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只发于微信公众号 @ 12/11/2024。除了“业余”个人网站以外,所有其他渠道均为未经授权的抄袭和盗窃。目前,“业余”并无时间制作相关视频,任何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视频,均为未经“业余”授权的粗制滥造作品。
修赛寺
修赛寺,又称休色寺、雄色寺,英文Shugseb Gompa,位于拉萨曲水县才纳乡尼布热堆村,坐落在束妻山的半山腰,海拔4430米,距离拉萨65公里。周围植被茂密,环境清幽,是一个宁静的修行之地。原是修赛噶举派的祖寺,后来改宗为宁玛派,成为西藏最大的阿尼寺院。截止2019年,寺内有165位阿尼。
修赛寺是拉萨避开拥挤旅游景点、适合一日游的好去处。游客可从拉萨驱车约40分钟到达修赛寺。新修的公路直达寺院,旁边还设有停车场。抵达时,山坡上放牧的山羊,仿佛它们正悠闲地欢迎各方游客。
修赛寺的历史可追溯至瑜伽女行者玛吉拉尊,她曾在修赛寺附近的的洞穴修行。1181年,修赛噶举派的创始人吉贡·楚臣僧格在此建造了寺院。自14世纪起,在宁玛派大圆满上师的修行和著述双重影响下,寺院被改宗为宁玛派。修赛寺的修行包括“大圆满法”和“拙火定”等,修持者通过在极端环境中的禅定提升身心控制力。20世纪初,吉尊·洛钦活佛的领导下,修赛寺发展为西藏最大的宁玛派阿尼寺庙之一,吉尊·洛钦活佛也成为西藏地位崇高的活佛之一。鼎盛时期,寺院容纳了400至500人。寺院以戒律严明著称,且不同于格鲁派寺院,这里没有辩经活动。历史上,修赛寺曾一度被格鲁派接管,后来因战争而被毁。
冈日托噶,又称岗日推嘎,藏文གངས་རི་ཐོད་དཀར་,英文Gangri Thökar,意为“白头颅山”、“白头骨雪山”,是一座位于修赛寺后山的神圣山峰,海拔4500米,山脊最高处达5336米。山形象征女性本尊金刚亥母,对藏族同胞而言具有崇高的神圣地位。
冈日托噶山中有一个重要的闭关修行处——邬金宗(Orgyen Dzong)。14世纪,宁玛派大圆满上师龙钦巴曾在此修行并撰写了《七宝藏》。他在山中的修行洞中传授大圆满法,赋予此地强大的灵性能量,吸引众多信徒和修行者前来朝拜。近年,修行洞周围新修了一座寺庙,供奉龙钦巴与三位大圆满护法。修行洞周围有三块巨石,两侧各有一个泉水,象征着金刚亥母的胸部。洞外原有两棵树,现仅存树桩,被藏族同胞视为护法神的栖身之所。山上还有一些女瑜伽士在修行洞中闭关修行。
如果游客想前往更高处的冈日托噶,需要徒步上山,行程大约1小时。山谷风景秀美,令人心旷神怡。
1144年,吉贡·楚臣僧格(1144-1204)出生于山南的雅隆地区,属于桂康色哇·察周巴的后裔。
1155年,楚臣僧格出家,法名楚臣僧格,并曾担任察珠长官的管家。后来,他拜格西霍尔为师,获得密集灌顶,并被赐名多吉嘉布。
1163年,楚臣僧格前往塔杂,拜帕摩竹巴·多吉嘉波(ཕག་མོ་གྲུ་པ་རྡོ་རྗེ་རྒྱལ་པོ།,1110年-1170年)为师。帕摩竹巴圆寂后,他继续向江阁达和嘎玛坚巴等师学习;随后,他在峨喀向瑜伽师曲央学习噶举派密法。
1174年,楚臣僧格游历藏地,并在多隆区的泽喀扎得到尼绷的资助。在此,他撰写了多部缘起法类的著作,奠定了他在噶举派的地位。
1181年,楚臣僧格修建了修赛寺,并主持寺院24年,将寺院发展为帕竹噶举八小支系之一的修赛噶举。修赛噶举对希解派教法的重视,使得这一支系有时也被划归希解派(《青史》将修赛噶举归入希解派)。但是,由于发展势头有限,修赛噶举最终逐渐销声匿迹。
14世纪,宁玛派的大圆满上师龙钦巴(ཀློང་ཆེན་རབ་འབྱམས་པ་,1308年-1363年)来到修赛寺的山洞中修行,并著述了《龙钦七宝藏》。这部经典成为宁玛派僧人必读之作,并推动了修赛寺改宗为宁玛派。
20世纪初,在当地贵族资助下,修赛·吉尊洛钦(1852/1865-1953)重建了修赛寺的大经堂和佛塔。吉尊·洛钦在修赛寺主修瑜伽,她周围常有200-300名阿尼修行,鼎盛时人数可达到400~500人,奠定了修赛寺作为宁玛派和噶举派重要传承的阿尼寺院的地位。修赛寺所处的位置因其冥想静修的传统以及历史上修行者的洞穴而被视为重要的朝圣地。
修赛寺分为僧舍区和大殿区,僧舍主要分布在靠近经堂的山坡上;经堂则建在僧舍前的一块平台上,主要建筑包括经堂、藏经殿和佛塔等。寺院上层设有吉尊·洛钦活佛的起居室和禅修室,大殿内供奉宁玛派的传承祖师像。寺院周围分布着阿尼们的僧舍,营造出宁静的修行氛围。
过去,修赛寺只能通过陡峭的小道进入,物资由驴子驮运。如今,新修的道路和电力设施大大改善了寺院的交通和物资供应。
