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石象生的意义初步分析邓南窦氏先祖官阶

文摘   2025-01-18 12:32   重庆  
石象生是古代墓葬前石刻的人物、动物等。
古代等级制度森严,石象生代表墓主人的等级地位。由《消失的窦庄》可知,河南邓南窦氏先祖墓前有石狮、石马、石猪、石羊等石象生。本文通过总结石象生的意义,推测邓南窦氏先祖身份及其所处年代。
西汉霍去病墓石象生:跃马、卧马、卧虎、猪、卧象、鱼、石人、人与熊斗,石羊、马踏匈奴等。
东汉帝陵出现石麒麟、石象、石马、石人。大臣的墓道上置骆驼、狮、虎、牛、马、羊各有不同。
《水经注》载:东汉帝刘秀墓前有石马、石象;东汉桥玄墓前有石柱、石羊、石虎、石驼、石马;蔡瑁墓前有石鹿;桂阳太守赵越墓前有石牛、石羊、石虎;安邑县长尹俭墓前有石柱、石狮、石羊。
魏晋时废弃陵寝制度,无石象生。
南北朝时,神道帝置石麒麟、石辟邪等,人臣无石像生。
唐代《封氏闻见记》:东汉以来帝王陵前有石麒麟、石辟邪、石象、石马之属,人臣墓前则有石羊、石虎、石人、石柱之属,皆所以表示坟垄如生前之仪已耳。
以上时期君臣对比:君用石象、石麒麟。臣用石虎、石羊。石马则君臣皆可用。等级次序:石象>石虎。
唐朝规定:三品以上可置石人、石羊、石虎各两件,四、五品官员只能置石人、石羊各两件,六品以下的官员墓葬则不得置石象生。
唐代人臣墓只许以石羊、石虎为主,帝陵则不用石虎、石羊。人臣中,公侯用石狮,等级低的用石虎。等级次序:石狮>石虎。
唐皇族懿德太子和永秦公位高,墓前都有华表、石人、石狮各一对。而皇族中稍低一点的长乐公主墓,则改为华表、石虎、石羊和石人各一对,再低的新城公主墓,又比长乐公主墓少一对石虎。非皇族的大臣比公主规格又低,开国功臣李靖、李勣墓前都没有华表,仅有石人、石虎、石羊等。
此时期等级次序:石狮>石虎。
放置石马在唐代成为定制,此后宋明清皆列于陵前。
六朝帝陵石兽都为麒麟(或天禄),王墓前石兽一般为狮子。狮子为百兽王,区别尊卑。
宋代规制:五品以上为石羊二、石虎二、华表二。三品以上加石人二。
宋代人臣的墓继承了唐制,主要是石羊、石虎。帝王陵置望柱、石马、控马者、养、文武官、象、瑞禽狮、马、狮、石人。人臣墓以石羊、石虎为主。而帝王陵没有石羊、石虎。
此其等级次序:石人>石象>石狮>石虎。
宋太祖赵匡胤陵前有石狮、石虎、石马、石羊、石麒麟以及武士、华表等。宋真宗赵恒陵前尚保存石马、石羊、石狮、石虎等。
包拯墓前各有石羊、石虎、石人一对,显示墓主是三品以上官员;司马光墓前两侧侍立石人、石羊、石猪、石马、石虎等二十七件。
此其等级次序:石人>石狮>石虎>石羊(≈石猪)。
明代规制:公侯和一品、二品官为石望柱、石虎、石羊、石马、石人各一对;三品官减去石人一对;四品官为石望柱、石马、石虎各一对;五品官为石望柱、石马、石羊各一对。六品以下不准设置石像生。
明孝陵首为石狮。狮子原产西域,西汉传入我国,东汉作为神道镇墓兽盛行。真正将狮子列入陵墓程式从唐代乾陵开始,从此,帝陵前均用狮子护卫,标榜帝王无上权力和尊严。所谓“帝陵置石狮、人臣放石虎”。明孝陵石狮放在第一位,突出百兽之王,统领诸兽,镇墓之用。
海瑞墓道石象生从石人开始,向西依次是石马、石羊、石虎。
清代基本上沿袭了明代的制度。
清朝规制:二、三品官员准立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四、五品官员准立石马、石虎各一对;六品官员以下者则一律禁立石兽。
此时期等级次序:石人>石虎>石马>石羊。
石案(石祭案):明代风俗,在墓冢和墓碑前摆放有石五供及石案。明帝陵的祭器“中间是香炉,三足圆鼎形式,炉盖雕云龙,两侧是烛台和花瓶”。海瑞墓前的祭器也有石五供和石供案。
大致是官阶越高,石象生也越高大,如明朝皇帝陵的马、虎、羊等石兽高度大都在1.6-2米之间,而同一时期的丘浚、海瑞等明朝官员的石象生动物大都在1-1.5米。
依照《消失的窦庄》中我邓南族人确认,窦氏祠堂原有石猪、石羊、石祭案。而部分族人描述,除此之外还有石狮、石马。推测可能因年代久远而导致记忆错乱。对可确定的石猪、石羊,就石象生的意义而言,石猪和石羊应归属为同一等级次序,至少为唐以来的五品官所用。如果族人记忆中石狮客观存在,那邓南窦氏先祖官职等同于唐代的公侯或东汉的县长。
因此,我邓南窦氏的来源存在两种可能性:①邓南窦氏先祖为明早期五品官阶以上官员,这与《消失的窦庄》描述的窦氏祠堂有石旗杆相一致。②邓南窦氏先祖源自汉唐大族,直至明初,乃“孔显复邓”时的老户回归而来。


南坡黄土
乡愁、祖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