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文摘   2024-12-27 18:41   重庆  
脑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以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最常见。为避免脑出血发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稳血压
早期发现并及早治疗高血压。老年人一旦被确诊为高血压,应坚持服药治疗,并定期检查。
②调情志
保持乐观情绪,避免大喜大怒,做到心境平和。人的情绪安然就不会引起血压升高,也就减少了脑出血的发病几率。
③择饮食
饮食上应做到低脂、低盐、低糖,避免吃动物的脑、内脏,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搭配适量的瘦肉、鱼、蛋等。由于吸烟、饮酒均可引起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加速动脉硬化。因此,冠心病、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者应戒烟酒。
④免劳累
应尽力避免体力、脑力劳动过度。超负荷工作可诱发脑溢血。
⑤防便秘
用力排便极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出血。预防便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韭菜、水果等。也可作适当的运动,即早晨起床前腹部的自我按摩。
⑥防跌倒
多数老年人都患有脑动脉硬化,加上血管壁较脆弱,若不小心跌倒极易造成颅内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因此,老年人日常活动和锻炼时要特别小心,避免跌倒。
  ⑦饮足水
体内缺水时,血液粘稠,血流变缓,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几率。要养成平时多饮水的习惯,特别是晚睡前、晨起时,饮1至2杯温开水,可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⑧避寒冷
寒冷冬季是脑出血的高发时间。寒冷可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所以在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使身体适应气候的变化。此外,还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一些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另外,脑出血往往会有一些先兆,如无诱因的剧烈头疼、头晕、晕厥、呕吐等。若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就医。
对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密切观察患者瞳孔、意识、生命体征变化。当患者出现剧烈头疼、频繁呕吐、瞳孔忽大忽小或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血压升高、脉搏和呼吸变慢、意识障碍加重时,常提示脑干受压,这是脑疝的早期表现,应积极抢救。
②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定时翻身、拍背、吸痰、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
③尿潴留时,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膀胱冲洗。
④做好防褥疮护理。
⑤恢复期应注意生活规律,进行瘫痪肢体和语言功能康复训练,使其早日康复。
⑥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者应积极治疗,并定期检查,避免情绪激动、兴奋、过度劳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时用力过猛导致脑出血。
⑦对发生了脑出血的病人应注意保持室内安静,卧床休息,减少探视。发病24小时内禁食,早期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热量饮食,并且限盐(小于3g/天)。不能进食,则给予鼻饲,保证营养才能使患者恢复良好。
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头偏向患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在护理过程及搬动时动作一定要轻而稳,早期一定要减少翻动,病情稳定后勤翻身、轻拍背,以防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南坡黄土
乡愁、祖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最新文章