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王国的旺楚克王朝

旅行   2024-05-23 17:12   江苏  

旺楚克王朝

旺楚克王朝,宗喀语དབང་ཕྱུག་རྒྱལ་བརྒྱུད་,威利转写Dbang-phyug Rgyal-brgyud,英文Wangchuck dynasty,是在1907年12月17日建立的南亚次大陆内陆国家不丹的现今王朝,由旺楚克家族统治。

▲旺楚克王朝家谱。

旺楚克家族原是不丹地区部落的首领之一,在1907年之前,他们凭借英属印度政府的支持,成功统一了不丹,并废除了不丹境内并存的世俗和宗教双重政权。时任家族首领的乌颜·旺楚克,凭借这一系列的努力,成为了不丹世袭制君主王国的第一任国王。自那时起,旺楚克家族一直统治着不丹,至今仍是不丹的王室。

自1907年以来,旺楚克王朝一直担任不丹的世袭竹甲布(宗喀语འབྲུག་རྒྱལ་པོ་,Druk Gyalpo,意为龙王)的职位。在统一不丹之前,旺楚克家族作为东嘎·曲吉 (Dungkar Choji) 的后裔,统治着通萨地区。他们凭借卓越的智慧和策略,最终压倒了其他地区领主,并赢得了英属印度的青睐。在巩固权力之后,通萨的第12代彭洛普乌颜·旺楚克(宗喀语ཨོ་རྒྱན་དབང་ཕྱུག་,Ugyen Wangchuck)被推选为竹甲布,从而建立了旺楚克王朝。不丹王室的首领竹甲布的字面意思是龙王,但不常被称为龙之王、雷龙之王。

在旺楚克王朝的前两位国王的领导下,不丹的政府权力得到了有效的统治,并与英属印度建立了重要的外交关系。随着第三、第四和第五位(现任)国王的继位,旺楚克王朝已经将不丹引向了民主化、权力下放和发展的道路,致力于推动国家的改革与进步。

旺楚克家族的崛起深深植根于不丹的历史政治之中。在1616年至1907年间,不丹内部不同行政、宗教和地区势力间的控制权争夺异常激烈。这些派系往往受到中国西藏和英属印度的影响和支持。在经历了持续的内乱和变迁之后,1907年成为不丹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通萨的世袭彭洛普——乌颜·旺楚克,在臣民集会上被一致推选为第一任竹甲布,标志着旺楚克王朝的正式崛起。

▲不丹王室成员与第70世杰堪布。

在不丹早期的政教合一的双重共治制度下,中央政府的控制力逐渐减弱。特别是自夏仲·阿旺朗杰于1651年圆寂后,这种双重政府制度实际上已经分崩离析。在双重政府架构中,世俗管理者竹第悉占据统治地位、把持政权,而杰堪布则负责管理宗教事务。

然而,夏仲活佛的两位继承人——阿旺朗杰的儿子(1651年)和异母兄弟(1680年),他们的权力实际上受到了竹第悉和杰堪布的控制。这种权力结构一直持续到夏仲活佛的多个转世(身、语、意)的出现,这些转世进一步加剧了权力的分裂。

在夏仲权力内战以及来自中国西藏和蒙古汗国的外部侵略背景下,不丹世俗的地方领主(彭洛普和宗本)之间的权力竞争愈发激烈。通萨和帕罗的彭洛普,以及普纳卡(宗喀语སྤུ་ན་ཁ་)、廷布(宗喀语ཀྲོང་གསར་)和旺杜波德朗(宗喀语དབང་འདུས་ཕོ་བྲང་)的宗本(宗喀语རྗོང་དཔོན་),在地区主导权的竞争中都是特别引人注目的人物。

却嘉·明就登巴(宗喀语༼ཆོས་རྒྱལ་སྨིན་འགྱུར།༽་,Chogyal Minjur Tenpa)(1613–1680,在位1667–1680)是第一任通萨彭洛普(宗喀语ཀྲོང་གསར་དཔོན་སློབ་,Penlop of Trongsa,又称tongsab),这一职位由夏仲·阿旺朗杰亲自任命。他出生于西藏Min-Chhud的Damchho Lhundrub,自幼就生活在寺院之中,接受僧人的传统教育和训练。在被任命为通萨彭洛普之前,他担任过翁则一职。

明就登作为夏仲活佛的忠实追随者,被赋予了重要的军事使命,他被派去征服布姆塘(宗喀语བུམ་ཐང་)、伦奇宗、塔希冈、谢姆冈宗以及其他通萨宗的地方领主。在征服的过程中,他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成功地将这些地区纳入通萨的统治之下。

