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传:他的生平与传奇》(Reagan)马克斯·布特

文摘   2024-12-17 00:01   浙江  
本书免费全文试读分享方法:

关注本公众号

(1)点击封面图后链接

(2)发布六个月后如失效 后台留言索取

点击下载
里根Reagan_His_Life_and_Legend_.pdf

Reagan: His Life and Legend 

by Max Boot

《里根传:他的生平与传奇》

作者:马克斯·布特


中西部之子、电影明星、令人着迷的政治家——美国第四十任总统在这本扣人心弦、具有深刻修正意义的传记中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畅销传记作家马克斯·布特历经十年创作完成了这本具有启示意义的罗纳德·里根的传记,这位演员出身的政治家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开创了美国政治的保守主义变革时代。尽管里根作为好莱坞明星和电视节目主持人声名显赫,但他仍然是一个谜——一个充满深刻矛盾的人,即使对他最亲近的人来说也是如此。

马克斯·布特认为,这种难以捉摸的性格造就了里根的魅力,他试图揭示神话背后的真实人物。通过百余篇新访谈和数千份新获得的文件,里根讲述了这个大萧条时期的穷小子让整个国家为之着迷的史诗般的故事。然而,曾经担任过共和党政策顾问的布特并没有为里根辩护,他描绘的里根有着摩尼教式的善恶对立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源自他的道德主义成长经历。这本权威传记对“涓滴经济”、冷战结束、伊朗门事件以及其他许多问题提供了启示性的见解,是近几十年来最引人入胜的总统传记。

部分选译  

“读新书”译


序言 美国的哀悼

几乎没有人不为他的魔力所折服。

——塞尔瓦·“幸运”·罗斯福

2004年6月5日星期六下午1点刚过,在贝莱尔圣云路上一栋隐蔽的牧场风格的房子里,在一条蜿蜒曲折、开满九重葛的车道尽头,由特勤局看守的房子里,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屋外,槐树和茉莉花藤盛开,茉莉花在空气中弥漫着甜美浓郁的香气,槐树则绽放出缤纷的紫色。但这位垂死之人却不知道季节和花朵,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家人。他再也认不出自己相濡以沫五十二年的爱妻——在他从美国演员工会主席晋升为整个国家总统的过程中,她是他不可或缺的伴侣,尽管她的嗓音尖锐。南希·里根(Nancy Reagan)在里根漫长而缠绵的衰老过程中一直是他忠实的照顾者,如今她已82岁高龄,体弱多病。她无助地站在一旁,悲痛欲绝,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生的挚爱消逝。

罗纳德·里根离开公众舞台已有十年之久,他在一张凄凉的手写便条上宣布,他已成为“数百万患上了艾尔兹海默症的美国人中的一员”。他在信中写道:“我现在开始了生命中的夕阳之旅,”他用了一个牛仔的套路,这个套路可能同样适合他的一部西部电影。日落终于在正午过后来临,产生了一种黑暗,至少作为一种物理表现。

曾经,罗纳德·里根纵横天下;现在,世界已经向他靠拢。他在总统卸任后位于世纪城摩天大楼的办公室——曾被用作电影《虎胆龙威》(Die Hard)的取景地,就像传记中的剧本一样,已经被关闭了。很久以前,他就被迫放弃了去他心爱的位于圣巴巴拉的牧场,那里距离贝莱尔有100英里远,因为他在一次开车去那里的途中变得疯狂而迷失方向。就连他从十几岁起就在伊利诺伊州的洛克河上当救生员的,一生最擅长的游泳运动也无法再进行了。因为艾尔兹海默症患者的长期记忆往往是最后消失的,所以他在忘记了其他一切之后,还在回忆当救生员的经历;他不明白,他的老助手迈克尔·迪弗(Michael Deaver)听过他上百次的故事,怎么会对他少年时的壮举了如指掌。他喜欢用泳池耙子从泳池里舀木兰花,以至于特勤局特工会贴心地多扔几朵木兰花让他捞出来。

但是,2001年的第一个月,他在卧室摔倒,导致髋骨骨折,之后他的泳池时光就不得不结束了。那一次,他住进了同一家医疗机构——圣莫尼卡的约翰医院,在医院的另一层楼里,他六十多岁的女儿莫琳(Maureen)因罹患黑色素瘤而奄奄一息,现在黑色素瘤正在侵蚀她的大脑。他不知道,甚至不清楚她在那里。八个月后的八月,她去世时,他也不知道。他在摔倒后幸免于难,但手术中使用的全身麻醉显然加重了他的艾尔兹海默症。这次受伤后,他无法像1981年中枪后那样身体康复。回到家后,他再也不能去他曾经喜欢去的公园了,尽管他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认出了他。他不明白“他们怎么会认识我?”现在,他只能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而这个房间曾是他的家庭办公室。他曾经是一个身体健康的海报男孩,即使在患病初期,他那宽阔的肩膀和健壮的游泳腿也已瘦得皮包骨头。当太阳划过西边的天空时,他会躺在那里,默默地注视着远方。

