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只发于微信公众号 @ 05/11/2024。除了“业余”个人网站以外,所有其他渠道均为未经授权的抄袭和盗窃。目前,“业余”并无时间制作相关视频,任何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视频,均为未经“业余”授权的粗制滥造作品。
转山
转山,藏文གནས་སྐོར,英文Kora,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中特有的朝圣活动。Kora意为“绕行”或“循环”,既是一种朝圣形式,也是一种冥想修行。朝圣者通过绕行圣地或圣物来完成转山,通常是朝圣、仪式、庆典或祭祀的一部分。广义上,转山也可指整个朝圣旅程。现代西藏的朝圣文化自1980年代起开始兴起。
在藏语中,“朝圣”通常使用术语nékor(གནས་སྐོར,威利转写gnas skor),意为“围绕居所而行”(གནས,威利转写gnas,thl转写né),表示通过绕行表达对这些地方的敬意。在转山的语境中,né或néchen(གནས་ཆེན,威利转写gnas chen)被解释为“加持的”、“神圣的”、“圣洁的”场所或物体,并被认为能够转化绕行者。自然圣地与人文圣地的多个方面也常被视为很多非人存有(如本尊或空行母)的né。
需要注意的是:nékor音译为涅阔,“涅”指的是一个地方,而“阔”则意为环绕、绕行。在英文中,pilgrimaga(朝圣)无法完全传达出nékor的含义。“pilgrimaga”(朝圣)通常指具有某种明确目的、某种明确目标的朝圣旅程,而“nékor”中的“阔”则隐含着一种无特定目标、持续游走和流转的意义。
朝圣一般分为四种:
1.自然朝圣:最重要的“Né”包括大型的圣山和湖泊,通常覆盖数百平方公里。这些区域的能量点可能包括山峰、岩石、洞穴、泉水、河流交汇处以及天葬台。与这些自然圣地相关的朝圣往往需要进行长途跋涉,跨越多个高海拔山口和艰险地形。在藏区,冈仁波齐(གངས་རིན་པོ་ཆེ)、拉契(ལ་ཕྱི་གངས་རར།)、扎日( དག་པ་ཤེལ་རི)和卡瓦格博(ཁ་བ་དཀར་པོ།)都是重要的传统朝圣圣山;圣湖则有玛旁雍错(མ་ཕམ་གཡུ་མཚོ་)、羊卓雍措(ཡར་འབྲོག་གཡུ་མཚོ།)和纳木错(གནམ་མཚོ་)等。
2.人文朝圣:包括城市、寺院、佛塔和静修闭关处等。例如,在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的斯瓦扬布佛塔和博达佛塔是常见的朝圣地点;在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ཕོ་བྲང་པོ་ཏ་ལ་)和大昭寺(ཇོ་ཁང།)也是著名的朝圣地点。
3.隐秘朝圣:指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最偏远的地区的隐秘或隐藏的乐土,如著名的香巴拉(བདེ་འབྱུང)和贝域(སྦས་ཡུལ)等秘境。
4.圣人朝圣:朝圣者可能为了向圣人(大成就者)表达敬意而进行的朝圣,这些圣人因此被视为“Né”。
朝圣者被称为Né korwa(གནས་སྐོར་བ),意为绕行Né的人,他们的身份通过朝圣行为而得以体现。朝圣者通过转山来积累功德,尤其是前往具有强大能量的圣地时,更能获得更大的功德。转山可以采取行走或五体投地的方式进行。相比于单纯行走,五体投地、反复多次绕行或按照特定的吉祥数字进行绕行,都可以增加功德。
在转山过程中,朝圣者还可以转动经轮、诵经或使用念珠计数。佛教徒一般遵循顺时针方向绕行与太阳运行方向一致,而苯教徒则通常逆时针绕行。
根据法国藏学家卡蒂亚·布菲特(Katia Buffetrille)的实地观察,1990年时,朝圣者主要使用马车或牦牛车作为交通工具;而到1999年,越来越多的朝圣者开始骑摩托车或乘坐长途巴士。这些车辆通常行驶在1950年代期间修建的柏油路上,如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
在1980年代以前,仅有少数西藏贵族或被视为英雄的人能够完成拉萨的朝圣之旅。这是因为前往拉萨的旅途通常需要半年时间,受限于当时的粮食短缺、青藏高原地形崎岖、气候严寒,以及沿途补给困难,使朝圣旅程极为艰辛。当时,朝圣者通常在临近佛教寺院时才会开始磕长头,从数百里外的山路进行磕长头几乎是不可能的。
▲选自Katia Buffetrille的论文。
位于阿里地区的冈仁波齐峰是藏传佛教中最著名的圣山,而阿尼玛卿山则是安多地区的重要神山。布菲特(Katia Buffetrille)因对阿尼玛卿山的现代考察而知名,她在1990、1992和2002年曾三次前往阿尼玛卿山进行朝圣考察。
冈仁波齐、拉契和扎日被视为胜乐金刚(འཁོར་ལོ་དམ་ཆོག)的“né”,其中冈仁波齐被视为其身的“né”,拉契视为其语的“né”,扎日被视为其意的“né”。这些地方同样被视为多尊空行母的“né”,如冈仁波齐的狮面空行母、拉契的虎面空行母以及扎日的猪面空行母。卡瓦格博被(梅里)则被视为胜乐金刚的最东边的“né”。
一些山峰被分类为“néri”,意为“山的居所”。这一术语有时会出现在这些山峰的全称中。虽然西藏的许多山峰被认为有神灵驻守,但大多数并没有被归类为“néri”。例如,卡瓦格博常被称为“Neri Kawa Karpo”,而扎日则被称为“Ne Dakpa Shelri”。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王国边界条约》。
历史上,拉契地区曾为西藏的一部分,但根据1961年签署的《中尼边界条约》,该地区现大多位于尼泊尔境内,靠近尼泊尔和中国西藏的边界。
推荐阅读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原创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版权申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属:“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
2.所有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文章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
3.所有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图片时必须保留:“图片水印: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