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个城市,被规划低估了

楼市   财经   2023-08-25 10:15   广东  

近日,《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得批复,并通过媒体公布了要点。
下面这张图,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规划把广东主要城市归纳为“一核、两极、多支点”。
“一核”是指珠三角核心区,重点提出了“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携手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两极”是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多支点,点到了汕尾、阳江、韶关、清远、云浮、河源、梅州等城市。
很明显,广东第三城、第四城——佛山和东莞,并未被赋予重要定位,甚至在上述官方图表里“未显示”。
上图是广东省5大都市圈的规划图,广州统领广州都市圈、深圳统领深圳都市圈、珠海统领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头统领汕潮揭都市圈、湛江统领湛茂都市圈。
在都市圈规划中,佛山、东莞的地位也低于珠海、汕头、湛江。
下图是广东交通十四五规划中,对于主要城市交通的定位:
广州、深圳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珠海、汕头、湛江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佛山、东莞的交通定位,低于珠海、汕头、湛江。
要知道,佛山和东莞不仅在广东表现突出,放在全国也非常耀眼。今年上半年的GDP,佛山位居内地城市第17位,东莞位居第24位。其中佛山超过合肥、福州、西安,东莞超过了大连、昆明、沈阳。
上图是第七次人口普查之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超大、特大城市名单,东莞、佛山的城区人口表现也非常突出,分别为全国第九和第十二,超过了一大半副省级城市。
由此可见,佛山和东莞是“被规划低估”了的城市。
之所以被低估,是两大原因造成的:第一,距离中心城市太近,被太阳的光芒遮蔽了;第二,行政级别低,在规划中天然吃亏。
佛山靠近广州,两地市政府的直线距离只有20多公里,跟一个城市差不多;东莞从产业上看是深圳的一部分,东莞和深圳面积加起来也才只有上海的三分之二,不到北京的四分之一。
距离一线城市太近,规划上天然就会吃亏。作为千万人口大城,东莞不仅没有自己的民航机场,连想都不敢想;同样靠近一线城市,没有机场的苏州,至少还有一个机场梦,没准哪天还能实现,东莞由于面积太小、距离广深太近,连梦都不会有。
佛山的机场一直很小、很简陋,成为网上的笑柄。如今,终于盼来了大机场、新机场,但名称是“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而且机场部分建到了肇庆。
广东在规划省域副中心城市时,也不可能在广深两个中心旁边,设置副中心。规划是面向未来的,广东目前没有实现全省均衡发展,未来的导向必须是追求均衡发展,所以副中心只能是汕头、湛江,如果再加上一个也只能是韶关,而不可能是佛山、东莞。
其次是行政级别比较低。东莞、佛山都是普通地级市,也没有特区的头衔,所以规划吃亏是必然的。类似的城市还有苏州,我们一会儿再谈。
珠海、汕头虽然是普通级地级市,但人家有特区的头衔,所以连车牌号都是名列广东省第三和第四的,各种规划也不能弱化了珠海和汕头的地位。如果将来真的潮汕揭合并成一个城市,也只能使用汕头这个名称;中山和珠海如果合并,也只能使用珠海这个名称,而不可能是什么“潮汕市”、“香山市”。
在中国,一直有所谓“四大地级市”的说法,指的是苏州、无锡、佛山、东莞。虽然南通、泉州的GDP目前超过了东莞,但从资金总量上看,苏州、无锡、佛山、东莞的位置非常稳固。只是佛山、东莞正在超越无锡而已。
跟佛山、东莞一样,苏州、无锡也是被规划低估的城市。
苏州是实力最强的地级市,经济总量位居内地城市第六,资金总量位居第八,地级市里唯一的强二线城市。
即便如此,苏州也跟佛山、东莞一样被低估。原因也是两个,距离一线城市(上海)太近,城市级别太低。
江苏目前官宣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只有一个,是徐州,而不是苏州。苏州比佛山、东莞稍强一点的是,还算是一个都市圈(苏锡常)的统领。只不过,这种统领是名义上的。
跟苏州相比,徐州在规划上的优势非常明显,不仅是“徐州都市圈”的统领,还拿到了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的定位,影响力俨然要扩展到山东、河南、安徽的部分区域。
相比之下,苏州就尴尬得多。不仅没有自己的民航机场,连都市圈也是“三拼”的——苏锡常。
至于无锡,在规划中的地位低于苏州,跟佛山东莞一样无感。
近年来,随着上海第三机场落定南通,南通在各种规划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未来有赶超苏州、无锡的态势。
另外两个被各类规划低估的城市,是杭州和南京。不过,这种局面最近两年有了明显改观。
上图是十三五规划中,对主要城市交通地位的表述。杭州和南京被放在了第一类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中,地位低于“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第二档”的昆明、乌鲁木齐、哈尔滨、西安、郑州、武汉、大连、厦门等城市。甚至还被长春、沈阳、石家庄的城市压制。
这种局面到了十四五规划中才有改观:
南京、杭州终于上升到了第二类城市的第一名、第二名。
目前国家确定了9个国家中心城市,郑州、西安都在名单上,但没有南京、杭州。或许有人会说,还没有深圳呢。但深圳通过2019年8月的“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文件,拿到了世界城市的定位。
相比之下,杭州在各类规划的地位还比南京略低一些,被低估得更典型。
比如2016年发改委出台的“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里,杭州的“规模等级”竟然是“Ⅰ型大城市”,而南京是“特大城市”(见下图):
而事实上,苏州、杭州的人口远比南京多,2016年就是这样,今天更是这样。
再比如国务院2016年对杭州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明确的定位是: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和全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而南京同一年拿到的批复,定位是: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再看一下成都2015年拿到的批复中的定位: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就连合肥拿到的定位(2016年)也看起来比杭州要高大上一些:合肥是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杭州的几个中心都是“全省的”,它只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而合肥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杭州和南京规划地位长期偏低,跟国家在长三角只确定了上海一个中心有密切关系。在关于长三角的各轮、各类规划中,无一不在强化上海的中心地位。
苏州、宁波在规划中定位不高,也与此有关。
中国四大城市群,长三角规模最大但最特殊:只有一个中心(上海);京津冀、成渝都是双中心,面积最小的大湾区是4中心——港、澳、广、深。
近年来,官方微调了长三角各城市的定位,南京、杭州地位有所上升,但南京在前、杭州在后的局面没有改变。事实上,杭州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了南京,成为长三角最有活力的新兴力量。
城市在规划中的地位,不仅受制于城市级别、位置的因素,还受制于历史因素。
比如西安、洛阳是古都,代表着中国的辉煌历史。在民族复兴的时代,西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洛阳成为河南的副中心城市,都是必然的。
汕头、湛江、徐州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跟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是官方“逆周期调控”的工具——避免人口和经济要素高度集中在部分区域。
再比如在大湾区规划中,国家明确“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也就是说,大湾区有四大中心,经济总量第一、科技创新第一、外溢能力最强的城市深圳,只名列第四。究其原因,是因为香港、澳门相当于省级区域,广州是老牌省会城市,所以深圳只能放在第四。这就是规划的逻辑。
看懂了这些,有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苏州、无锡不是江苏的副中心城市,佛山、东莞不是广东的副中心城市,杭州在规划中的定位为何一直比较低。
规划很重要,但不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是营商环境、是科技创新、是民间活跃度,这些不是能规划来的,而是要靠竞争、自身努力才能获得的。
对于这5个被规划低估的城市——杭州、苏州、无锡、佛山、东莞,我一直非常看好,而且继续看好。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两个新号
带Pro,更专业、更贴心、防失联

刘晓博说财经Pro
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