里根夫妇的小儿子罗恩住在西雅图,他连夜从夏威夷飞来向里根夫妇作最后的告别。他们的女儿帕蒂·戴维斯(Patti Davis)早就改用了母亲的婚前姓氏,试图躲避家族聚光灯的无情照耀,她从附近的家中驱车赶来。值得注意的是,罗纳德·里根的养子迈克尔·里根(Michael Reagan)也不见踪影。他前一天从圣费尔南多谷的家中赶来探望,但他疏远的继母南希今天上午并没有召唤他到父亲的病榻前。直到为时已晚,他才赶到。

现在,罗恩和帕蒂作为子女,在如此危急的时刻表现出了忠诚和支持,他们和母亲一起站在医生和护士身边,看着病人的呼吸变得越来越浅,越来越费力。南希轻轻地抚摸着垂死丈夫的头发,帕蒂握着他的左手,罗恩抚摸着他的膝盖。

罗恩回忆说,所有人都“喃喃地说着爱和深情的话”。临终前,奄奄一息的总统睁开了眼睛。帕蒂和罗恩都惊讶地发现,他的眼睛湛蓝生动,神情专注,这是至少一年以来从未有过的。他直视着自己相伴了半个多世纪的妻子。然后,罗恩注意到,“蓝色的火焰熄灭了。他的眼神黯淡下来。随着一声平静的呼气,我的父亲安详地躺在枕头上去世了。”

南希·里根一生都在完善丈夫在公开场合讲话时的狂热崇拜神情,但这位女演员的目光再也无法凝视。她现在泪流满面。在最后一次看到丈夫的眼睛后,她低声说:“这是你能给我的最大礼物。”

第四十任总统逝世后,里根的家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他已经离开公众视线十年之久。人们还会记得他吗?他们会在意他的死吗?他去世后的几分钟显示,他虽然去世了,但远未被遗忘。新闻直升机在他家上空盘旋。贝莱尔社区的街道上挤满了记者,以至于盖茨-金斯利-盖茨殡仪馆的灵车都难以通行。电视网在节目中插播了这一消息,报纸也在第二天早上的头版头条刊登了这一消息。

里根的家乡报纸《洛杉矶时报》打出了“里根逝世,享年93岁”的横幅标题: “受欢迎的总统改变了政治格局。”

对于罗纳德·里根来说,岁月的流逝即使不是对他个人的眷顾,也是政治上的眷顾。自他于1989年1月卸任以来,整个世界都朝着他的方向发展。他曾呼吁推倒柏林墙,而在他卸任后不到一年,柏林墙就被推倒了。(里根图书馆骄傲地展示了一块柏林墙碎片,就像猎人将兽头挂在墙上一样)。他曾抨击苏联是一个“邪恶帝国”,而在他卸任后不到三年,苏联就神奇般地解体了。他曾说:“政府不是我们问题的解决办法,政府才是问题所在。”在他卸任七年后,民主党总统比尔·克林顿批准了这一自由放任的观点,并宣布:大政府时代已经结束。里根去世时的总统乔治·W·布什是里根副总统的儿子,他声称自己继承了里根的遗产,而不是他父亲的遗产。

用克拉克·克利福德(Clark Clifford)的话说,反对者给他贴上了“和蔼可亲的傻瓜”的标签,并担心他会引发另一场世界大战。虽然历史学家们仍在争论里根在多大程度上应该为冷战结束和经济复苏立功——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任何总统都无法控制的因素,但在他去世时,他已被许多人视为20世纪第二位最有影响力的总统,仅次于他曾经的偶像富兰克林·罗斯福。里根的第一任妻子、奥斯卡获奖女演员简·怀曼(Jane Wyman)最近主演了黄金时段肥皂剧《猎鹰山庄》(Falcon Crest),她在给里根第二任妻子的信中写道:“你可以为罗尼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感到非常自豪。他在时间的沙滩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

尽管里根的成就——帮助结束冷战、重振民族精神和经济,在2004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辉煌,但他的许多失败——无论对错,早已淡出历史舞台。伊朗门事件——当时他的政府被抓到与伊朗进行武器换人质交易,并将武器销售所得非法输送给尼加拉瓜游击队,仍然是自水门事件直到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最重大的丑闻。但在另一位总统比尔·克林顿被拉链门弹劾后,这一丑闻的影响就不再那么大了,而里根却避免了这一命运。与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遭受的更大损失相比,1983年在贝鲁特一次考虑不周的维和任务中损失的241名海军陆战队员也不再显得那么可怕。(到 2004 年,已有近一千人丧生,而且每天都有更多人丧生)。

与小布什的财政赤字相比,里根的减税政策和国防预算的增加所导致的预算赤字飙升显得微不足道:2004年的联邦预算赤字是1988年的两倍多。由于南非白人至上的种族隔离制度已经瓦解,未能正视南非的种族隔离似乎不再那么重要,而一旦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使治疗艾滋病成为可能,未能采取更多措施抗击艾滋病毒/艾滋病似乎也不再那么具有灾难性。其他丑闻——涉及白宫前助理以及住房和城市发展部、环境保护署和司法部的官员几乎被遗忘。虽然被送葬者遗忘了,但历史学家却记住了这些挫折和失败,因为他们的任务是将里根的历史地位背景化。