吉尊·洛钦活佛出生在山南乃东县,父亲为贵族家庭子弟。童年时期,她曾在次仁普赤活佛身边当侍者,学习了佛教基本知识,并学会了演唱“喇嘛玛尼”。14岁时,她开始在山洞中静修。17岁时,她开始学习密宗,并在拉萨接受格鲁派第13世拉萨活佛(ཐུབ་བསྟན་རྒྱ་མཚོ་,1876年-1933年)的灌顶,协嘎·措如郎杰活佛为她赐名。随后,她前往达隆寺(སྟག་ལུང་དགོན་པ),在默准活佛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宁玛派教义,并在佛陀像前剃发,获准带发修行。
1934年,第5世热振活佛(ཐུབ་བསྟན་འཇམ་དཔལ་ཡེ་ཤེས་རྒྱལ་མཚན་,1910-1947)出任西藏摄政,表达了拜会吉尊·洛钦活佛的愿望。但因吉尊·洛钦活佛年迈体弱,需要人背着前行。在准备之际,热振活佛亲自前往修赛寺,特意拜见吉尊·洛钦活佛,这进一步提升了吉尊·洛钦活佛的德行声望,使吉尊·洛钦活佛在藏地享有极高威望。吉尊·洛钦活佛圆寂后,转世为男性——多扎·多吉绕登。
1953年,多吉绕登出生于日喀则,4岁时被送至修赛寺。小学毕业后,正值社会历史变革,他因此辍学,转而参与修建公路、供水渠和电站等劳动项目。19岁时,他恢复学业,并考入初中继续求学。
1978年,多吉绕登考入西藏师范学院政语系藏文班学习。
1981年,多吉绕登在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外事部门工作。
1983年,多吉绕登前往印度、锡金等地进行朝圣。
1984年起,国家开始拨款重修修赛寺,多吉绕登也回到了寺院。修复后的修赛寺主殿共有3层,一楼为大殿,供奉莲师、观音等像,墙上绘有桑顶·多吉帕姆(བསམ་སྡིང་རྡོ་རྗེ་ཕག་མོ་)。二楼和三楼设有不同的经堂,包括21度母殿、各类护法神像和千尊莲师佛堂。
1987年,在第10世日喀则活佛(1938-1989)的支持下,多扎活佛进入北京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深造。
2008年,修赛寺的70多名阿尼参与了相关事件,后被判罪并禁止返回寺院。
2014年11月,修赛寺的佛教音乐“雄色寺绝鲁”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修赛寺注重藏密修行,尤其是“大圆满法”和“拙火定”修持。据传,阿尼们盘腿坐在羊皮垫上,仅穿短裤禅定,禅定带绕过膝盖并固定在脖子上,口中含有木块。成功修持“拙火定”的阿尼们能将浸湿的白布烘干,这种修持方式至今仍在传承。
修赛寺的主要活动包括:
藏历每月28日,举行吉尊·洛钦仁波切的纪念祭日活动;
每月3日、8日、10日、15日、18日、25日和30日为诵经日,另外在3月8日至15日举办集体修行活动。
每年4月至10月是游览修赛寺的最佳季节,沿途自然景观秀美、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寺院周围林间栖息着很多珍稀鸟类,使得这里也成为一处理想的观鸟胜地。
因藏地佛教蕴含的生态观念,修赛寺周边的自然环境得以保护完好,很多青藏高原特有的鸟类在此自由栖息,形成了一个仿若鸟类天堂的生态区,吸引了很多学者前来研究鸟类生态与行为。当中藏马鸡在修赛寺附近广泛分布,寺内的阿尼们长期喂养,使得它们常年活跃于寺院周围,仿佛成了寺院的家禽,自由地穿梭在各处,与阿尼和访客和谐相处。
目前,修赛阿尼寺(Shugsep Nunnery)已在印度重建,现有约100名阿尼,其中多数来自拉萨修赛寺。阿尼们在这里有机会参加为期9年的课程,涵盖佛教哲学、辩论、藏语及英语等,由来自印度南部贝诺仁波切寺院的僧人授课。此外,印度修赛寺的阿尼们每周日晚上举行玛吉拉尊传统的Chod仪式,旨在超越世俗依赖,通过自我奉献来满足一切众生的需求,这一修行法可追溯至11世纪。由于住宿条件有限,印度修赛阿尼寺目前无法接纳更多的阿尼。
推荐阅读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原创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版权申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属:“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
2.所有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文章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
3.所有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图片时必须保留:“图片水印: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