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楼先祖墓碑铭文鎏金的确认及其意义

文摘   2025-01-15 19:36   重庆  
河南省邓州市桑庄镇孔庄大队窦楼村世代居住着我窦氏族人。近年考研后,初步认为我族人属于邓南窦氏、发源于现小杨营镇消失的窦庄。在旧村落东南角儿坐落着窦氏先祖墓。族老窦天玉曾考察先祖墓墓碑铭文,初步推断墓碑立于1869年。碑文特点为小楷行书、刀刻鎏金。在现存的邓州窦氏墓碑中,只发现先祖“窦公”墓碑文鎏金。
笔者试图通过阐述古代(尤其明清)墓碑刻后鎏金工艺的意义进而推断先祖“窦公”是否具有功名及同时代我宗族生活概况。然而,可参考的文献甚少。现据所掌握的资料作一初步推断,志在抛砖引玉,期盼方家指教、解惑。
先祖墓碑上半部风化严重,字体模糊不清。下部尤其是靠近基座部的字迹清晰。碑刻楷书俊逸飘洒、端庄秀丽,具有一定艺术价值。手刻字凹陷处通敷金黄,推测通体碑文俱是如此,只因上部更易遭受风雨侵蚀、经年日久而石刻脱落,从而字迹模糊、金黄色不复。
图:先祖“窦公”墓碑下部局部
据查,鎏金工艺在战国时代既已产生,其多用于青铜器物及其铭文。鎏金者,多以黄金融化后与汞混匀后浇盖于物体表面,以一定工艺使汞蒸发而黄金覆于物体表面。黄金属惰性物质,从而使器物、铭文得到长久保存而减少腐蚀程度。民国至现代,名人贤达者墓碑(纪念碑)采用刀刻鎏金工艺者有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鎏金大字即为刻字后由专业部门采取鎏金工艺制成。鎏金工艺对所用黄金的纯度有极高要求,碑刻鎏金后可确保碑文数十年清晰。
先祖“窦公”墓碑铭文刀刻后以金黄色覆盖,应当是我窦氏族人为了使先祖墓碑永久保存,进而请专业匠人所为。从铭文书法的优美和刀刻鎏金可以推测,当时极可能是请专业书家书写碑文之后有请专业匠人刀刻的。而鎏金工艺表明,当时我宗族具有一定财力。这与《窦楼窦氏先祖传说》中先祖“窦公”购置田产的描述相符。
鎏金工艺最初只有皇家所属的专业匠人才能掌握,目前又缺乏“墓碑刀刻鎏金工艺与功名官阶的关系”的文献资料,笔者只能根据碑文上的“监生”与《窦楼窦氏先祖传说》中先祖“窦公”习武、是武监生的传说,初步推断先祖“窦公”既有功名且有财力,故而其后人在墓碑上刀刻鎏金。也从侧面反映当时族人生活条件尚可。
窦楼先祖墓墓碑已是文物,且其碑刻铭文具有一定艺术价值。无论从家族文化传承角度还是文物保护角度,我窦氏族人都应及早采取保护措施,使其不再进一步风化受损。
本文初步总结了先祖墓碑刀刻鎏金的意义,待有可参考的资料将继续探究,期待方家指教、解惑。

南坡黄土
乡愁、祖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