尽管里根偏离了保守派的正统观念——他加税的次数多于减税的次数,但当时的里根已经成为右翼的偶像,是共和党内唯一一位受到普遍尊敬的领袖。他的许多仰慕者可以指出,最近出版的他亲笔写的演讲稿、信件和广播讲话证明,他比人们认为的要聪明得多。许多自由派人士仍然认为他与时代脱节,实际上是“不务正业”。他们认为,他反映了整个共和党,在国外支持残暴的盟友,在国内加剧种族分裂和收入差距,同时用“涓滴经济学”偏袒富人,使民权事业倒退,无视艾滋病患者的困境。但是,即使是他们,也很难对这样一个人耿耿于怀,因为他在中弹后表现得如此优雅和幽默,在老年痴呆症的摧残下如此坚忍不拔。虽然里根在两次全国大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第二次以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优势之一获胜,但他在总统任期内的平均工作支持率仅为53%,低于美国总统的平均水平。他曾是一个两极分化的人物。但现在不再是了。到2002年,在同情之风的推动下里根的支持率高达 73%,高于除殉职的约翰·肯尼迪之外的任何现代总统。

与任何政策成就或失败相比,大多数人记住的是里根的善良本性、幽默感和谦逊、乐观,当然还有他无与伦比的沟通能力。正如里根白宫礼宾主管塞尔瓦·“幸运”·罗斯福(Selwa “Lucky” Roosevelt)在里根去世后写给南希·里根的信中所说:观看他的行动是一种享受——几乎没有人不被他的魔力所折服。

政界人士、世界领袖、演艺界人士、宗教领袖、社会名流、时装设计师、记者、前助手、军官、特勤局特工、侍者和仆人纷纷给这位前第一夫人写来唁电,就是最好的证明。乔治·J·鲁比兹曾是出版业巨头沃尔特·安嫩伯格的管家和司机,里根夫妇每年除夕夜都在他的棕榈泉庄园奢华地庆祝。他写道:“我的职业生涯中曾为许多世界政要服务,但我从未见过像里根总统那样站得那么高、走得那么直、说得那么实在的人。”令人尊敬的演员柯克·道格拉斯写道:“提起总统,我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幽默感。有总统在,一切都不会无聊。”卡罗·斯旺森·普赖斯(Carol Swanson Price)写道:“他不仅是一位真正的伟人,一位伟大的总统,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之一。”普赖斯是一位女继承人,曾是安纳伯格夫妇社交圈中的一员,她的丈夫曾任里根驻英国大使。里根的副总统和继任者乔治·H·W·布什向南希吐露心声:我真的爱您的丈夫,我的总统。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里根的追悼仪式在南加州和华盛顿特区以精确的军事方式举行,普通美国人有机会向已故总统表达他们的爱戴和敬意。

这场国葬是自31年前林登·约翰逊逝世后举行的首次国葬,里根夫妇的助手与华盛顿军区协调策划了多年,被称为“小夜曲行动”。这一周的事件清楚地表明,里根政府的表演天赋——完美的电视视觉效果已经超越了总统本人。资深演员总是知道如何让人难忘地退场,而没有人比罗纳德-里根做得更好。

6月7日星期一,一支威武的车队将总统的遗体从圣莫尼卡的殡仪馆运往西米谷赭色群山中的罗纳德-里根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十多万人络绎不绝地从灵柩前走过。6月9日星期三,另一支车队将遗体送往穆古点海军航空站,里根夫妇前往圣巴巴拉牧场时,空军一号总是在那里降落。在那里,里根乘坐一架747-200 型飞机前往华盛顿,当总统使用这架飞机时,它的代号为 空军一号”。就在他们抵达之前,一架不明飞机进入了华盛顿的领空,当时出现了短暂的恐慌。人们对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记忆犹新,国会大厦被疏散,战斗机紧急起飞。事实证明,这只是一架应答机出现故障的飞机,它正载着肯塔基州州长参加葬礼。厄尼·弗莱彻州长幸运地没有被击落。

盖着国旗的灵柩被灵车从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运到椭圆形广场前的一个地方,白宫就在眼前,灵柩在那里被转移到马拉的沉箱中,庄严地送往国会大厦。这个场面可能是从塞西尔·B·德米利(Cecil B. DeMille)的历史史诗中借鉴过来的,没有放过任何细节。一匹已故总统最喜欢的马靴被反扣在马鞍的马镫上的无骑马紧跟在沉箱后面,仪仗队则在旁边行进。一辆豪华轿车载着南希·根、帕蒂·戴维斯、罗恩·里根和他的妻子多利亚,以及两名特勤局特工。里根夫妇暂时抛开了难以掩饰的敌意和怨恨,缅怀起这位和蔼可亲但又遥不可及的丈夫和父亲,他曾宣扬“家庭价值观”,但由于环境和性格的原因,他常常无法践行。帕蒂回忆说:“那几天,我们四个相处得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