▲伦奇宗。

随后,明就登将他在东部的控制权划分为八个地区(Shachho Khorlo Tsegay),由Dungpas和Kutshabs(公务员)负责监督。明就登继续在他的统治下进行了一系列的修建工程,包括建造加卡宗、伦奇宗、塔希冈和谢姆冈宗等。

在这种政治格局中,旺楚克家族逐渐展露头角。他们起源于不丹中部的布姆塘地区,属于Nyö氏族,是不丹宁玛派僧人贝玛林巴(藏文པདྨ་གླིང་པ་)的后裔。随着时间的推移,Nyö氏族逐渐崛起成为地方贵族,取代了很多支持西藏入侵不丹的西藏贵族家庭。在此过程中,旺楚克家族占据了通萨彭洛普的世袭地位,以及重要的国家和地方政府职位。


通萨彭洛普在不丹中部执掌权柄,而敌对的帕罗彭洛普则牢牢把控着不丹的西部地区。宗本们则各自负责自己宗周围的地区,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与通萨彭洛普不同,帕罗彭洛普不是世袭,而是竹第悉中央政府直接任命。由于帕罗彭洛普所控制的西部地区拥有多条繁荣的贸易路线,这一地区成为各贵族势力之间竞相争夺的焦点。


进入19世纪,尽管不丹在总体上与中国西藏和英属印度保持着相对友好的关系,但英属印度在不丹边境势力的不断扩张,以及中国西藏对英属印度侵略锡金的反应,使得不丹的政治舞台上出现了反对中国西藏和反对英属印度的不同声音。


此外,不丹西部和中部之间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同时各自内部也充满了矛盾与纷争。再加上来自中国西藏,特别是英属印度的外部势力的干涉与影响,这为通萨彭洛普的崛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864年~1865年,不丹与英属印度爆发战争,又称英不战争(Duar war、Anglo bhutan War),以及大量领土损失(1835年科奇比哈尔、1841年阿萨姆邦杜阿尔斯)后,原本用于对外战争的武装力量开始逐渐转向内部,不丹国内的武装冲突因此愈演愈烈。


1870年,在持续的内战浪潮中,第10任通萨彭洛普吉格梅·南嘉(宗喀语འཇིགས་མེད་རྣམ་རྒྱལ་,Jigme Namgyal)成功登上了第48任竹第悉(宗喀语འབྲུག་སྡེ་སྲིད་,Druk Desi)的宝座。


1879年,吉格梅·南嘉展现出了深远的政治眼光,他任命了自己年仅17岁的儿子乌颜·旺楚克为第23任帕罗彭洛普。这一举措不仅巩固了他在不丹的统治地位,也为不丹的未来注入了新的活力。


吉格梅·南嘉统治一直持续到1881年他去世为止。在此期间,他虽然曾几次选择退休,但始终保持着对不丹事务的有效控制。


在1882年至1885年间,不丹经历了一系列内战和叛乱,亲英的彭洛普乌颜·旺楚克战胜了亲藏反英的帕罗彭洛普,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1881年,乌颜·旺楚克的父亲去世后,他便开始了对通萨彭洛普之位的激烈争夺。这场权力斗争不仅考验了他的智慧与勇气,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政治立场。


1882年,年仅20岁的乌颜·旺楚克对布姆塘和通萨发起了果断的进攻,并最终赢得了通萨彭洛普之位,同时,他也成功地将帕罗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进一步巩固了在不丹的权势。

▲重建后的西姆托卡宗。

1885年,乌颜·旺楚克出手干预了普纳卡和廷布两地宗本之间的冲突。他巧妙地解散了双方的敌对势力,并占领了西姆托卡宗(Simtokha Dzong)。这一系列行动不仅展现了他卓越政治才能和军事指挥能力,也让他在不丹的政治舞台上更加举足轻重。从此以后,第悉的职位逐渐变得名存实亡,乌颜·旺楚克成为了不丹的实际统治者。

▲乌颜·旺楚克及眷属。

第12任通萨彭洛普乌颜·旺楚克在卡孜·乌颜·多吉 (宗喀语ཨོ་རྒྱན་རྡོ་རྗེ་,Kazi Ugyen Dorji,现今不丹太王太后的祖父) 的悉心辅佐下,稳固地掌握了国家大权。乌颜·多吉不仅在国内的政治舞台上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智慧,还作为中间人随同英帝国侵略中国西藏。因此,乌颜·多吉于1911年获得了拉者的尊称。

▲乌颜·旺楚克获得勋章,摄于1905年。

1905年1月2日,乌颜·旺楚克获得了英属印度颁发的爵级大司令级印度帝国勋章。这一荣誉不仅代表了他个人的成就,也体现了不丹与英属印度之间的紧密关系。与此同时,不丹的政治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最后一位官方承认的夏仲活佛和竹第悉分别在1903年和1904年离世,这导致了原本已经运转不良的双重政府共治体系出现了权力真空。在这个关键时刻,世俗管理权自然而然地落入了彭洛普乌颜·旺楚克的手中。

