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名医张锡纯治疗脑出血病的遣方用药特点

文摘   2024-12-31 17:04   重庆  
近日读到南京中医药大学田同良于2009年所撰写之博士学位论文《张锡纯治疗中风病方剂研究》,有感于大医用药之妙而作此文,与读者共参。
就脑出血的病机,张氏认为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脏腑之气化皆上升太过。血之上注于脑,亦因之太过,终致充塞血管、累及神经。
就治法,总以补虚、调和气血为主。初期(以血压偏高、脉玄硬为特点)以镇肝熄风汤、建瓴汤为主,引气血下行。此时最忌补阳还五汤、人参、黄芪等补益气血药;中后期,痿废不愈、气血亏虚、脉不弦硬时,则谨慎加补益气血类药物。通经活络则贯穿治病始终。
张氏曰:“脑充血证,宜于引血下行药中加破血之药以治之。”脑络瘀血,引发水肿,损害脑髓,伤及元神。若不及时用活血化瘀药以化之,则造成不可逆损伤。前期达到引血下行效果后,紧接着当速祛瘀血。瘀血祛而新血生,脑髓得以养护。
前期引血下行,用镇肝熄风汤。重用牛膝引血下行为主,龙骨、牡蛎、龟板、芍药镇肝潜阳、熄风治本为辅。加桃仁、红花、三七诸药以化脑中瘀血。
张氏用建瓴汤加减治疗脑充血头痛、眩晕、肢体痿废之证。治以清脏腑之热、滋脏腑之阴、更降脏腑之气,以引脑部所充之血下行。
建瓴汤用怀牛膝引血下行,用重镇药生赭石、生龙骨、生石决明、生珍珠母等镇肝平冲和胃、潜镇肝阳,使上注之气血如建瓴之水下行:代赭石下达之力速,上逆之气血可随之而下,且能降逆平肝、镇安冲气;生龙骨、生牡蛎为肝家要药,其性皆能敛肝火、镇肝熄风,以缓其上升之势。且可借其所含之亢阴收敛欲涣之元阳。阳亢气火上冲(见头晕目眩,烦热耳鸣或颠仆昏不知人),龙骨、牡蛎为必用之品;石决明、珍珠母质重既能镇肝阳,又具清肝热、滋肝阴之效。并随证选用乳香、没药、红花,以流通血脉、化脑中之瘀血,肢体痿废者还可加蟅虫之类通络之品。
脑出血者,瘀血占位,损伤脑络。张氏在其脑出血医案中常说,镇肝熄风汤数剂之后,其剧烈之头痛必愈,脉象亦必和平。再治以化瘀之品以化脑中瘀血,而以宣通气血、畅达经络之药佐之。即在镇肝熄风汤的基础上,当活血化瘀,且以凉血散瘀类药物为佳。如当归、三七、赤芍、丹参、鸡血藤、益母草、生山楂之类即可,以求切合病机而且更加安全。
脑充血脉象壮实者,初服建瓴汤一两剂时,可酌加大黄数钱,以降血破血,且泻腑通热。不甚壮实者可加桃仁、丹参诸药,至大便自然通畅时则病愈过半。治疗后期肢痿者,可用马钱子开通经络(马钱子透达并结之力实胜他药,服之可使全身瞤动且有兴奋神经作用)。
张氏多用活络效灵丹(当归、丹参、乳香、没药)来活血化瘀。方中诸药皆善入血分,乳香、没药二药善开血痹,血痹开则痿废者久瘀之经络自然流通。对于病症较重或久痿不愈者在上述活血药基础上再投以马钱子、丹参、桃仁、三七等。此外,张氏还善用虫药:对于死血固着经络之重症,单用破血祛瘀药,有病重药轻之嫌。蚯蚓善引、蟅虫善接,二药并用能将血管神经之断者引而接之。
张氏认为土鳖虫也有续血通络之功,又兼化瘀生血之力,不伤正气,是续接阻断之脉络的妙药。而三七是活血止血化瘀血的要药,不论内用还是外服,都是极佳,又不伤气血和正气,对出血能止、对瘀血能祛、对滞血能活、对死血能化,实为祛瘀活血药中之圣药。
就用药特点,张氏所用补肝肾之阴的滋阴养血药以生怀地黄、生怀山药、生杭菊、玄参为主;平抑肝阳药以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石决明为主;疏肝理气药以茵陈、生麦芽、川楝子为主;引血下行、活血化瘀药以怀牛膝、蟅虫、生鸡内金为主。
常用药对:牛膝配赭石,赭石配杭菊,乳香配没药,黄芪配当归,龙骨配牡蛎,山药配怀地黄,龙骨配茵陈,杭菊配玄参,鸡内金配怀地黄,蟅虫配马钱子,蟅虫配天花粉。
张氏治疗脑出血时,注意到风木之脏的用药须顺应肝性。柏子仁,滋之镇之,则肝木得其养兼得其平,将军之官安其职矣;茵陈为青蒿之嫩者,禀少阳初生之气,肝木同气相求,最能顺肝木之气,且又善泻肝热、解肝郁。在镇潜药中加入柏子仁、茵陈、生麦芽、川楝子等行肝之药,可条达肝性。
张锡纯认为,大黄是降血兼能破血最有力之药,其在降血破血、通燥结、破痰实、降湿浊的同时,还有降压、降胆固醇的作用;怀牛膝不仅有引血下行、活血化瘀的作用,还具降压、降胆固醇、降血糖的作用;代赭石不仅有镇肝熄风、坠痰通便之功,还具有降压之效;龙骨、牡蛎同用,不但为治痰之神品,还具有降血脂、抗血栓、降血糖作用;石决明不仅具有镇肝凉肝熄风的作用,还具有抗凝血、降血压的作用。
脑出血者,出血后6至24小时运用活血化瘀药较安全,如果耽搁了最佳治疗时机,半身不遂已久,服药后效果不明显者,可在凉血化瘀药的基础上,考虑酌加虫类药如全蝎、土鳖虫、地龙、水蛭等,还可视病情加用生三七粉吞服。

南坡黄土
乡愁、祖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