但这个大家庭还不足以容纳迈克尔·里根,他与南希的关系非常紧张,以至于在一次大声争吵之后,南希坚持每次迈克尔·里根来访都必须有特勤局特工在场。莫琳·里根的鳏夫丹尼斯·雷维尔(Dennis Revell)在东行途中一直与迈克尔争吵,他与女友乘坐第三辆车。

观众们排成三到五排,挤满了宾夕法尼亚大道,只为一睹这支充满军队仪仗队和军乐队的悲壮而又具有历史意义的葬礼队伍。罗恩·里根(记得自己看到过这样一个标语:“现在有了一位总统。”三组军方抬棺人像接力赛一样,将装有防腐处理过的总统的红木大理石内棺——总重量达750磅,从西前门长长的台阶拖到国会大厦圆形大厅,再拖到陈列总统的灵柩前。他们在一个塞满沙袋的灵柩上练习了好几天,以确保万无一失。在这里,当覆盖着国旗的灵柩在接下来的36个小时里静静地躺在那里时,十多万哀悼者鱼贯而过,有些人等了好几个小时才轮到自己。总统历史学家理查德·诺顿·史密斯(Richard Norton Smith)在给南希·里根的便条中写道,与里根一起排队等候的人包括“一位来自诺福克的访客,他是第一次来到华盛顿,......一位中年黑人母亲带着三个孩子,最小的孩子被她抱在怀里,......穿着军装的军人、推着婴儿车的夫妇,还有无数其他太年轻的人,他们都没有投里根总统一票。他们的悲痛与对生活的感激相映成趣,在他们眼中,总统的一生已成为国家本身的代名词,他们对总统的感激之情与对总统的悲痛不相上下"。

史密斯总结说:“尽管总统已经卸任近十年,但他似乎在每一年都变得越来越高大 ”。

6月11日星期六,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军方护柩人员将灵柩抬出国会大厦,炮声隆隆,“向酋长致敬”的熟悉旋律打破了暮春清晨的宁静。另一支车队在哥伦比亚特区骑摩托车的警察骑手的带领下,将遗体送往华盛顿国家大教堂,路程长达五英里,那里聚集了近四千名哀悼者,所有电视网络都对国葬进行了直播。

旁观者可以清楚地看到,葬礼没有任何形式上的保留。外国元首、好莱坞王室成员和华盛顿的权力掮客混杂在教堂的长椅上,记者形容这是“两个多小时雷鸣般的管风琴声、激昂的合唱、萦绕的沉默和雄辩的祈祷”。与里根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位世界领导人——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和加拿大前总理布赖恩·马尔罗尼也发表了悼词,前者被称为“铁娘子”,戴着一顶黑色礼帽出席会议,但由于最近连续中风,她是通过视频发言的。紧随其后的是两位名叫布什的共和党总统。大教堂高耸入云的石头和彩绘玻璃高地响起了“共和国战歌”、“奇异恩典”和“欢乐颂”。主持仪式的是前密苏里州共和党参议员约翰·丹福思(John Danforth),他是一位圣公会牧师,与里根并不相识,但他被里根从普通美国人那里唤起的爱所打动。他回忆说:“那是国家非常团结的时期。我认为,人们知道这个人不仅仅是一堆理念或政策。他激发出了人们最好的一面。”

对于好莱坞、萨克拉门托和华盛顿的形象设计师们精心打造的这位人物形象来说,这是一场不会让那些历史意识受20世纪50年代电影巨制影响的观众失望的盛会。这次活动的规模之大,超越了党派政治的普通分歧。仪式一结束,大教堂就敲响了四十下钟声,向第四十任总统致敬。在世界各地,美军基地在中午鸣放二十一响礼炮,在黄昏鸣放五十响礼炮。曾担任杰奎琳·肯尼迪在白宫的幕僚长的莱蒂西亚·鲍德里奇在给南希·里根的信中写道:“我从未见过华盛顿如此情绪激动,对美国军队从悲痛转为敬畏。当然,对我来说,很多事情都似曾相识--记得肯尼迪的葬礼。所有的盛况都堪称完美,让我们倍感自豪 。”

然而,盛况并没有完全结束。正如里根喜欢说的——改编自1927年电影《爵士歌王》中的一句名言,这是第一部“有声电影”,当时他还在上高中——“你可什么都还没看到呢 ”。

大教堂仪式结束后,总统回到空军一号上,最后一次飞回加利福尼亚,最后一次飞越他曾视为偶像和理想的国家。最后一次葬礼将在山顶的里根图书馆举行,葬礼时间精心安排在日落时分,背景是圣苏珊娜山脉和太平洋的壮丽景色,仿佛是约翰·福特(John Ford)执导的西部片的片尾曲。总统的三个健在子女在一众电影业巨头面前致了最后的悼词,其中包括操着奥地利口音的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美国陆军号手奏响了“塔普斯 ”号,海军战斗机以传统的“失踪者”队形飞过。南希·里根于2001年为美国海军罗纳德·里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举行了洗礼仪式。

在丈夫被永远地埋入地下之前,她向丈夫做了最后的告别。刻在他花岗岩墓碑上的墓志铭是1991年一次演讲中的一段典型的乐观向上的信条:

我深知人性本善

正义终将胜利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目的和价值。

罗恩·里根是总统最小的孩子,将近二十年后,他回忆说,他和其他家人对两岸前来观看葬礼队伍的庞大人潮感到惊讶。在从穆古角(Point Mugu)到里根图书馆(Reagan Library)的最后一段26英里的行程中,整个车队路线两旁都站满了成排的祝福者,许多人站在高速公路天桥上挥舞着旗帜,或举着写有 “我们爱你南希”等字样的牌子。“我们都没有预料到。这太了不起了。你会发现很多人都像他一样。当然,这会是件大事,但是......哇。我们都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

谁也没想到。毕竟,在动荡的计算机时代来临之际,谁能料到一个出生于伊利诺伊州坦皮科的穷小子,会俘获一个国家的想象力,并改变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呢?


