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货币史之银钱贸易

旅行   2024-09-16 12:32   新加坡  

文章只发于微信公众号@16/09/2024。除了“业余”的个人网站外,其他所有渠道均为抄袭和盗窃。

银钱贸易

银钱贸易,又称中尼银钱贸易、藏尼银钱贸易,英文Silver for coin trade、Silver coin trade,是指16世纪至18世纪期间,清朝藩属西藏与尼泊尔多个政权之间进行的一种特殊贸易形式,就是西藏以白银换取尼泊尔银币。贸易的双方主要为西藏噶厦政权和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的尼瓦尔三土邦—巴德冈(Bhaktapur)、加德满都(Kantipur)和帕坦(Lalitpur),以及后来统一尼泊尔的廓尔喀(Gurkha)王朝。

▲1722年,巴德冈铸造的银币。

尼泊尔与西藏接壤,两地有着悠久的经贸往来历史。早期两地的交易主要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尼泊尔的最早货币起源于李查维王朝(尼波罗国)时期,大约在5世纪末马纳德瓦(Manadeva)统治期间开始铸造带有他姓名的钱币。在16世纪中叶以前,西藏的大宗贸易主要使用银锭,但缺乏辅币,实际交易中往往使用碎银,或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

巴德冈铸造的莫哈尔银币。

从16世纪至18世纪,西藏的繁荣经贸吸引了大量外商,其中克什米尔人和尼泊尔人尤为活跃。随着外商的涌入,外国货币也进入了西藏市场,银币的来源包括印度、尼泊尔、不丹、拉达克(亚乌银币),以及少量来自英国、葡萄牙和俄罗斯的货币,其中尼泊尔的银币占据了绝大部分。

尽管西藏不产银,但由于清朝廷的赏赐、驻藏官员的俸禄、军队粮饷,以及灾区赈济等各类活动,西藏得以储备大量白银。

在内地,各省通常使用银锭进行大宗交易,小额交易则辅以铜钱。但是,在西藏虽然大宗交易使用银锭,而小额交易却多使用碎银。相较于流入西藏的外国银币,碎银在携带和使用上都不方便,因此尼泊尔银币逐渐流行起来。

尼泊尔银币最初是通过商品交易流入西藏的,后来逐渐演变为西藏政府用白银直接购买尼泊尔银币,形成了银钱贸易。到了16世纪中叶,西藏的用银制度已经基本确立,双方的官方银钱贸易也逐步发展。最早由加德满都的土王马亨德拉·马拉(Mahendra Malla)或他的继任者与西藏政府签订了一个条约,根据条约,加德满都向西藏提供银币,而西藏则用白银进行交换。随后,巴德冈和帕坦也相继参与了这一贸易。当时,尼泊尔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加德满都、巴德冈和帕坦是马拉王朝统治下的三个尼瓦尔国家。

在16世纪中叶之前,尼泊尔的三土邦(巴德冈、加德满都、帕坦)曾使用过莫卧儿王朝的银币。

▲莫卧儿钱币。

16世纪中叶,莫卧儿帝国准许加德满都的土王马亨德拉·马拉铸币。自1565年起,尼泊尔人开始自行铸造银币。

通过银钱贸易流入西藏的尼泊尔银币可以分为借用币和代铸币两种类型:借用币指的是公元1640年之前,西藏以货物或白银换取的尼泊尔银币,主要是尼泊尔三土邦仿照莫卧儿货币铸造的坦卡银币。代铸币是指公元1640年之后,西藏商人通过尼泊尔商人代为铸造的银币,后由则由噶厦政府直接请尼泊尔驻藏商团铸造。

尼泊尔三土邦通过银钱贸易获利颇丰,他们一方面利用欧洲与西藏之间的金银比价差异获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通过在铸币时搀入铜铅合金牟利,甚至通过降低银币成色非法牟取暴利。因此,相较于西藏,尼泊尔对银钱贸易的需求更为迫切。当然,银钱贸易的不断扩大,西藏对货币的巨大需求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据英国人基尔派特里克James Achilles Kirkpatrick)的估计,尼泊尔的三土邦每年从西藏的银钱贸易中平均获利约十万尼泊尔银币。

▲1763年,西藏自铸银币。

乾隆初年,加德满都西部的廓尔喀王国崛起。由于三土邦的内斗和廓尔喀的征战,西藏与三土邦之间的银钱贸易在乾隆年间多次中断。因此,在乾隆28年(1763年)和29年(1764年),西藏曾尝试自行铸造银币。

普利特维·纳拉扬·沙阿与将领Shivaram Singh Basnyat。

乾隆35年(1769年),廓尔喀第10代君主普利特维·纳拉扬·沙阿(Prithvi Narayan Shah)利用三土邦之间的不和,推翻了马拉王朝,建立沙阿王朝并统一了尼泊尔。纳拉扬统一尼泊尔后,恢复了与西藏的贸易,并承袭了马拉王朝与西藏之间的银钱贸易协定。

普利特维·纳拉扬·沙阿铸造的莫哈尔银币。

但是,廓尔喀铸造的银币不同于之前三土邦铸造的银币,上面刻有统治者的名字,这与西藏的宗教信仰和习俗相悖。另外,廓尔喀银币的成色较低,导致西藏拒绝使用这些银币。廓尔喀被迫将这些银币熔化重新铸造,但市场上依然充斥着私自铸造伪币和假币,严重扰乱了西藏的金融秩序。于是,在乾隆50年(1785年),西藏进行了第二次自行铸造银币。


乾隆53年(1788年),廓尔喀以贸易和边界纠纷为由,入侵西藏的聂拉木、济咙等地。清朝廷随即派兵应对。

乾隆54年,驻藏大臣和噶厦官员未经清朝廷许可,与廓尔喀私自议和,承诺以白银赎回失地,并向清朝廷谎报失地已经收复。

乾隆55年(1790年),廓尔喀再次派人入藏索要赎地款,但噶厦官员借故延拖。

乾隆56年(1791年)夏,廓尔喀再次入侵后藏,占领聂拉木(གཉའ་ལམ་རྫོང)、济咙(吉隆/སྐྱིད་གྲོང་)、定日(དིང་རི་རྫོང་།)和日喀则(གཞིས་ཀ་རྩེ་གྲོང་ཁྱེར།),甚至洗劫了札什伦布寺(བཀྲ་ཤིས་ལྷུན་པོ)。随后,乾隆帝派两广总督福康安和海兰察率军入藏。

乾隆56年九月,乾隆帝下令西藏自行铸币,清朝官员在西藏确立了新的货币制度,并在西藏设立了宝藏局,全面禁止使用尼泊尔银币,切断银钱贸易。因此西藏开始了第三次自行铸造银币。

缪炳泰《乾隆皇帝朝服像》。

乾隆57年(1792年)五月,清军收复了济咙,随后进军廓尔喀境内,并在6~7月间,逼近廓尔喀首都阳布(今加德满都)。最终,廓尔喀遣使求和,清军班师返回西藏。八月,福康安准许廓尔喀归降,启程返回西藏。

廓藏战争结束后,福康安等人在西藏实施了全面的币制改革,铸造并发行了乾隆宝藏银币,结束了西藏长期以来使用尼泊尔银币的历史。

推荐阅读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原创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版权申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属:“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

2.所有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文章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

3.所有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图片时必须保留:“图片水印: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


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
1)专注于喜马拉雅文化的研究;2)分享诸派唐卡绘画的技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