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免费全文试读分享方法:
关注本公众号
(1)发消息1203
(2)发布六个月后如失效 后台留言索取
Her Lotus Year: China, the Roaring Twenties, and the Making of Wallis Simpson by Paul French
作者:保罗·弗伦奇
部分选译
“读新书”译
导言
太多关于华里丝·辛普森的传记几乎都集中在一段恋情上,这段恋情导致了1936年12月爱德华八世国王退位的宪政危机,以及随后温莎公爵夫妇充满挑战的流亡岁月。
华里丝生命的前半段,是她与温·斯宾塞司令的第一次灾难性婚姻,她从这段关系中的逃离,以及于1924年和 925年在中国度过的关键一年,而这一直是流言蜚语的主题,但却缺乏认真地研究。
《倾国伊人的“莲花年”》一书揭示了一个不同于常人的华里丝·辛普森。二十世纪早期的中国历史错综复杂,令人困惑,但却很少成为皇家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因此,华莉丝在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的中国之行往往只被人们从肮脏的流言蜚语和影射的角度来描述,而不是她在中国的真实经历。
在华里丝离开中国十几年后,在她面临爱德华八世退位威胁的时候,出现了许多围绕她中国之行的不实传闻。这些故事构成了后来被称为《中国档案》的实质内容。
英国当权派的精英统治集团,包括当时的首相斯坦利·鲍德温政府和英国情报部门,试图利用华里丝·辛普森在中国的经历来诋毁她的道德品质,提出了一些色情和毫无根据的断言。
英国社会盛行的排华论将在远东的单身白人女性与不正当的性行为联系在一起,这使得这些论调更有分量,其目的就是要破坏她与英王爱德华八世的关系。
在20世纪上半叶,“异教徒中国人”、远东肉窟、“黄祸”和苏伊士以东的 “白奴制”等形象甚嚣尘上。在无数戏剧、短篇小说、小说和电影中,旅居东方的人一上岸就抛弃道德指南的观念深入普通读者和电影观众的心中。东方的旅行者,尤其是白人女性,如果她们不是因为道德败坏而被吸引到东方的话就是在那里变坏了。由于中国的这一形象在大西洋两岸观众的想象中如此普遍,英国当权者就很容易造谣说华里丝沦落为妓女、鸦片上瘾、贩毒、色情照片模特、为赌博集团打掩护、 无休止的恋情(大多是与已婚男人)、女同、“被包养”的生活、酗酒、三人行、奇异按摩技巧,以及(也许最著名的、至今仍在无数为华里丝着迷的网站上无休止重复的)她所谓的“上海之握”技巧,当然,这是在中国的低级妓院学到的——这些谣言被用来抹黑华里丝在伦敦社会的名声。
最初,这些含沙射影的说法是为了给爱德华八世的迷恋提供一些解释(而不是任何关于华里丝因为性格、风格、成熟度或时尚感的概念),为她对爱德华八世的控制提供了一个理由。这些流言蜚语就像一股难闻的恶臭,在华里丝的余生中一直挥之不去,直到今天仍在黄色小报中循环往复。
然而,最关键的是,尽管这些流言蜚语在英国上流社会、玛丽王后、当时的阿尔伯特亲王(退位后成为乔治六世国王)和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后来被称为王太后)、政府高级部长、神职人员等人中间疯狂流传,但似乎没有人真正读过实体副本,或将真实的文件拿在手中。
事实上,没有人见过所谓的文件。理查德·奥尔德里奇(Richard Aldrich)和罗里·科马克(Rory Cormac)的著作《秘密皇室》(The Secret Royals: 从维多利亚到戴安娜》(The Spying and the Crown, from Victoria to Diana)一书中称,爱德华八世的亲信、皇室内部人士肯尼斯·德·库尔西(Kenneth de Courcy)知道这份“文件”“完全是假的”。作者的结论是,这份档案根本不存在。此外,当时的最高公务员、三位首相(张伯伦、丘吉尔和阿特利)的私人秘书乔克·科尔维尔从未见过这份档案。
本书对华里丝在中国生活的描述,与所谓的《中国档案》中的传言截然不同。
四分之一世纪以来,我一直在撰写中国以及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动荡不安的战时历史的文章,华里丝·辛普森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曾在中国生活过这一事实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开始追寻她的足迹,发现她在香港九龙、广州沙面岛、上海外滩或北京古老胡同的经历。我被她所目睹的事件所震撼,因为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混乱、不确定,而且常常充满危险的时期。我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些我知道她曾经住过的地方——上海皇宫饭店、贝金大饭店的旧楼、她和朋友们住过的老胡同。