部分选译  

“读新书”译

导言 一位实用主义者


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保守主义者,但在执政方面,他又是一个务实主义者。

——詹姆斯-贝克三世

罗纳德·里根的历史性葬礼已经过去了很多年,而他卸任后的时间更长。然而,尽管关于这位 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总统的书籍和文章不计其数,但仍然没有一本权威的传记。

这项任务理应由已故的埃德蒙·莫里斯来完成,他被选为总统的官方传记作者,并在1985年至1989年期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白宫实时访问权。但他似乎对里根复杂的性格感到困惑,以至于写出了《荷兰人:罗纳德·里根回忆录》(Dutch: A Memoir of Ronald Reagan)这本实验性的准小说类书籍,尽管书中对总统的童年生活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但还是遭到了广泛的批评。我采访过不少关于里根的人,他们一开始都会问“你不会写一本像埃德蒙那样的书吧?”是的,我不会。不过,虽然本书严格遵循事实——我抵制住了将自己作为里根漫长一生中的一个角色的诱惑,但我对这位天才作家为了解一个总是隐藏在众目睽睽之下的人所经历的磨难抱有几分同情。里根经常被指责观点简单,但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里根一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但即使对那些了解他的人来说,他仍然是一个谜,这表明他的高深莫测可能正是他的魅力所在。他是最和蔼可亲的人——总是随时准备好故事或笑话,总是和蔼可亲,总是彬彬有礼,总是在超越种族或阶级的一对一基础上体贴入微。由于他的表演经验,他能像其他政客一样与观众打成一片,但他自己的孩子却说他们并不了解他。在他练就的和蔼可亲背后,是一种冰冷的矜持,这迫使与他最亲近的人他的妻子南希说他甚至对她也隔绝了自己的一部分。“他宣扬家庭价值观,但他是第一个离婚的男人,也是特朗普之外唯一一个离了婚还赢得总统职位的人。他主持着一个经常功能失调的家庭,直到很久以后才知道他的一个孩子(迈克尔)曾被夏令营辅导员猥亵,另一个孩子(莫琳)曾被她的第一任丈夫殴打。他从来不知道孩子们朋友的名字。

当父母去世时,他会打电话给助手和熟人安慰他们,他的助手对他忠心耿耿,但当助手离开他的工作时,他几乎不会注意到,而且在他们为他工作期间,他也很少做任何事情来鼓舞他们的士气。有时,早在艾尔兹海默症发作之前,他就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了。他的白宫幕僚长、后来的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三世告诉我,里根只是把他当作“雇工”之一,甚至政治顾问斯图尔特·K·斯宾塞(Stuart K. Spencer)——里根从1966年开始的四次成功政治竞选中的重要战略家,也说他一直把自己当作“可靠的熟人”,而不是里根真正的朋友。斯宾塞觉得自己与前总统杰拉尔德·福特更亲近,尽管他只参与过福特的一次竞选活动。从根本上说,里根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在他担任总统期间,除了他的妻子和两名曾与他一起在牧场工作的前州警察之外,他几乎没有真正的朋友。用斯宾塞的话说,他本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隐士”,但他心地善良,完全没有林登·约翰逊、尼克松和特朗普等总统的怨恨和偏执。

里根有着坚定的信念,作为演讲者,他的思维敏捷,但他缺乏思想深度和好奇心。他的脑海里充满了精雕细琢的故事和事实片段,其中许多都是天方夜谭,有些是根据他看过或演过的电影改编的,有些则是右翼宣传家编造的。无论他的说法被揭穿多少次,他都固执地不断重复。他经常一遍又一遍地背诵那些老生常谈的故事,而不是参与错综复杂的政策争论,这让助手和来访者感到厌烦。在好莱坞工作时,他滔滔不绝地谈论政治,令许多同事心烦意乱;在萨克拉门托和华盛顿工作时,他滔滔不绝地谈论演艺事业,令许多同事心烦意乱。然而,与尼克松、吉米·卡特、克林顿和奥巴马等总统相比,他被认为在实施自己的议程方面更为成功,而这些总统在智商测试中的得分应该都会更高。他的回忆录和大部分总统演讲稿都是由他人撰写的,但他本身也是一位极为出色的作家,他的文字是用来说的,而不是用来读的。

