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脑血管病会议2024(OCIN 2024)暨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专科分会学术年会在中国·上海召开。脑医汇-神介资讯在本届大会期间(2024年10月24-27日)邀请多位国内外神介领域专家接受采访,采访报道将发布在神介资讯OCIN特别栏目。本期为大家带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奕教授的采访报道,欢迎各位同道阅读,分享!
脑医汇-神介资讯:作为OCIN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您能否谈谈OCIN越办越好的经验?在您看来,未来OCIN将如何更好地继续推动中国神经介入治疗的规范化,如何推动中国和国外同行更好地交流?
许奕 教授
我坚信OCIN会议将不断进步,未来将更加辉煌。OCIN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是因为它凝聚了长海脑血管病中心团队多年的心血与奉献精神,会议的核心主题——规范、合作、交流、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议题。每年,OCIN会议都会引入全球领先的专业理念、先进技术以及材料学的最新进展。例如,在本次OCIN会议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手术等领域已与国际发展同步。OCIN不仅仅是一个会议,它还包括OCIN创新学院、OCIN培训班以及相关杂志,已经形成了一个综合性、内涵丰富的品牌,旨在推动整个脑血管病防治技术行业的发展,发出共同进步的声音,并向全球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因此,OCIN无疑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必将不断发展壮大。
脑医汇-神介资讯:了解到明年WLNC将再次回到上海,也会和OCIN一起合办,这两个大会手术演示都是特色,作为OCIN手术直播环节的主要参与专家,请您谈谈手术演示对于神经介入同道学习交流的意义,也请您谈谈对两个大会明年合办的期待。
许奕 教授
这里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正如我国的发展与强大一样,国际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与WLNC共同举办此次活动,我认为是传递国际化信息的重要举措,这是第一点。其次,分别来看,WLNC——即世界神经介入直播大会——通过直播手术这种直观的方式,展示了神经介入脑血管病治疗领域的最新理念、概念和创新。而我们OCIN始终秉承规范与创新的原则,正如我先前所述的八个字中所包含的,与WLNC的宗旨不谋而合。因此,鉴于双方都以创新和规范为基本追求和蓝本,两者的结合无疑将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实际上,这种合作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只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所交汇。刘建民主任已经是WLNC的组织委员会成员,而OCIN在国际上已经成为规模最大、影响力巨大的专业学术会议之一。因此,我相信这种强强联合能够产生1+1>2的效果。
许奕教授:前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还需要开颅手术吗?
脑医汇-神介资讯:您在脑血管畸形专题做了有关前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否需要开颅手术的专题演讲,请您再简短进行相关分享。
许奕 教授
这个讲题主要探讨了前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治疗策略,特别是手术与神经介入治疗的关系。题目的设定意在丰富讨论内容,强调在脑血管病治疗中,手术与介入治疗并非对立,而是相互补充。历史上,前颅底DAVF主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包括神经影像学、材料学和介入栓塞技术的发展,现代治疗方法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我的学生们现在很少需要执行风险较高、复杂度较大的开颅手术,这些手术可能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创伤。医学领域从巨创到微创再到无创的转变,体现了整个医学领域的发展方向。
因此,尽管我的题目提出了“还需要手术吗?”这样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但在我们长海医院,手术几乎已经不再是首选。这是因为我们对疾病的深入理解以及介入材料的进步,使得我们几乎能够通过栓塞治疗来处理这些疾病。这种转变也反映在动脉瘤治疗的历史上。70多年前,显微神经外科夹闭动脉瘤是一种经典手术,现在虽然不是所有动脉瘤都不需要开颅手术,但90%或95%以上的动脉瘤治疗已经转向神经介入手术。我相信,前颅底DAVF的治疗也将遵循类似的发展轨迹,这也是医学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和历史的必然。
脑医汇-神介资讯:您参与了大会中关于动脉瘤治疗的许多讨论,近年来有哪些动脉瘤的新产品新技术引起了您的关注?
许奕 教授
动脉瘤的治疗策略目前似乎已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成熟阶段。在过去几年中,我们见证了从单纯的弹簧圈栓塞技术,到支架辅助栓塞技术的显著进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多支架技术、重叠支架技术,并引入了血流重构和血流导向的新理念,这些均标志着治疗策略的持续进步。近年来,治疗动脉瘤的焦点集中在各类血流导向装置的应用上,这些装置代表了治疗水平的高位进步。与20年前的治疗相比,现代治疗方法无疑更为安全和有效。尽管如此,血流导向装置(FD)并非治疗的终点,包括瘤内扰流装置以及针对瘤颈部位的新型血管辅助装置等技术,均为治疗提供了技术上的细微改进。在我们科室与上海微创公司的合作研发中,我们正在探索可吸收弹簧圈在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以解决占位效应问题,这一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对动脉瘤治疗的未来抱有期待。曾经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现在已变得可控,这本身就是巨大的进步。尽管对于未来更显著的进步,我们仍在探索之中,特别是面对一些复杂动脉瘤和脑血管病,无论是外科手术还是神经介入,目前仍存在一些难以有效控制的情况。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正是我们长海OCIN平台和脑血管病中心不断前进的真正动力,我们致力于不断克服困难,实现进步。
脑医汇-神介资讯:本次大会有一个重要的板块就是人工智能,您认为人工智能在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可能扮演什么角色?
许奕 教授
从早期的公用电话,到后来的BB机,再到如今智能设备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演变反映了科技进步的轨迹。同样,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对临床医学提出了更高标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众多医生的临床经验整合,使其达到成千上万名经验丰富的医生的水平,这无疑是一个趋势性的发展。
今年,我们在手术演示中展示了在动物模型上完成精细的微导管、微导丝和球囊扩张等复杂手术的过程。虽然目前这些技术仍在动物模型上进行,但距离临床应用并不遥远。随着人工智能的强大计算能力和精准性,它们甚至有可能超越人类的双手。尽管人类双手的灵巧性不容置疑,但在人工智能时代,机械手的表现有望与人类双手相媲美。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脑血管病中心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三十余年,擅长颅内血管性疾病的介入诊疗及外科手术(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脑血管动脉硬化性狭窄);脊髓血管性疾病的诊疗及介入手术
近二十多年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研究,在国内较早地开展各类脑、脊髓血管性疾病的神经介入手术,年手术量超500例、治疗水平居国内领先
识别二维码,前往许奕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文章内容)
长按并识别上方二维码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