在这些不经意的时刻,华里丝的中国之旅触手可及。她的中国之行揭示了一个正在迅速消失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远东大都会的魅力、政治阴谋和无耻的殖民。我发现,正是这些才真正塑造了华里丝·辛普森这个为世人所熟知的人物,而且比《中国档案》中那些庸俗的传言更加引人入胜。
1924年夏天,刚满28岁的华里丝·沃菲尔德·斯宾塞夫人登上了美国海军开往香港的运输船。她前往远东,希望能挽救自己失败的婚姻。她的丈夫——美国海军飞行员小厄尔·温菲尔德·斯宾塞(温)恳求她跟他走、他发誓戒酒、她的家人劝她尝试修复这段关系。于是她去了......在香港度过了看似田园诗般的团聚之后,温很快又回到了老路上——酗酒,并在言语、情感和身体上虐待他的妻子。
此刻,华里丝决定离开他。
《倾国伊人的“莲花年”》讲述了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华里丝离开温和香港,来到二十年代的上海,开始了她的新生活。
在那里,她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从那里出发,她来到了北京,并立刻迷上了这座中国古都。她在中国逗留了大约一年。后来,华里丝自己把这段时间憧憬地称为她的“莲花年”,并引用了希腊神话、荷马的《奥德赛》和丁尼生勋爵的诗中的食莲者。荷马描述的食莲人是奥德修斯从特洛伊返回时遇到的一个部落,他们“忘记了回家的路”,怡然自得地流落在一座孤岛上,与世隔绝,过着懒散、平和、冷漠的生活,没有忧虑。
让我们立下誓言,以平等之心信守誓言、
在空旷的荷花地里生活和躺卧,
在山丘上像众神一样聚在一起,漠视人类。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勋爵,《食莲者》,1832 年)
华里丝就是如此看待她的中国之行的。这一年将对她产生重大影响。
她发现自己可以很容易地混迹于高雅的国际洋行,在那里,谈话比她以前熟悉的巴尔的摩中产阶级餐厅或单调的美国海军基地社会有趣得多。
在逗留期间,她对中国传统风格和美学有了终生的领悟,由此形成了她闻名遐迩的高雅品位。
她是一位富有冒险精神、好奇、活跃、独立的女性,在中国政治动荡的时期,走遍了中国各地。
267年历史的清王朝覆灭,中华民国初创,中国问题重重,随后出现了权力真空,军阀混战使中国陷入全面内战。当华里丝从香港北上上海,再向北深入内陆到达北京时,这些控制着大片领土的军阀与自封的领袖们为了争夺权力,在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尽管华里丝大部分时间都呆在香港、广州、上海和北京的租界和使馆区等安全地带,但疾病、自然灾害和匪患从未远离她。她结交到了一生的朋友,享受着真挚的爱情。华莉丝了解中国的混乱局面、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军阀之间的暴力争夺,她也明了她在中国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中度过的,在殖民地香港的飞地、沙面岛、上海和天津的外国港口和租界或北京受保护的公使馆区,与之外的混乱隔绝。
三十年后回首往事,当时已是温莎公爵夫人的华里丝写道:“在往后的岁月里,我时常回忆自己是多么想念中国。”
序言
回到起初
法国里维埃拉戛纳附近的路易维埃别墅
1936年12月2日至11日
别担心,永远不会发生......
——根据温莎公爵的说法,这是沃利斯的座右铭
飞向老朋友
1936年12月2日,美国两次离异女性华里丝·辛普森与英王爱德华八世(Edward VIII)之间旷日持久、备受关注的婚外情戏剧性地公之于众。
华里丝比爱德华小两岁,1931年与当时的威尔士亲王相识,几年后成为他的情妇,之后,英国国王提出和刚刚与第二任丈夫欧内斯特·辛普森(Ernest Simpson)离婚的华里丝结婚。
一场前所未有的宪政危机迫在眉睫。舰队街不报道王室私生活的传统克制被打破了,因为只要一份小报的价格,当权者最隐秘的秘密就会大白于天下。
外媒不需要对圣詹姆斯宫廷表现出任何敬畏之情,早就在兴高采烈地报道这件事了。当然,英国社会的知情人士——所谓的实权派政客、高级神职人员、情报部门以及居住在城镇别墅、乡村庄园和伦敦俱乐部的贵族们,也早就谈论过这件事。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容忍了前威尔士亲王对这位离过两次婚的美国女人的迷恋,这位美国女人在她的家乡巴尔的摩曾被称作贝西·沃利斯·沃菲尔德,后来又被称作厄尔·温菲尔德·斯宾塞夫人,直到最近一次离婚,她又被称作华里丝·辛普森夫人。
这种宽容的态度在王子成为国王后发生了变化。1936年1月,爱德华在其父国王乔治五世去世后成为君主。华里丝于10月开始与欧内斯特·辛普森办理离婚手续,并获得了临时离婚令,现在需要等待六个月才能获得绝对离婚令,从而在法律上结束她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