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衰落的大城市,会被降级吗?

楼市   财经   2023-08-28 15:56   广东  

行政区划和城市定位,历来是民间的热门话题。
前几天,我曾写过一篇《下一个副省级城市,是谁?》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有不少网友建议,把一些衰落的直辖市、副省级城市降级,补充上发展好的城市,形成正向的激励机制。
国家未来会做这种调整吗?
我先给出答案,然后分析。我认为,根据人口、经济的变化,以及国家安全等因素,行政区划一定会不断调整。但中短期看,有必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未来10到20年,国家可能会增设省级行政区(包括直辖市),但增加副省级城市的必要性不大;把某些直辖市、副省级城市降级,至少在10到20年内可能性不大。
从长远看,衰落的高级别城市被降级,持续繁荣的城市被晋级,则是必然的。
前几天,我曾分析过“新中国城市发展的4个阶段”(下图)。剖析了每个阶段的核心生产要素以及最受益城市,并预言了第四个阶段的到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大变化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全面衰落;华北城市在出现了短暂的复苏势头后,大部分开始走下坡路。
40多年来,衰落最快的城市有:大连、哈尔滨、长春、沈阳、天津、济南、大庆、石家庄、太原、唐山等。
发展最快的城市是:深圳、厦门、苏州、杭州、东莞、佛山、温州、常州、宁波、三亚等。
在国家各类规划中地位上升最快的城市有:深圳、重庆、雄安、郑州、西安、合肥、徐州、珠海、舟山等,以及海南省。
上图是2022年全年,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的24个内地城市一览。
天津是经济总量最小的直辖市,排位已经下降到了第11名。如果算上港澳台,天津的排名是第12名。而在上世纪40年代前后,天津曾长期位居全国第二;计划经济年代,长期位居全国第三。
天津的辉煌始于洋务运动、慈禧新政,持续了超过100年。新中国建立的时候,天津是妥妥的北方第一城,经济总量数倍于北京,于是顺理成章成为直辖市。
50年代,直辖市经过多次变化,很多城市都短暂成为过直辖市,比如南京、西安、广州、武汉、沈阳、鞍山、抚顺、本溪、旅大、哈尔滨、长春等;但这些城市后来均没有守住直辖市的位置。
1949年至今,始终保持直辖市地位不变的只有北京和上海。
天津在1958年2月到1967年1月期间,一度失去了直辖市的地位,成为河北省省会;这期间甚至还有将近1年时间,天津连河北省省会都不是。1954年6月到1997年6月,重庆也曾失去直辖市地位,只是计划单列市。
如今的天津,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2名,甚至被地级市苏州超过。如果看上市公司数量、上市公司市值等反映经济活跃度的指标,天津就显得更加弱势。天津在媒体上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弱。
天津会再次失去直辖市的宝座吗?从长远看,如果发展态势不出现逆转,降级是必然的;但在20年内,即便天津的势头依旧,也不太可能被降级。
原因是:如果天津被降级,会进一步加剧南北经济差距,造成京津冀城市群资源进一步向北京集中。
所以,解决天津问题的思路不是降级,而是给资源。比如汇聚在北京的央企总部非常多,可以三分之一留京、三分之一去雄安,三分之一去天津;至于需要分流的高校,也可以一半去雄安、一半去天津。
天津毕竟是直辖市,有高考红利,基础设施比雄安完备,在纾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时候,天津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目前中国设置的省级行政区域较少。美国国土面积跟中国差不多,但有51个省级区域(50个州、1个特区);国土相当于中国2个省的越南有58个省、5个直辖市;面积比越南稍大一点的日本,有47个“省级区域”。
所以,如果将来中国全面调整行政区划,应该适当增加一些省、直辖市。由于目前直辖市只有4个,天津被取消的可能性不大。
再看副省级城市。
中国目前有15个副省级城市,分为两组,分别是:

1、计划单列市: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

2、非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

东北的城市占比非常高,达到了4个,占比超过了26%;而东北地区的经济总量,只占全国的4.8%(历史最高点1960年占比18%)。
东北地区副省级城市多,是历史留下的印记。上世纪50年代东北一度拥有7个直辖市:沈阳、鞍山、抚顺、本溪、旅大、哈尔滨、长春,占了全国的一半。
究其原因,是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初,东北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占比较高,前几个五年计划都把东北作为建设重点。
但70多年下来,情况出现了重大变化,昔日的共和国长子衰老了,被传统体制困住了。中央先后出台了多轮振兴东北的方案,也未能扭转这种态势。
在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拉大的情况下,把类似哈尔滨、长春这类经济总量小的城市降级,只会加剧东北的衰落。所以,把部分副省级城市降级,腾出名额奖励发展得比较好的城市(比如苏州、郑州等),至少在10年内很难实现。
国家会增加一批副省级城市吗?
我之前分析过,结论是:不太可能。
原因很简单,当时之所以设立副省级城市,是为了强化中央权威,特别是财权。主要是为了设立6个真正的计划单列市——重庆(后升格为直辖市)、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
建国之后,先后搞过三轮计划单列市,但只有第三轮才是真正意义上的。
第三轮计划单列市,目的是对经济、人口大省分而治之。6个计划单列市成为准直辖市,财政收入主要上缴国家而不是所在省。这6个城市地位跃升之后,享受省级经济管理权限,需要提高规格,但又不希望设立太多直辖市,所以把他们定义为副省级城市。
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这8个城市一度名列第二批计划单列市,未能纳入第三批。从激励和治理平衡的角度,也被定义为副省级城市,并附带加入了省内有计划单列市的两个省会城市——济南、杭州。
如今,全国财政体制中的“央地关系”比较顺畅,以2022年为例:全国一般预算收入20.37万亿,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万亿(支出为3.6万亿),地方收入10.9万亿(支出22.5万亿),中央有足够的钱来做转移支付,落实战略目标、重大工程。
在这种情况下,有增加直辖市或者计划单列市的紧迫需求。
而很多重要的地级市,比如省会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其一把手普遍高配(省委常委、甚至省委副书记兼任),解决了城市级别低带来的治理短板。
有了上述两大原因,短期内增加副省级城市只有“增加行政成本”的弊端,而没有什么正向收益。所以,暂时也不会增加副省级城市了。
从长远看,通过行政区划级别的调整,奖励发展快的城市和区域,则是历史的必然。
比如唐朝开元时,通过设置府(相当于直辖市)把特殊的州和普通州区别开来。唐朝的府,从最初的3个,陆续增加到了晚唐的8个。
在府之下,州还被分为“辅州”、“雄州”、“望州”、“紧州”、“上州”、“中州”、“下州”等多个级别,划分的根据是政治地位、人口和经济,甚至治安状况。
同一时期唐代的县,则分为赤县、畿县、望县、紧县、上县、中县、下县。
一个经济长期低迷,人口增长缓慢,在全国排位不断下降的城市,如果没有特殊政治、军事原因,却长期占有较高行政级别和定位,一定是反常的,早晚会被调整的。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两个新号
带Pro,更专业、更贴心、防失联


刘晓博说财经Pro
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