他可能是出了名的固执。但为了达成交易,他通常愿意妥协,满足自己70%的要求。他背诵电影剧本练就了近乎照相的记忆力,但他却声称记不起那些被证明是丑闻的决策的关键细节,无论是他作为美国演员工会主席与美国音乐公司(MCA)达成的交易,还是他的政府向伊朗出售武器并将收益转给反政府武装的举措。有时,当他认为有必要时,他可以做出艰难的决定——1981年解雇数千名罢工的空中交通管制员,1983年入侵格林纳达,1986年轰炸利比亚,同年晚些时候退出雷克雅未克峰会,而不是放弃导弹防御交易——但很多时候,比如1983年贝鲁特海军陆战队军营爆炸事件之后,他又因优柔寡断而陷入瘫痪。他是一位疏远、脱离群众的首席执行官,无法解雇助手,也不善于管理自己的员工,任由分歧和嫉妒一发不可收拾。

他喜欢听不幸的故事,经常给写信向他诉苦的普通美国人寄支票。然而,他提出的经济政策却给数百万普通人带来了实际困难,同时也给富人带来了意外之财,加剧了收入不平等。作为以色列的长期支持者和反犹太主义的反对者,他在1985年毅然前往位于比特堡的德国战争墓地,即使在发现那里有武装党卫军士兵的坟墓之后,他的这一举动还是让犹太团体感到不快。同样,尽管他以自己没有偏执而自豪,但他对种族歧视和艾滋病的肆虐明显无动于衷,这分别激怒了非裔美国人和LGTBQ群体。他还以自己是户外运动爱好者而自豪,但他对树木造成空气污染的冷酷评论,以及他任命令人震惊的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管理内政部的做法,却激怒了绿色团体。他自称有深厚的宗教信仰,热衷于圣经中的预言,如世界末日(因此他厌恶核武器),但作为总统,他很少去教堂,更喜欢阅读周日漫画,也从未在内阁会议开始时致词。

他经常表示对政府持怀疑态度,但在他担任总统期间,联邦支出飙升了近70%,在他担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期间,州支出飙升了120%:他以“反对堕胎”的候选人身份竞选总统,将堕胎等同于谋杀,但在担任加州州长期间,他为堕胎合法化所做的努力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位前任州长。他支持死刑,但在担任州长期间,他任命的首席法官撰写了一份州最高法院的判决书,认定死刑违宪。虽然他支持枪支权利,但他使加利福尼亚州的枪支法律成为全美最严厉的法律,并在担任总统后支持禁止攻击性武器。

罗纳德·里根有无数的矛盾和前后不一之处,他并不是一个容易解读的人。他最亲密的助手之一迈克尔·K·迪弗(Michael K. Deaver)坦言:“有时候,罗纳德-里根对我来说是一个谜。”而他的长期秘书海伦·冯·达姆(Helene von Damm)则写道:“从根本上说,他是一个非常难以了解的人。”但是,他的故事值得历史学家去研究,因为他的一生为美国在20世纪的危险历程(尽管最终取得了胜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他的一生必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国家从农村向城市和郊区转变的故事;大众传媒,首先是广播,然后是电影和电视的兴起,以及它们在塑造美国人的想象力和美国政治中的作用;1941年从孤立主义向干涉主义的转变,以及1945年超级大国地位的崛起;激烈的、经常是暴力的劳资斗争; 冷战初期的“红色恐慌”;20世纪60年代白人中产阶级对民权运动和学生激进主义的反弹;新右翼运动从边缘运动发展成为主导运动;国家从水门事件、越南战争和滞胀的低谷中复苏;最后,冷战危险的最后十年以出人意料的和平结局结束。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里根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成为这一切的中心。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首先了解里根的遭遇,就无法完全理解美国在20世纪发生了什么。要想知道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二十一世纪的美国和世界,就必须了解他漫长、多事、影响深远的一生,而他的人生轨迹往往与围绕着他成长起来的传奇故事格格不入。

我很幸运,现在可以前所未有地讲述罗纳德·里根的故事,因为我们拥有更多的档案资料和更多的历史视角。里根卸任三十多年后,历史学家们终于对他的总统任期有了了解,而这种了解要到艾森豪威尔政府执政的20世纪80年代才能实现。现在,我们可以在历史事件的大背景下看待里根的失败和成就——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失败和成就在同时代人看来大相径庭。例如,鉴于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领导下的经济扩张更为强劲,里根在80年代取得的经济增长率看起来就不那么令人印象深刻了,而他所积累的赤字看起来也不那么令人生畏,因为这些赤字比克林顿之后几任总统的赤字要少得多。同时,考虑到最近几十年的党派僵局和政治两极分化,里根以两党多数通过全面税收和移民改革的能力看起来更令人印象深刻。但从2020年代的视角来看,他与当时的许多其他政治家一样,为了赢得选举而迎合偏执狂的意愿成为他政绩上更大的污点,因为当时的美国人比过去更加敏锐地认识到种族歧视的历史危害。

