sangag Choeling,密咒法洲)由竹巴噶举派的第4世嘉旺竹巴(藏文རྒྱལ་དབང་གྲུ་པ་,又称竹钦活佛)贝玛噶波(藏文ཀུན་མཁྱེན་པདྨ་དཀར་པོ་)修建,后来成为嘉旺竹巴的主要寺院。
据说,在准噶尔部入侵西藏时,由于南木地区常年云雾缭绕,竹寺没有受到破坏。竹巴噶举由于不太参与政治,随着格鲁派的兴起逐渐衰落,竹寺也随之衰败坍塌。不过,竹寺作为竹巴噶举派的祖寺,至今仍得以保存。随着格鲁派兴起,竹巴噶举逐渐失势,后来大量传入不丹,并成为今日不丹国民信仰的重要一部分。
▲选自黄杰华著述的《藏传佛教大黑天研究析选》。
竹寺旁边的山坡上,有3座供奉着噶举派护法乌鸦面大黑天(又称慈乌大黑天)的金顶红塔。慈指的是菩提心,乌指的是乌鸦面,它是大黑天护法神系中比较特殊的一种。
在通往竹寺的路上,还有一处树木掩映的山谷支岔,坐落着竹寺的分支寺娘木囊,意为善修,在寺院的文献中称为娘郎寺。传说,藏巴甲热和竹巴衮列(又称竹宁,意为竹巴疯子),都曾在这里修行。
公元15~16世纪,竹巴衮列(藏文འབྲུག་པ་ཀུན་ལེགས་,Drukpa Kunleg),号称疯癫大师,是当时西藏知名的诗人和讽刺文学家,本身就有许多传奇故事,并对不丹产生了极大的的影响。据说,至今在不丹盛行的性器官的崇拜就源自竹巴衮列。
2008年,当雄地震造成竹寺受损,随后经西藏自治区政府拨款重修。新修的大殿中,彩绘柱头上绘制了噶举珠鬘传承的各位祖师像,包括金刚总持(藏文རྡོ་རྗེ་འཆང་,又称多杰羌)、帝洛巴(梵文Talika)、那洛巴(梵文Nāropadā)、玛尔巴(藏文མར་པ་ལོ་ཙྰ་བ་ཆོས་ཀྱི་བློ་གྲོས་)、密勒热巴(藏文རྗེ་བཙུན་མི་ལ་རས་པ)、冈波巴(藏文སྒམ་པོ་པ)、帕摩竹巴·多杰嘉波(藏文ཕག་མོ་གྲུ་པ་རྡོ་རྗེ་རྒྱལ་པོ།)、林热巴(藏文གླིང་རས་པ་)以及藏巴甲热等祖师像。
推荐阅读
• 不丹佛教
• 夏仲活佛
• 杰堪布
欢迎关注公众号“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原创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版权声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属:“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
2.所有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文章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
3.所有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图片时必须保留:“图片水印: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