1907年11月,乌颜·旺楚克被由神职人员、官员和贵族家庭组成的大会一致推举为世袭制君主。这一历史性的决定标志着不丹近300年的传统双重政府制度的终结,同时也为不丹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尽管乌颜·旺楚克已经成为了不丹的君主,但通萨彭洛普(宗喀语 ཀྲོང་གསར་དཔོན་སློབ་,Penlop of Trongsa)的头衔仍然继续由王储持有。这一传统做法不仅体现了不丹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也确保了国家权力的平稳过渡和传承。


1910年,乌颜·旺楚克作为不丹的第一任国王,与英属印度正式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普那卡条约》。根据这份条约,英属印度承诺保障不丹的独立地位,并向不丹王室政府提供必要的津贴,同时控制不丹的外交关系。


1911年12月12日,乌颜·旺楚克获得了德里杜尔巴奖章和爵级大司令级印度之星勋章。

▲乌颜·旺楚克与锡金第9代却嘉图多南嘉

1921年1月1日,乌颜·旺楚克获得了爵级大司令级印度帝国勋章。


1926年,乌颜·旺楚克去世。

▲第2代国王与第3代国王的妻子(女童)及岳母。

第二任国王吉格梅·旺楚克(宗喀语འཇིགས་མེད་དབང་ཕྱུག་,Jigme Wangchuck)的统治时期(1926~1952),以中央政府权力的不断增强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推进为显著特点。同时,不丹还与印度建立了第一份外交关系,并签订了双边《友好条约》。这份条约在很大程度上参照了先前的《普那卡条约》。

第三任国王吉格梅·多吉·旺楚克(宗喀语འཇིགས་མེད་རྡོ་རྗེ་དབང་ཕྱུག་,Jigme Dorji Wangchuck,在1952年~1972年期间执掌不丹。他在16岁时即位,曾在英国和印度接受教育,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在他的统治下,不丹经历了政治和法律的改革,逐步走向对外开放。

1953年,第三任国王负责建立了单院制的国民议会,这一举措标志着不丹政治体制的重要进步。


1958年,第三任国王于与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建立了关系,为不丹与印度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他还推动了法律的现代化改革,使不丹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1972年,第三任国王去世,乌鸦王冠传给了年仅16岁的吉格梅·辛格·旺楚克 (宗喀语འཇིགས་མེད་སེང་གེ་དབང་ཕྱུག་Jigme Singye Wangchuck)


第四任国王与他的父亲一样,曾在英国和印度接受教育,并就读于帕罗Satsham Choten的乌颜旺楚克学院 (Ugyen Wangchuck Academy)。

▲不丹国民幸福总值四大支柱。

第四任国王在位期间,致力于发展旅游业,提出了“国民幸福总值”的概念,这一理念成为不丹发展的核心目标。同时,他在民主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包括起草了《不丹宪法》。然而,在他统治时期,由于政府实施了同化政策,强制要求国民身着不丹传统服装、统一使用宗喀语,一些地区官员的过分执法导致了洛昌族人的不满和冲突,1990年的种族清洗运动使得洛昌族人沦为难民。这一事件引起了国外的广泛关注。

令不丹公众惊讶的是,2005年,第四任国王宣布退位,并于2006年退休,将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

2008年,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 (宗喀语འཇིགས་མེད་གེ་སར་རྣམ་རྒྱལ་དབང་ཕྱུག,Jigme Khesar Namgyel Wangchuck)继任为第五任不丹国王,他继续推动不丹的民主化进程,并在同年通过了不丹的第一部民主宪法,为不丹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世代生卒时间当政时间姓名宗喀语
第一世乌颜·旺楚克1861~19261907~1926乌颜·旺楚克ཨོ་རྒྱན་དབང་ཕྱུག་
第二世吉格梅·旺楚克1905~19521926~1952吉格梅·旺楚克འཇིགས་མེད་དབང་ཕྱུག་
第三世吉格梅·多吉·旺楚克1928~19721952~1972吉格梅·多吉·旺楚克འཇིགས་མེད་རྡོ་རྗེ་དབང་ཕྱུག་
第四世吉格梅·辛格·旺楚克1955—1972~2006吉格梅·辛格·旺楚克འཇིགས་མེད་སེང་གེ་དབང་ཕྱུག་
第五世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1980—2006—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འཇིགས་མེད་གེ་སར་རྣམ་རྒྱལ་དབང་ཕྱུག

推荐阅读


欢迎关注公众号“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原创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版权声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属:“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

2.所有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文章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

3.所有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图片时必须保持:“图片水印: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


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
1)专注于喜马拉雅文化的研究;2)分享诸派唐卡绘画的技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