除其他外,我们现在可以看到1989年甚至2004年我们无法了解的情况,即在他退出舞台后,他曾经代表的保守派运动将如何继续发展。我们惊奇地发现,里根担任总统时,还没有互联网的普及,没有电子邮件的广泛使用,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福克斯新闻频道,直到他在任的最后一年,也没有拉什·林堡(Rush Limbaugh)的全国联播节目。那时的政治似乎很残酷,但与今天的血腥运动相比,却显得很温和。里根的一些激情——减税和任命保守派法官,继续激励着现代共和党,但他对移民、自由贸易和结盟的支持与他的绅士风度、妥协意愿和不愿点名攻击对手一样,都是过去的陈年旧事。对许多人来说,他作为右翼偶像的地位已被特朗普篡夺。在 2021 年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中,36%的共和党人认为特朗普是美国历史上最好的总统,而只有 8%的人认为是里根。到2023年,在另一项针对共和党人的民意调查中,里根以41% 对37% 的微弱优势超过了特朗普。说里根必然导致特朗普未免过于简单化,但值得一问的是,我们是如何从一个走向另一个的。里根主义是否包含特朗普主义的种子?这是现代传记作家无法回避的问题。

除了对第四十任总统的新视角,还有新的资料来源可供研究。美国政府不断解密有关关键事件的文件,如击落大韩航空007号航班、1983年的战争恐慌、与戈尔巴乔夫的外交、失败的黎巴嫩维和行动、战略防御倡议的制定、伊朗武器交易以及其他许多事件。例如,现在可以阅读里根-戈尔巴乔夫所有峰会的逐字记录,而不是仅仅依靠与会者的回忆。里根日记全文的出版提供了对他日常思想的细微洞察,这是其他大多数总统所不具备的。同样,其他内部人士的日记——特别是共和党众议员巴伯·科纳博、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吉姆·赖特、副国务卿肯尼斯·W·达姆和加拿大大使艾伦·戈特利布的日记——也为政府的审议提供了迷人的幕后视角。

未来几年,解密的文件还会更多,但未来的历史学家将无法采访到这么多最了解里根的人。我与近百名里根的助手、同事、朋友和家人进行了交谈,其中许多人在我们交谈后已经去世。我还阅读了不断扩充的有关里根的文献:数以百计的专著和回忆录为他的生活和总统生涯的各个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新信息。我还去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地方——包括他父亲家族的故乡爱尔兰;他在20世纪初伊利诺伊州小镇的童年旧地;他在圣巴巴拉的牧场;以及1986年他在雷克雅未克会见戈尔巴乔夫的那座风雨飘摇的建筑——试图通过他闪烁的蓝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

所有这些新信息加在一起,让我能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书写里根。在我的研究中,一个出乎意料的主题是他的实用主义。

我们习惯于将里根视为一个意识形态主义者,而他确实比大多数总统更具意识形态色彩,至少在他为自己坚信的事业竞选时是这样。正如里根白宫助手理查德·达曼之子、历史学家乔纳森·达曼所指出的那样,“人们通常不会把务实归结为里根的美德。”但是,如果里根仅仅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或狂热分子,他就不可能走得那么远。他有坚定的原则,但这些原则又被敏锐的现实政治意识所节制。换句话说,这位伟大的沟通者同时也是伟大的妥协者。他的一生都在进行一系列交易——先是与制片厂老板,然后是与加利福尼亚州众议院议长杰西“大爹”·温鲁和鲍勃·莫雷蒂,最后是在他担任总统期间,与众议院议长托马斯·“蒂普”·奥尼尔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吉姆·贝克告诉我:“他是一个真正的保守派,但是,他在执政时非常务实。”

里根的务实精神促成了预算协议、贸易协议、福利改革、税收立法、移民改革,而最重要的是,他促成了第一份废除而不仅仅是限制一整类核武器的美苏条约。由于他出人意料地灵活运用自己的原则,他比大多数总统或州长完成了更多的工作,尽管在他担任总统期间,他所在的政党从未完全控制国会,在他担任州长的八年中,也只有两年控制了加州议会。他知道,他必须与反对党达成交易——他做到了。在里根不再是民主党成员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仍然是一个“小民主党人”。他认为,民选领导人必须听取选民的意见,如果民主党赢得了州议会或国会的控制权,他认为自己必须与他们达成一致。

但是,里根的实用主义也有玩世不恭、令人不安的一面,这可能会让许多将他的传奇与现实混淆的人哑口无言。他崇敬自己的小镇出身,但却野心勃勃,甚至暗地里野心勃勃,以至于他一有机会就逃离了中西部地区。二战期间,他在离家几英里远的陆军航空兵电影部队工作,但却配合媒体报道,给人一种他在前线作战的印象。他的政治生涯建立在极度夸张甚至是伪造的关于抵制共同聚会接管电影业的报道之上。他避免被麦卡锡主义的过激行为所玷污,却在好莱坞充当联邦调查局的线人和黑名单的仲裁者。他与自己的艺人经纪公司MCA签订甜言蜜语的协议,使该公司成为娱乐业的主导力量,而他则获得了一份利润丰厚、拯救职业生涯的工作——担任一档热门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后来还因出售马里布牧场而获得了一笔巨大的暴利。

里根从政后,这种模式几乎没有减少。他与约翰·伯奇协会(John Birch Society)——一个认为艾森豪威尔(Dwight D. Eisenhower)是共产主义代理人的极端阴谋论者团体,保持了距离,但仍在重复其虚假的主张,而且从未真正放弃,因为他指望着该协会成员的支持。他利用公然虚假的“事实”和引文,经常借用伯奇党人的说法,指责民主党通过社会福利立法,推进所谓的共产主义阴谋,企图占领美国。在担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期间,他加剧了与学生激进分子的紧张关系(他发誓必要时要“血洗”),并过度使用武力镇压伯克利的抗议活动。虽然他,尤其是他的妻子有很多同性恋朋友,但他允许一场仇视同性恋的运动赶走他在萨克拉门托的第一任幕僚长,后来又允许仇视同性恋的助手放慢联邦应对艾滋病大流行的步伐。

为了赢得公职,他与种族隔离主义者达成共识,同时反对民权立法,迎合白人对黑人罪犯和“福利皇后”的恐惧。他没有使用与乔治·华莱士(George Wallace)相同的种族主义言论,但他有意识地吸引了相同的支持者。尼克松在任时,他从未批评过尼克松与苏联和大国的接触,但在1976年与福特竞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他变成了一个尖刻的缓和批评者。他的助手们更加冷酷无情: 他们利用从卡特竞选活动中窃取的材料为1980年的一场关键辩论做准备,密谋付钱给纽约自由党为第三方候选人约翰·安德森(John Anderson)背书,还可能密谋阻止在伊朗被扣为人质的美国人在大选前获释。

在里根担任总统初期,他发表了反对“邪恶帝国”的煽动性言论,同时大规模扩充军备,美国还秘密进行军事挑衅以测试苏联的防御能力,这加剧了紧张局势,提高了核战争的风险。虽然他对恐怖主义大谈强硬,但却用武器与伊朗交换人质,而且从未对炸毁美国海军陆战队军营和美国驻贝鲁特大使馆的恐怖分子进行反击。

其他总统可能会玩世不恭地做出这样的妥协。而里根却天真地做出了这些妥协,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妥协什么。他的实用主义总是披着道德确信的外衣。他的超能力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在脑海中重新排列世界,而不一定是世界的本来面目。这使他能够避免三心二意,并始终坚信他的行为符合他的最高理想——即使他并没有这样做。这也是伊朗门事件给他造成巨大创伤的部分原因: 这是他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次被迫承认自己没有扮演好英雄角色的经历。

里根没有什么诡计,先天就不会欺骗。他的儿子罗恩在里根的安葬仪式上说:他是你所能见到的最正直的人。但他并不是传说中的童子军,当然也不是圣人。



目 录

序言 美国的哀悼

导言 一位实用主义者

第一幕 小镇男孩

1.主街

2. “只有阳光灿烂的一面”

3. 干净整洁的好镇子

4.救生员

5.榆树下

6.新经销商

7.无线电时代

第二幕 演员

8.好莱坞的干草

9.白骑士

10.A名单

11.古怪堡垒

12.罢工

13.黑名单

14.离婚

15.胜利团队

16.进步是我们最重要的产品

17.家庭价值观

第三幕 公民政治家

18.正确的人

19.演讲

20.罗纳德·里根的朋友们

21.逆袭的候选人

22.业余者

23.温和派

24. "同性恋圈

25.被遗忘的运动

26.伯克利之战

27.安静的任期

28.初选策略

29. “我将站起,再次战斗”

30.圣诞老人运动

31.西尔斯的激动

32.代价

第四幕 总统先生

33.组建政府

34.在白宫

35.最美好的时光

36. "皮鞭之手

37. "休假!”

38.冷战升温

39.里根主义

40.公平问题

41.历史的灰堆

42.战争中的盟友和助手

43.危险生活年

44.胜利的快感......和失败的痛苦

45.富人和穷人

46. “别搞砸了”:1984年竞选

47.向参谋长致敬

48. “我们可以一起做生意”

49.专制主义与恐怖主义

50.出人意料的峰会

51. “黑暗而伤痛的时代”

52.文化战争

53.推倒这堵墙

第五幕 前总统

54.淡出

插图

致谢

注释

参考书目

索引



Son of the Midwest, movie star, and mesmerizing politician–America’s fortieth president comes to three-dimensional life in this gripping and profoundly revisionist biography.From best-selling biographer Max Boot comes this revelatory portrait, a decade in the making, of Ronald Reagan, the actor-turned-politician whose telegenic leadership ushered in a transformative conservative era in American politics. Despite his fame as a Hollywood star and television host, Reagan remained an enigma–a man of profound contradictions–even to those closest to him. Believing that this inscrutability contributed to Reagan’s appeal, Max Boot sought to reveal the real man behind the mythology. Drawing on more than a hundred new interviews and thousands of newly available documents, Reagan tells the epic story of the Depression-era poor boy who transfixed the nation. Yet Boot, a one-time Republican policy advisor, offers no apologia, depicting a man with a Manichean, good-versus-evil worldview derived from his moralistic upbringing. Providing revelatory insights into “trickle-down economics,” the Cold War’s end, the Iran-Contra affair, and so much more, this definitive biography is as compelling a presidential biography as any in recent decades.

读新书
一天一本,免费、共享、试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